《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取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所以,我坚持低起点、重兴趣的原则进行口语交际教学,选择与学生生活接近的内容、感兴趣的内容,采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方法,让每个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感受到自己能说,可以说,说得好。我以为,只有在心理上产生需要时,学生才能以极大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打开“话匣子”,变“老师要我说”为“我自己要说”。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让学生在交际时互动起来,进行“交际”。为此,从开学初,我们就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努力。
一是借助形象。如指导小语第一册的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小猫钓鱼》时,我们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初步了解故事大意,然后让学生试水,老师再津津有味地讲述故事,二者进行比较,找出问题所在,最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复述故事。这样孩子们能通过插图,借助画面了解故事内容,有效地降低了口语交际的难度,生动形象的图画也激发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是创设情境。指导小语第一册的口语交际“打电话”时,我们先根据文本提示练习打电话,在此基础上,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打电话,如生病需要请假,邀请客人来玩,有问题
三是引起回忆。指导小语第一册的口语交际“应该怎样做”时,我们先根据画面描述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有一天,两个小朋友在路上踢球;有一个小朋友图省事,不走斑马线而是擅自翻越栏杆;有两个小同学放学路上闯红灯等。然后让孩子想一想,在你身上或周围同学身上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你觉得这样做对不对?从而诱发学生的口语交际愿望。由于这些话题是学生熟悉的话题,他们感到有话可说,交际愿望和兴趣会大幅提高。
四是提供信息。指导小语第一册的口语交际“借铅笔”时,我们先根据文本提供的画面让学生思考、讨论,小猴是怎样借铅笔,又是怎样还铅笔的?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信息:讲文明,懂礼貌,能够使我们与周围的人们友好相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礼貌用语。见到朋友或长辈时,要问好;与别人告别时,要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谢谢”;妨碍了别人或给别人添了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别人向你道歉时,要回答“没关系”;让学生弄清了不同礼貌用语的适用场合后,再让他们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五是注意时效。每时每刻,我们身边都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如08年的雪灾、5、12的汶川大地震、为西部地区捐母亲水窖、为学校捐书、春季实践活动、运动会等等,这些都是鲜活的教学资源,口语交际的好素材。由于是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感受,因此,他们便有话可说,能有感而发。为此,我不放过每一次活动,每一个机会,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锻炼。
此外,我们还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便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如让新生做简单的自我介绍;自编顺口溜记忆拼音字型;课堂回答问题时请同学当小老师进行评判;向家长转述学校所学知识;用拼音学习写一句话;经常表扬和鼓励写日记的同学;利用校信通短信学习有趣的儿歌和诗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长知识和才干;我们班还最早开通了班级博客,鼓励孩子们写博,以激发孩子的写作积极性。现在,我们班已有三分之二的同学建立了自己的博客,还有一部分同学坚持写博客,像王雨栖、侯万里、任郑道、张舒童、郭奕彤、焦屹林、谢淇翔、赵景言、王子涵等。这些孩子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写得文通字顺,不拖泥带水,可读性比较强。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能明显地感觉到这是一些爱读书并且会读书、喜欢思考问题的好孩子。
由于比较重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也随之提高。
总之,我们努力把口语交际教学落到实处,并力求以全新的观念、全新的内容、全新的教学形式、全新的评价体系来优化低年级口语教学,使学生从小就爱上口语交际课,培养乐于与人交流的意识,具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们深知,口语交际课中的核心部分是交流,只有让学生有一个自立的、自由的、多边的交流过程,学生才能既注重自己说,又能注意听者的回应并及时作出信息处理,因此,语言交际能力是听话说话的发展,这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接物、临场应变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我们将不断努力,力争早日达到上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