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教我做游戏
女儿天天今年十岁了,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自从她一踏入五年级的门槛,我就感觉孩子长大了。这不,她已经在悄悄地照顾着我。
八月十五要去看望爷爷奶奶。一路上空气不好,人多车多,走走停停,使早上没吃好饭的我感觉很难受,心情不好时难免有些抱怨。正在玩儿玩具的天天转过身来,对我说:“妈妈,我们来做游戏吧!”一开始我是不愿意的,因为小孩子的游戏我不想参与,以前与到这种情况我总是支开,这次看到孩子这么执着的样子,于是勉强同意。我伸出手来,“洗洗晒晒,”女儿拍的很慢,每一次都很用心,两遍下来,我已经找到规律了:每次单拍手或双手拍都会比上次多一下。熟练后我就开始加快速度,学着女儿和小朋友玩的一样。车后面响起爽朗的笑声代替了刚才的抱怨声。在之后,晚饭后的散步,女儿也教会了爸爸,爸爸用大大的手笨拙的和孩子玩,孩子说:“爸爸的手一下能把我击飞!”爸爸笑道:“我用的还是小力气呢!”
现在想想,女儿是在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转移我的注意力,使我不晕车;她教我游戏,并没有事先说一二三,而是耐心地让我自己去体验。再想想以前出去玩,孩子和小朋友在后面玩游戏,声音过大都会受到家长的限制,现在参与其中,感觉到快乐的同时也使我很惭愧:对孩子,该放松的时候也要放松。孩子其实也是我的老师!

自编绕口令
妈妈:“我们说绕口令吧!”坐在电动车后面的孩子说道。
“好哇!”自从上次做游戏,像孩子这样的要求我也会爽快答应。
“大黑虫咬了大黑熊,大黑熊流血了,而那只咬了大黑熊的大黑虫跑哪里了?”
“好,很容易的!”,“大黑虫咬了大黑熊,大黑熊流血了,而那只咬了大灰熊的大黑虫跑到哪里了?”
“哈哈,妈妈,不对,是大黑熊而不是大灰熊!”“是呀,灰和黑老分不清呀!”
孩子想了想又说:“那这样吧,我们把大黑熊改成大灰熊,这样更像绕口令!”“我看行!”于是我又说了一遍:“大灰虫只了大黑熊……”“不对不对,妈妈又错了!是大黑虫咬了大灰熊!”
“好,我们接着来……”
放学的路上,在滚动的车轮和流动人群中也有我们母女俩的笑声,这样的笑声也会变成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