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图书频道 > 教育科技 > 建筑 >

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

2010-04-21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112080150 ·条形码:97871120801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商家名称 信用等级 购买信息 订购本书
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 去商家看看
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 去商家看看

 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页码:24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ISBN:7112080150
·条形码:978711208015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Pages Per Sheet
·丛书名:国外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译丛

内容简介 随着《我++——电子自我和互联城市》(Me++:The Cyborg Self And The Networked City)的出版,《比特之城》(City Of Bits)和《E-托邦》(E-topia)的作者完成了一套检验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之衍生的非正式三部曲。威廉·J·米切尔描述了自马可尼以后的百年间无线技术的发展变化:网络的不断扩大,发送和接受装置的不断缩小。正如他所说,这就像“大人国重启进入了小人国”。马可尼用高塔和煤油发动机组成的巨大的机械装置,已经被手掌大小的手机所取代。如果马可尼的发明的操作者可以被看作固定的机器的附加肢体,则今天的手持设备就可以被看作是人类身体的延伸,这一转变逐次改变了我们和周边事物的关系以及我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在9·11那天,从即将坍塌的世界贸易中心和被劫持的喷气客机中打出的手机电话,就是这种连续的电子卷入新状态的力量的证明。
由此米切尔提出,比特(信息的基本单位)和原子(物质的基本单位)的“试分离状态”已经结束,以渐增的频率,物理空间中的事件反映出电子空间中的事件,反之亦然;例如数字信息可以指挥一架飞机或一只机械手的运动。在本书中,威廉·米切尔考察了无线互联、全球互联、小型化、可携带对我们的身体、服饰、建筑、城市、空间和时间使用的影响。计算机病毒、电力供应的连锁中断、恐怖分子对交通网络的渗透、街道上的手机通话,都是一种生动的新城市状况的征兆——那无处不在的、无法逃离的网络互联。他指出,这个渐少为边界所管理、渐多为连接所管理的世界,需要我们重新设想、重新建造我们的环境,并重新思考设计、工程和规划的伦理基础。
作者简介 威廉·J·米切尔(Willam J.Mitchell)是建筑学、媒介艺术和科学专业的教授,麻省理工学院媒介艺术和科学专业的主任,以及建筑城规学院院长。他的著作还有:《E-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比特之城——空间,场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及《重新定义的眼睛——后摄影时代的视觉真相》等。
媒体推荐 书评
“威廉·J·米切尔(William J.Mitchell)再度推出力作!至少和前两部
一样,这部‘米切尔三部曲’的终结本富有令人不安的洞察力和闪耀着的火
花。如果你真想了解我们的世界是如何被网络通信所深切改变的话,现在就
看《我++》。”
——彼得·霍尔爵士(Professor Sir Peter Hall),英国社区研究院院
长,
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建筑与规划学院规划教授
“威廉·J·米切尔对于正在出现的网络文化对社会、政治、经济结构
,连同对建筑和城市以及居住于其中的对象的改变方式,有着杰出的理解力
。《我++》睿智、富有洞察力和煽动性,是任何一个置身当下、关注未来人
士的必读图书。”
——马克·C·泰勒(Mark C.Taylor),哥伦比亚大学和威廉姆斯学院
“机智、文雅、异常广博的参考涉猎,《我++》观察着数字技术改变世
界和改变我们自己的方式。对于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我无法想像还会有比
威廉·J·米切尔更好的引导。他能看见一未来,同时也没有忘记过去,他
具体表述了技术的实际知识同时又有深厚的人文主义立场,这是我们赖以理
解和评价我们的技术将把我们引向何方——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它们所需
要的。”
——N·觊瑟琳·海尔斯(N.Katherine Hayles),Hillis文学教授,
英语系和设计/媒介系,加州大学洛杉矾分校
“一部关于人性是如何被他们的机器所重新塑造的,令人愉悦的、但有
时也让人恐惧的报告。这是为数字当下的辉煌新世界已经写出的最好的漫游
指南。”
——迈克·戴维斯(Mike Davis),《死亡的城市》作者
编辑推荐 本书是威廉·米切尔数字城市三部曲(另外两部是《比特之城》和《E-托邦》)的最后一部,充满超前意识和想像力。该书描述了自马可尼以后的百年间无线技术的发展变化:网络的不断扩大,发送和接受装置的不断缩小。本书睿智、富有洞察力和煽动性,是任何一个置身当下、关注未来人士的必读图书。
目录

第一章 边界/网络
第二章 连接的生物
第三章 无线的两足动物
第四章 缩小的物品
第五章 蜕落的原子
……
文摘 书摘
位置的选择
如果给移动电子人系统规定一个特定的规模和间隔尺寸,储存和处理场
所设置——在内层还是外层,在固定的基础设施网络还是可自由移动的子网
络——的设计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设计者必须考虑强度、紧急程度、需
求量的预计、储存器的体积和重量、网络的速度和能力、网络连接的连续性
或不连续性、重新连接和再供给点的频率、所传送的资源的数量和易损程度
、安全要求,以及复制的容易程度。也许有必要把场所设置在空间充足的地
方,以成功获取集合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也许还有一个政治议程——是希
望通过把资源和功能定位在内部的个人管理层中来加强个人自主性,还是与
此相反,通过把它们转移到外部的集体管理层中来加强社区凝聚力。
例如,水的重量大,体积大,而且通常我们不是马上需要它,因此(年
轻时髦的慢跑者和体育馆迷除外),我们只有在没有其他选择时才随身携带
水瓶。与此相反,我们建造庞大的水库和储水池系统,并传输到遍布于建筑
和城市环境中的各用水点。在许多文化中,建造、管理和维护这些系统的行
为已经成为政治活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核心,并对社会凝聚力起着关键作用

另一方面,现在要运行可穿戴的和便携的电子设备需要持续的电力,因
此我们很多人发现自己要携带多个微型电池。如果我们仅仅是需要几毫瓦或
几瓦电力来维持低耗能电子系统运转,那还算简单,但是如果我们需要数千
瓦或者数兆瓦电力来维持大型机器的运转,携带大块电池、大体积发电机乃
至电线会是一个大麻烦。
储存下来的数字信息就不一样了;当网络速度有限时,复制的简易性使
得人们能够方便地携带文件的副本。但是当信息易于变化并很快会过时之时
,当信息能够通过宽带网几乎瞬时传递之时,将数据保持在中心服务器并在
需要时再传输的方式就更合理。或者正如类似Akamai所运行的内容传输系统
所证实的那样,更高效的方式,是在接近终端用户的众多缓冲储存器中复制
和储存内容,然后在收到传输请求后,采用成熟的优化软件找到从该特定位
置传递数据的最快路径。
如果你的常用物品不便携带,那么有时候你可以依靠网络的固定人口。
因此在手机普及以前,公用电话问和电话亭是许多城市的一大特色;你需要
打电话的时候可以很快地找到这样的地方。如今,我们越来越多地依赖私人
的便携
……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