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
今天收获真大,一天之内看了两本书。一本是黄蓓佳写的《我要做个好孩子》,一本是殷健灵的《月亮茶馆里的童年》。两本书的主人公都是六年级的孩子们,写的都是六年级的学生的生活。文章真实再现了我们六年级的学生生活。
《我要做个好孩子》里的金铃仿佛让我看到了我的女儿,一个胖乎乎乖巧可爱的女孩,成绩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作文好,常常有作文被当作优秀习作在墙上被贴出来或在班上朗诵;但是数学差,尤其是计算题,最典型的就是多步计算题,那么复杂的步骤都做对了,但就在列竖式是把6+7算成12,真的让人哭笑不得又为她扼腕叹息。而文学毕竟是文学,金铃妈妈苦苦为她寻找家教以期在小升初考试中能获得一个好的分数从而可以考上全市最牛的外国语学校但却找寻无果,结果竟然奇迹般地被翻墙入院“偷”桑叶的金铃误打误撞碰着了,而且一碰就是全市的特级教师且是数学特级教师。真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又对主人公的遭遇羡慕至极。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机会的几率恐怕“零”不太远吧?
《月亮馆里的童年》里的天米和麦穗,有着那样纯洁而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走过了那么多的岁月,一起做过了那么多的事情,彼此知道了对方那么多别人不知道的秘密……当天米知道廖廖是被姨妈收养而姨妈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后无意中冷落了寥寥的时候,天米就觉得似乎自己的肩上多了一点责任,从而和寥寥走的近,这时候麦穗酸酸的醋意竟然一下子让我回到了童年,当年的我们因为谁谁谁和谁谁谁好了而故意结合其他的小朋友孤立一个人,其实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失去友情时候的淡淡的失落,虽然没过几天我们又会快乐地和好……
这两本书不仅让我找到了童年时的感觉,也为我的教学又增添了一分力量,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童年,从而更加理解现在的孩子们。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做法想法无非就是少做点作业,少被老师逼迫,少被考试逼迫,想想现在孩子的负担毕竟也太重了点,他们有权利找寻自己应有的快乐,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