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第2版) |
 |
|
 |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第2版)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368 页
·出版日期:2004年03月
·ISBN:9787302081562
·条形码:9787302081562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一个核心技术。《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是一本全面介绍数据库技术基本原理、技术实现和应用等知识的教程。全书包括4部分共16章。第一部分讨论了数据库的建模方法,第二部分全面介绍了SQL语言及其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探讨了数据库技术深层次的实现方法,第四部分详细阐述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内容全面、概念清晰、语言流畅、图文并茂,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软件工作的科技人员(如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人员等)参阅。
编辑推荐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是全面介绍数据库系统基本原理、技术实现和应用知识的最新教程。《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内容全面、概念清晰、语言流畅、图文并茂,把最新的数据库开发技术和应用实例与经典的数据库理论紧密结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初、中级数据库系统开发人员的参考书。
真实案例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以一个贯穿全书始终的图书管理示例为主线,把各种数据库技术的知识要点串联成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在这个示例不断深化、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中,读者也必将随之学习、理解和掌握数据库这门技术。
教法经典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按照读者学习数据库技术的自然过程将全书内容分为设计篇、编程篇、实现篇和提高篇四个部分,由浅入深,有利于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数据库技术。在每一章的开始,都有本章的内容简介和重点提示,在结束时给出该章的小结和对应的习题,既有利于老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考和练习
《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教程》在每一章的最后都安排了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包括问答题、思考题等。这些都是从教学与实践中提取出来的、对读者具有指导意义的习题。通过这些思考和练习,读者可以有效地巩固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并为以后的实际操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第Ⅰ部分 设 计 篇
第1章 步入数据库系统世界3
1.1 概述3
1.1.1 数据库系统应用示例4
1.1.2 数据库系统的作用6
1.1.3 常见的数据库系统8
1.1.4 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11
1.2 数据库技术的演变12
1.2.1 数据库技术的环境12
1.2.2 传统的文件管理阶段13
1.2.3 现代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阶段14
1.3 数据库系统架构16
1.3.1 数据存储架构16
1.3.2 数据视图管理架构18
1.3.3 数据库应用架构19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组件23
1.4.1 数据和元数据23
1.4.2 输入24
1.4.3 查询处理器25
1.4.4 存储管理器26
1.4.5 事务管理器26
1.5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27
1.5.1 数据库技术面临的挑战27
1.5.2 数据库技术的未来27
1.6 小结29
1.7 思考和练习29
第2章 数据库建模--ER图31
2.1 ER图的基本概念31
2.1.1 实体集和实体集中的属性32
2.1.2 联系集和联系集中的属性35
2.1.3 绘制ER图37
2.2 ER图设计原则39
2.2.1 真实性原则40
2.2.2 避免冗余原则40
2.2.3 简单性原则40
2.2.4 恰当性原则:用实体集还是用属性41
2.2.5 恰当性原则:用实体集还是用联系集41
2.3 对约束建模42
2.3.1 映射约束42
2.3.2 键码约束45
2.3.3 参照完整性约束47
2.3.4 其他类型的约束48
2.4 弱实体集48
2.4.1 弱实体集产生的原因49
2.4.2 对弱实体集的要求50
2.4.3 弱实体集的表示方法50
2.5 ER图的高级技术51
2.5.1 特殊化技术51
2.5.2 概括技术52
2.5.3 属性继承技术53
2.5.4 概括约束设计53
2.5.5 聚集技术54
2.6 小结56
2.7 思考和练习56
第3章 数据库建模--IDEF1x图58
3.1 概述58
3.1.1 IDEF方法族简介58
3.1.2 IDEF1x图的概念和特点60
3.2 IDEF1x图的语法和语义61
3.2.1 实体61
3.2.2 连接联系62
3.2.3 分类联系66
3.2.4 非确定联系68
3.2.5 属性69
3.2.6 主键码和次键码71
3.2.7 外键码73
3.3 使用IDEF1x图建立数据库模型的过程75
3.3.1 准备阶段75
3.3.2 定义实体阶段78
3.3.3 定义联系阶段79
3.3.4 定义键码阶段81
3.3.5 定义属性阶段85
3.3.6 文件编制阶段87
3.4 小结88
3.5 思考和练习88
第4章 数据库建模--ODL方法90
4.1 面向对象概述90
4.1.1 面向对象模型和关系模型比较90
4.1.2 面向对象基本概念91
4.2 ODL的基本结构93
4.2.1 ODL概念93
4.2.2 ODL接口说明94
4.2.3 ODL中的属性95
4.2.4 ODL中的联系96
4.2.5 反向联系的概念97
4.2.6 联系的多重性99
4.2.7 ODL中的类型101
4.2.8 ODL中方法署名的说明104
4.3 子类和约束106
4.3.1 ODL中的子类106
4.3.2 ODL中的约束110
4.4 小结115
4.5 思考和练习115
第5章 关系模型117
5.1 基本概念117
5.2 从ER图到关系模型设计的转换122
5.2.1 ER图和关系模式的比较123
5.2.2 实体集到关系模式的转换123
5.2.3 联系集到关系模式的转换124
5.2.4 弱实体集到关系模式的转换126
5.2.5 ER图中其他元素的转换127
5.2.6 键码的转换129
5.3 从IDEF1x图到关系模型设计的转换130
5.4 从ODL设计到关系模型设计的转换131
5.4.1 ODL设计和关系模式设计的比较131
5.4.2 从ODL属性到关系模式的属性132
5.4.3 ODL设计中非原子属性的转换132
5.4.4 ODL设计中联系的转换136
5.4.5 ODL设计中联系和反向联系问题137
5.4.6 ODL设计中子类结构的转换137
5.5 小结139
5.6 思考和练习139
第6章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设计141
6.1 概述141
6.1.1 异常问题141
6.1.2 泛关系模式和数据库模式142
6.2 函数依赖143
6.2.1 函数依赖的定义143
6.2.2 函数依赖和键码144
6.2.3 逻辑蕴含145
6.2.4 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146
6.2.5 属性集的闭包147
6.2.6 正则覆盖149
6.3 关系模式的分解150
6.4 关系模式的范式151
6.4.1 第一范式151
6.4.2 BCNF范式152
6.4.3 分解成BCNF模式的算法152
6.4.4 函数依赖的投影154
6.4.5 第三范式155
6.4.6 第二范式157
6.5 多值依赖157
6.5.1 多值依赖的概念158
6.5.2 多值依赖的推理规则159
6.5.3 第四范式159
6.6 范式之间的关系160
6.7 数据库模式的实例161
6.7.1 图书管理数据库模式161
6.7.2 计算机产品信息管理数据库模式163
6.8 小结164
6.9 思考和练习165
第Ⅱ部分 编 程 篇
第7章 关系代数基本理论169
7.1 概述169
7.2 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170
7.2.1 集合运算170
7.2.2 选择运算172
7.2.3 投影运算174
7.2.4 笛卡儿积运算175
7.2.5 改名运算176
7.3 关系代数的附加运算177
7.3.1 自然连接运算177
7.3.2 θ连接运算178
7.3.3 除法运算179
7.3.4 赋值运算180
7.4 扩充的关系代数运算181
7.4.1 广义投影运算181
7.4.2 外连接运算182
7.4.3 聚集运算183
7.5 关系演算183
7.5.1 元组关系演算184
7.5.2 域关系演算184
7.6 关系代数的修改运算185
7.6.1 插入运算185
7.6.2 删除运算186
7.6.3 修改运算186
7.7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策略187
7.8 小结188
7.9 思考和练习188
第8章 Datalog语言190
8.1 基本概念190
8.1.1 基本结构190
8.1.2 一般规则192
8.1.3 安全规则193
8.1.4 外延谓词和内涵谓词195
8.2 关系代数向Datalog规则的转换196
8.2.1 从集合运算到Datalog规则196
8.2.2 从投影运算到Datalog规则197
8.2.3 从笛卡儿乘积到Datalog规则197
8.2.4 从选择运算到Datalog规则198
8.2.5 从连接运算到Datalog规则200
8.2.6 从多重运算到Datalog规则200
8.3 递归原理201
8.3.1 关系代数存在的问题201
8.3.2 计算最小固定点203
8.3.3 使用Datalog规则表示固定点公式204
8.4 包的运算205
8.4.1 包的意义205
8.4.2 包的关系运算206
8.4.3 包的逻辑运算209
8.5 小结209
8.6 思考和练习210
第9章 SQL语言初步212
9.1 概述212
9.2 简单查询语句213
9.2.1 最简单的查询语句214
9.2.2 投影215
9.2.3 选择217
9.2.4 字符串比较220
9.2.5 日期和时间的比较221
9.2.6 排序结果221
9.2.7 副本223
9.3 高级查询语句224
9.3.1 连接查询224
9.3.2 集合查询230
9.3.3 聚集查询232
9.3.4 子查询234
9.4 数据库更新语句236
9.4.1 插入数据237
9.4.2 删除数据238
9.4.3 修改数据238
9.5 数据定义语句239
9.5.1 数据类型和域240
9.5.2 管理表241
9.5.3 默认值243
9.5.4 索引定义243
9.5.5 管理视图244
9.6 递归查询246
9.7 动手练习247
9.8 小结248
9.9 思考和练习249
第10章 SQL语言高级功能251
10.1 约束251
10.1.1 键码约束251
10.1.2 外键码约束253
10.1.3 非空约束254
10.1.4 CHECK约束255
10.1.5 断言约束256
10.2 触发器258
10.2.1 触发器的结构258
10.2.2 触发器示例260
10.3 游标261
10.3.1 定义游标261
10.3.2 游标的选项262
10.4 嵌入式SQL语言263
10.4.1 接口和声明263
10.4.2 动态的SQL语句264
10.5 安全控制和权限管理265
10.5.1 权限的类型265
10.5.2 授权和收权266
10.6 动手练习267
10.7 小结268
10.8 思考和练习268
第Ⅲ部分 实 现 篇
第11章 索引和散列技术273
11.1 概述273
11.1.1 文件组织方式273
11.1.2 顺序文件组织274
11.1.3 聚集文件组织275
11.2 索引技术276
11.2.1 基本概念276
11.2.2 顺序索引276
11.2.3 B+树索引文件280
11.3 散列技术280
11.3.1 基本概念281
11.3.2 散列索引281
11.4 Microsoft SQL Server系统中的索引282
11.4.1 索引类型282
11.4.2 创建索引的方法284
11.5 小结285
11.6 思考和练习285
第12章 查询处理技术286
12.1 概述286
12.2 查询处理的代价模型288
12.3 单个关系运算的代价估计289
12.3.1 选择运算的代价估计289
12.3.2 连接运算的代价估计290
12.3.3 集合运算的代价估计291
12.4 表达式运算的代价估计291
12.4.1 实体化方法291
12.4.2 流水线方法292
12.5 Microsoft SQL Server系统的查询处理器293
12.5.1 特性概述293
12.5.2 交互式操作294
12.5.3 执行计划295
12.5.4 优化索引296
12.5.5 优化隐藏297
12.6 小结298
12.7 思考和练习299
第13章 事务和并发控制300
13.1 事务300
13.1.1 事务的基本概念300
13.1.2 事务的状态变迁图301
13.1.3 事务的并发执行302
13.1.4 事务的一致性级别304
13.2 并发控制305
13.2.1 并发操作带来的问题305
13.2.2 锁305
13.2.3 死锁306
13.3 Microsoft SQL Server系统的事务和锁307
13.3.1 事务的类型307
13.3.2 事务的工作原理308
13.3.3 锁的粒度310
13.3.4 锁的类型313
13.3.5 死锁和死锁的解决方案315
13.4 小结316
13.5 思考和练习316
第Ⅳ部分 提 高 篇
第14章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319
14.1 概述319
14.2 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和特点321
14.2.1 分布式数据库的概念322
14.2.2 分布式数据库的特点322
14.3 分布式数据存储技术324
14.3.1 数据复制324
14.3.2 数据分片326
14.3.3 数据混合存储329
14.4 分布式数据查询技术330
14.4.1 分布式数据查询示例331
14.4.2 基于半连接的优化策略332
14.4.3 基于连接的优化策略333
14.5 Microsoft SQL Server的分布式计算特点333
14.5.1 Microsoft 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333
14.5.2 链接服务器334
14.5.3 数据复制334
14.6 小结338
14.7 思考和练习338
第15章 数据仓库技术339
15.1 概述339
15.2 数据挖掘和数据中心库341
15.2.1 数据挖掘技术342
15.2.2 数据中心库344
15.3 数据仓库的支持工具345
15.3.1 OLAP服务345
15.3.2 数据转换服务346
15.3.3 PivotTable服务347
15.4 数据仓库的实现步骤347
15.4.1 确定用户需求348
15.4.2 设计和建立数据库348
15.4.3 提取和加载数据351
15.5 数据的粒度、分割和元数据352
15.6 小结353
15.7 思考和练习353
第16章 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354
16.1 信息系统概述354
16.2 开发信息系统的方法论356
16.2.1 方法类型356
16.2.2 开发策略357
16.3 信息系统开发阶段358
16.3.1 调查研究阶段358
16.3.2 系统分析阶段360
16.3.3 系统设计阶段362
16.3.4 系统实施阶段365
16.3.5 系统评价阶段365
16.4 影响信息系统开发成功和失败的因素366
16.5 小结367
16.6 思考和练习368
参考文献369
……
序言 本书于2001年出版后,由于内容新颖、结构合理、概念清晰、示例真实连贯、讲述生动活泼,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连续印刷了多次。
两年多来,数据库技术又有了许多新的发展,读者迫切希望全面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同时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又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本书的再版及时反映了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并全面总结了本人的教学经验。
本次修订过程中,对整个教程的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动,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第二版重写了本书的第4部分,增加了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的内容,删除了原来的第14章和第15章,将删除的部分内容融入到了其他章节中。在第9章和第10章中,增加了“动手练习”一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此外,对第一版中的不妥之处和错误之处进行了认真的修订。
希望广大读者从本书中学习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真正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理论和应用。这正是本次修订的目的和本人的心愿。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