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经典,懂“道德”
——关于“家规”讲座的感想
家庭里应不应该制定一个严格的家规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在
讲座听起来似乎有些跑题,按照自己的理解,应该有以下这些观点。
观点一,家长普遍对“养”与“教”产生迷茫,教育不得法,不知道教什么。
普遍的社会现象是,“幼儿园教小学的,小学教中学的……大学生反过来学幼儿园的”,仔细想想确实如此,许多大学生不具备基础的生活自理能力,宿舍脏乱,衣服每周寄回家洗,甚至还有妈妈到学校去洗的,这种现象很常见,大家也不以为耻。
观点二,时间浪费在一些无用的学习上,教育中缺了“德”, 中华传统的文化断了。
金钱关系充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甚至家庭之中。许多家庭中,孩子做家务也是有偿劳动。孝敬父母,分担家务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血缘关系中不应融入金钱关系。
这与我的想法是一致的,我家一直没有实行过做家务奖励制度。每次孩子看到我累了,主动帮助做家务,我都很感动他们这份孝心,如果也实行了有偿劳动,我想,这份幸福感也会随之消失吧。
观点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华传统教育里,“道”是排在首位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法则,不遵道即是违背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要出问题。
比如现在人们的身体状况,为什么30岁的年龄却已经成了50岁的体质呢?因为年轻人大多是夜猫子,作息时间反了,这就违背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自然规律。
学生的“道”是什么呢?具体就是上课认真听讲,回家认真做作业,早睡早起养好精神,电视节目要有选择地看,不能看的一次都不能妥协……。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周末和节假日也要跟平时一样遵守规律。学生遵守了这个规律,就是守住了自己的“道”,成绩自然也就不会差。
观点四,推崇国学。这一点我也很赞同,国学经典都是我们祖先的智慧结晶,能流传至今,肯定有它的精妙之处。
孟老夫子在“四书五经”中讲道:人天生有三心,恻隐之心,羞耻之心,爱人之心,这是人的天性。为什么人们这三心似乎越来越麻木了呢?
一直羡慕“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其实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孩子不懂事,只是家长的溺爱与不得法的教育所致,孩子缺少合理的引导。
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经典启蒙,而且要精学,学一句实践一句。比如《弟子规》中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有多少孩子能够做到?
这个讲座我只听了一个半小时,因为女儿没人照看提前离开了。到底应不应该订立家规呢?我没能得到明确的答案,而且还一直认为讲座跑了题。仔细回味,讲座中始终贯穿的“道德”论,已经给了我答案。其实“道”就是规矩,“德”就是守规矩。无论有没有制定出成文的家规,在家庭里,一定要让孩子懂“道”讲“德”,并且父母要以身作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