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机械 >

机械原理

2010-04-22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040187655 ·条形码:97870401876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机械原理 去商家看看
机械原理 去商家看看

 机械原理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3月
·ISBN:7040187655
·条形码:9787040187656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21世纪机械类课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机械原理》根据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和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是吉林大学国家工科机械基础教学基地组织编写的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材之一。
全书共11章。第l~3章介绍机构的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第4~8章介绍常用机构(连杆、凸轮、齿轮、轮系、间歇和组合机构)的知识;第9、10章介绍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和机械的平衡;第11章介绍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各章后均配有习题,书后配有附录和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机械原理》可作为高等院校工科机械类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机械原理》为21世纪机械类课程系列教材之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2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第2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2.1 基本概念
2.2 机构运动简图
2.3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4 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结构分析与组成原理
习题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3.1 速度瞬心
3.2 机构的运动分析
3.3 机构的力分析
习题

第4章 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4.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应用和演化
4.2 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4.3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习题

第5章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5.1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5.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5.3 凸轮廓线的设计
5.4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习题

第6章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6.1 齿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6.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齿廓曲线
6.3 渐开线标准齿轮
6.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
6.5 渐开线齿廓的加工
6.6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及最少齿数
6.7 变位齿轮传动
6.8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6.9 蜗轮蜗杆传动
6.10 直齿圆锥齿轮机构
习题

第7章 轮系及其设计
7.1 轮系及其类型
7.2 定轴轮系传动比计算
7.3 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
7.4 混合轮系传动比计算
7.5 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确定
习题

第8章 间歇机构及其它常用机构
8.1 间歇运动机构
8.2 其它常用机构
习题

第9章 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9.1 概述
9.2 机械系统的等效动力学模型
9.3 机械运动方程式的建立及求解
9.4 机械的速度波动及其调节
习题

第10章 机械的平衡
10.1 机械平衡的目的和内容
10.2 刚性转子的平衡
10.3 刚性转子的平衡试验和平衡精度
10.4 平面机构的平衡简介
习题

第11章 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
11.1 概述
11.2 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
11.3 机械传动系统的方案设计
11.4 机械系统方案及机械运动简图设计
附录1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指导
一、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三、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总结
四、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题目
五、变位齿轮机构选择变位系数的简易线图法简介
附录2 机械原理部分程序
一、曲柄滑块机构运动分析
二、导杆机构运动分析
三、凸轮廓线的设计
四、凸轮基圆半径的确定
附录3 渐开线函数表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
序言 根据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强调机械原理课程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中的作用,在高校进行学分制并缩减学时的重大教学改革中,强调机械原理教学以机构和机械设计为主线,使设计和分析紧密结合。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的主导思想下,总结我校机械原理教学实践经验,并汲取兄弟院校教材的经验编写了本教材。
本教材强调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机构分析与设计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考虑到机械原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需要。为了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很好地用于实际,并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本次编写的过程中,增加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题目和程序;有的章节增加了例题和机构简图,以便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
本书由秦荣荣、崔可维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吉林大学机械原理及设计教研室秦荣荣(第3、4、5、9、10章,附录1)、崔可维(第1、2、6、7、8、11章)、冯增铭(附录2),吉林大学吴迪、熊健参加了第2、7章的编写工作,长春工程学院刘大为参加了第8、9章的编写工作。教材中的程序由秦荣荣、冯增铭调试;习题由吉林大学机械原理及设计教研室吴迪、熊健、王聪慧、董景石整理和解答。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吉林大学机械原理及设计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本教材在吉林省内各高校交流中,得到了省内各高校机械原理教师的认同。在本次编写的过程中,对于省内各高校机械原理教师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摘 插图:


根据教育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讨论通过的《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讨论稿)》,强调机械原理课程在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中的作用,在高校进行学分制并缩减学时的重大教学改革中,强调机械原理教学以机构和机械设计为主线,使设计和分析紧密结合。在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能力的主导思想下,总结我校机械原理教学实践经验,并汲取兄弟院校教材的经验编写了本教材。本教材强调机械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机构分析与设计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考虑到机械原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需要。为了使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够很好地用于实际,并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在本次编写的过程中,增加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的题目和程序;有的章节增加了例题和机构简图,以便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本书由秦荣荣、崔可维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吉林大学机械原理及设计教研室秦荣荣(第3、4、5、9、10章,附录1)、崔可维(第1、2、6、7、8、11章)、冯增铭(附录2),吉林大学吴迪、熊健参加了第2、7章的编写工作,长春工程学院刘大为参加了第8、9章的编写工作。教材中的程序由秦荣荣、冯增铭调试;习题由吉林大学机械原理及设计教研室吴迪、熊健、王聪慧、董景石整理和解答。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吉林大学机械原理及设计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本教材在吉林省内各高校交流中,得到了省内各高校机械原理教师的认同。在本次编写的过程中,对于省内各高校机械原理教师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1.2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1.2.1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专门研究机械所具有的共性问题,是分析现有机械和设计新机械的理论基础,为学好各种专业课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机械设计系列课程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1.2.2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方法
在工程实际中,机械的专业种类很多,为此设置了各种相关专业课程,但无论研究哪种机器,都会涉及到机械的共性问题,而机械原理课程正是为此目的而开设的技术基础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机械产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制造出性能先进的大批新的机械。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总体方案的设计水平,这也正是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主要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