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注重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资金对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通过创新扶持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了经济发展步伐,带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此次,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与财政、税务、金融、国土等部门深入厂矿企业、乡(镇)开展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等形式,总结我县财政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成功经验,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对今后财政发展思路作了梳理,现就我县财源建设工作的发展情况谈点看法。
一、财源建设工作发展情况
我县立足自身优势,始终紧扣“工业强县”发展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口径财政收入4.09亿元,增长81.5%,地方财政收入1.71亿元,增长70%。2008年预计全年GDP完成33亿元,同比增长39.8%; 预计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7亿元,较上年增长8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5亿元,较上年增长113.5%。
(一)立足资源优势,加快县域经济建设步伐
我县矿产资源丰富,是新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的重要编辑推荐:http://www.reader8.net/data/2008/1018/special_68.html矿产地。至2006年底,县内已发现矿产四大类92种,占全国171种矿产的53.8%,占新疆138种的66.7%,占阿勒泰地区94种的97.9%。近年来,我县加快了矿业开发步伐,重点财源建设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从2005年—2008年10月,我县全口径财政收入以年均70%的速度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以年均65%的速度增长,其中:直接来源于矿业的财政收入分别为3262万元、5030万元、9055万元、22500万元,占我县财政收入的50-60%左右。
(二)充分运用财税职能,为构建和谐富蕴夯实基础
近年来,我县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县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1.2亿元;投入181万元解决人民警察津贴、无主体企业职工冬季取暖费;投入175万元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补贴、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副食品价格补贴、60岁以上的生活困难低保户以及“五七工”生活补助费;预计全年教育累计投入1.1亿元,同比增长35%;投入资金1300万元,重点用于县、乡(镇)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投入800万余万元用于科技、文化、体育的建设;投入400万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900万元用于维护社会稳定,完善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
一是用足用活财源建设资金,推进我县财源建设工作。2005—2008年,我县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安排财源建设和支持重点企业技改资金3500万元,县财政安排的1000万元资金,有效解决了我县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使我县工业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二是认真研究财税政策,为建立稳固的财源创造有利条件。2008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研究矿产资源开发税收向资源地倾斜等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新政阅〔2008〕3号)等3个财税新政策文件。新政策的实施,对保护资源地利益,增加我县财政收入,缓解我县财力紧张的矛盾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2008年1-10月,我县资源税完成2910万元,比上年同期871万元增加2039万元,增长234%。同时,将上半年入自治区库的75%返还我县,新增我县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236万元。
2、喀拉通克铜镍矿资源税从原按铜5.5元/吨,现改为镍矿石按7.6元/吨征收政策。2008年,我县财政收入增加67万元。
3、将新鑫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事矿业开采和冶炼、加工的矿产品结算价格系数从0.63调整到0.75政策,预计增加我县财政收入490万元。
4、为充分考虑资源地利益,自治区境内实行资源地加工企业税收向资源地返还的暂行办法政策出台,我县实行在市场运作的条件下,将资源直接供应给新疆八一钢铁厂,对保证其原料的来源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为小高炉的关闭或避免在各地的重复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自治区通过税收返还形成,预计2008年将增加我县财力6000万元。
(三)探索以资源入股的有效途径,为建立长期稳定财源夯实基础
我县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对遥感异常的靶区进行注册,对旅游企业开发企业以资源入股,以国有资源成份参与分红,为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源奠定了基础。
二、开展财源建设工作中存在着制约因素
近年来,我县财源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还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财政管理、监督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不相应适应。我县未建立对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的支持机制,支持、保护对工业园区和物流园区的措施以及财政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是乡(镇)财政收入结构单一。我县各乡(镇)主要依靠土地出让和国有资产出售,没有建立起可行的县对乡(镇)税收返还机制,无法调动起乡(镇)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三是由于对项目了解不深、不透,项目库项目少、更新慢,与实际结合的紧密性不强,致使上级要求在申报项目时,无法拿出可行的项目。
四是对外国政府和世行金融组织贷款相关政策理解不深,部分项目下达与实际出入较大,无法实行,但仍需负担各项利息和费用。
五是对财税政策的研究力度不够,通过财税政策支持招商引资和扶持重点财源方面还存在不足,向上级部门反映我县具体情况主动性不够,在落实招商优惠政策和争取上级的支持方面需进一步加强。
六是房地产开发规划及布局不够合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规模较小、资金实力较弱,商品住宅供应结构不合理,房价过高,房产价格缺乏有效调控。
三、推进财源建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一)强化政策驱动,加大投入力度,财源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第一,政策扶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方面各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对引进的企业从服务、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企业技改贴息、高新技术发展资金,返还部分土地出让金以及安排预算资金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制订《富蕴县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上级资金和县财政预算安排等方式给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等项目大力支持;第三聘请技术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规划队伍,规划出高标准、切合我县实际的工业及物流园区规划。对园区内新入注的深加工企业所用电价给予财政补助的方式,进一步加快我县物流园区发展步伐。
第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第三产业上实现新突破。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政支持、扩大税收优惠等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通过资本入股、注入存款,积极扶持和规范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使其真正成为本地的银行。同时积极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来我县设立机构或分支机构,有效解决我县贷款难问题。
第三,统一配置城镇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引导和调整,努力实现商品住房供求基本平衡,切实稳定住房价格,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充分运用税收、价格等经济手段,调节房地产市场,加大对投机性和投资性购房等房地产交易行为的调控力度。如未完工之前或未居住2年以上的商品房不得转让。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规范拆迁市场,在土地出让上给予返还优惠等方式,实现既满足本地居民需求,又满足外来投资者的需求的双赢目的。
第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支出和产业结构。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县财政投资和企业帮扶力度,力争全县优质奶牛达到1万头以上、培育扶持2—3家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真正实现年出栏禽类和獭兔500万头只的目标。到2010年,力争全县定居牧民户数达到2000户。县财政按每亩400元的标准,继续加大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力度,到2010年,全县节水灌溉面积力争达到15万亩以上。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一五”期间,本级财政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每年都要超过1亿元以上,重点用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同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投入新农村建设,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倾斜。
(二)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经济财政蛋糕,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
一是运用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税收增长点。制订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二是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收入征管工作。继续实行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认真落实好“聚财”的各项措施,解决组织收入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确保应征尽收。三是大力开拓新财源,挖掘以旅游、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新的财源增长点。四是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措施,真正形成鼓励支持先进、抑制落后的政策导向,从而带动矿业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优势资源转换路子。着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对民主、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五是在规范运行、合理授权、经营灵活的方式下,进一步发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作用,使其成为财政增收节支的一支重要组织部分。
(三)发挥财税管理与监督职能,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是我县将在收费标准、税收、财政贴息、土地使用、筹资融资等方面加大对民营的扶持力度,着力扶持一批科技型、外向型、吸纳下岗职工就业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民营企业。
二是充分利用经济、法律手段引导各类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形成各具特色的园区工业经济板块,成为带动我县物流、矿业深加工的中心园区,建立初级产品的深加工基地和辅助产品生产基地,延伸矿产品附加值。
三是充分利用我县矿产、畜牧业、水能、旅游和园区等优势产业,制订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领导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县域外部的资金、人力资源、生产要素和市场,在更大的县域范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要充分利用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国家出台的32号文件以及国务院出台的促进内需拉动消费的十条措施,通过外引内联,把有优势、有潜力的项目嫁接引进。
(四)强化措施,创新思路,充分调动起乡(镇)组织收入培育财源的积极性
建议对乡(镇)新引进企业,按照6:4分成的办法,县财政将企业缴纳的40%税收返还给乡(镇),充分调动起乡(镇)有发展经济、培育财源的积极性。对商贸、流通、出租比较发达的乡(镇),对其收取的零散税收,在合理划分基数的基础上,60%予以返还。
建议成立土地储备管理中心。一是建立土地储备库,科学规划和实施好土地前期开发及管理工作,运作好土地储备和开发资金,大大提高土地的效益;二是选择由资质的评估机构对地价使用评估,对国有未利用土地开发的新增耕地进行评价,作为我县财政收益的增长点;三是通过土地的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不仅可以增加我县的土地收益,同时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价值。
(五)加大对项目前期费的投入,按照科学规划、实施的原则,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要继续加大对项目前期的投入,编制出切实可行的项目手册,建立项目库,细化项目预算管理,完善项目的分类和项目经费的审核方法,对纳入项目库的项目合理排序、统筹安排;要进一步明确项目的投资方向,重点项目原则倾向于新农村建设、民生、水利、农业、交通、教科文卫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项目。同时制订和实行引进资金数额与其引资费用挂钩的办法,既调动起各部门加大争取项目积极性,又进一步规范其资金支出行为。
(六)认真研究外国政府和世行金融组织贷款,真正发挥贷款项目作用
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国政府和世行金融组织贷款方面的研究力度,申请外国政府和世行金融组织贷款时,必须经过实地调研、科学论证,专题讨论,合理规划等步骤,切实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减少财政压力。
(七)进一步认真研究财税新政策,实现“聚财、理财”的新突破
近年来,国家、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财税政策,2009年,中央财政将出台新的财税政策:一是增值税从消费性向生产性转型,提高矿产品增值税率,中央将提高增值税分享比例;二是资源税提高税负,或实行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征收比率可能在5%的办法;三是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全国将按统一标准征收的办法。我们应尽快深入厂矿企业,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测算出新政策对我县财政的影响程度,充分实现新政策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