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03939297 ·条形码:97875039392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私语书(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
 |
|
 |
私语书(随书附赠精美书签)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页码:256 页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
·ISBN:9787503939297
·条形码:978750393929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图书品牌:天津华文天下
内容简介 《私语书》:我的读书笔记,是写给书籍的情书。谨以此纪念,我们彼此厮磨的时光。我不混论坛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语境,我个人写文,是喜欢设想一个自己非常依赖和私密的爱人,坐在我对面,支颐微笑着,听我说贴心话,可以大方地把自己泼出去,这是一个私语境的倾诉习惯,需要那种微弱的光线和一定的暗度,一旦放在众目睽睽的强光之下,凌驾在公语境之上,就像在卧室接待抄水表的人一样,完全不和谐,也没有安全感……我的书应该叫《私语书》。
作者简介 黎戈,女,70后,原名许天乐,南京人。日常与文字无涉。嗜好阅读,勤于动笔,作品刊于《鲤》、《读品》等刊物,著有《一切因你而值得》(中国工人出版社)。
媒体推荐 她能够看到事物最细微的部分,可以把情感放在一颗尘埃上。
——张悦然
编辑推荐 书签1:

书签2:

她的博文大多关乎西方文学家、艺术家及他们作品的分析。若说它们是读书笔记,博主大概心有不甘,因为它们的涵盖超过了“二手经验”,几乎可以看作是原书之外独立存活的一个文本。她对作家和作品不作表层的介绍,而是进行了解构和重述,把人们头脑中由教科书塞进去的东西重新抖搂了一遍,让我们看到了这些作家及他们作品人物的人性中常常被人遗忘与回避的B面、C面和D面。她看作家作品,多不看他们的正面,而是看他们的侧面和背影,看他们心灵、精神的底层和纵深。
专业书评 《关于<私语书>》
文=苏美
书名即是黎氏趣味:半封闭,半沉默,当然也半自杀——这本书若叫《艳情史》可能会比较好卖。
谁会被黎戈的“私语”吸引呢?我肯定是其中之一。原因有三:第一是卖相好。黎戈不但漂亮,而且百变。我看过她相隔不久的两张照片,基本上是两款不同的漂亮妞。读书这事好比网恋,心意相通是浪漫主义,当面验货是现实主义。黎戈的漂亮很富余,足够她去写一本《艳情史》。第二是温暖。黎戈的气质既不亲腻,又不疏冷,正好。这分寸没法掌握,而是天生的。第三是扎实的语言功底。像我这种不酸不甜的文艺女,长期浸淫在女性杂志的废话和诺贝尔文集的翻译文风里,绝对不相信一名作者,单靠挥一把“真情实感”的大刀就能所向无敌。写作是一门技术。写作是一门艺术,但它首先是一门技术。特别是在博客时代。
黎戈自己把这本书比作她的孩子,她理由充分。当然因为她在一年内写了一本书,还抽空生了一个孩子。但更重要的是,书和孩子的相似之处也有三点。第一是肚里没货不行,第二是前途未卜,第三是完全无用。一本书的诞生和一个孩子的诞生,我都没经历,不好说哪个更痛苦。但肚里有货,肯定会容易点儿。但作为一个自我保护意识太强的悲观主义者,对世界上的孩子们,以及孩子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我都满心狐疑,觉得双方互为人质不得撒手。一本书的命运也并不会好到哪里去。至于它们的无用,请你看到这一行时停下来,以“改变我人生的十本书”或“改变世界的十本书”为题列个清单。
我们都在这个烂世界里活的够久了,知道有了这点年纪,再去询问“意义”,是很无耻的。所以如果你对世界的意义有疑问并想在书中获取答案,请止步。黎戈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贴皮贴肉。窗帘,盆栽,画布,茶杯。它们像是一棵树的树叶,是最鲜活的部分。而这些文字,像是穿透树叶斑驳的阳光,祛除焦躁。女人写书,要么不女,密度很大的汉字劈头盖脸的杂死人;要么不人,犄角旮旯鸡毛蒜皮,像是缓慢而微观的幽居生物。好在黎戈即柔又韧,这种平衡感无法学习,是天生的。
黎戈之前的一本书叫《一切皆因你值得》,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有多种可能性:一场断肠的暗恋,一段持久的等待,一次慷慨的付出,一场冒险的豪赌,千里归家,万里寻母。而它的基本色彩,却能涵盖黎戈读书为文的特征,那就是信。相信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信。有信,就有望,有望就生发出绵韧而持久的爱。如果说在《一切皆因你值得》中,这爱指向文学,那在《私语书》里,这爱则指向生活。相比之下,我更爱这本书,文学之爱里她琵琶遮面,而在自己的生活里,她活色生香。
目录 自序细节处,方能勇敢
一 微物
枕头
扇子
茉莉
长裤
野菜
小碎花
大白菜
树
香事
薄荷
冬日读书
萤火虫
黑白气质
秋
信
吃花
绿
画眉
夜航
气味
老歌
书房
路菜
大包
二 百合
那难以安身的爱啊
三个姓波伏娃的女人
她说百合是一种太苍白的花
里芬斯塔尔笔记
村上春树的大象与风
给我一个用力的人生吧
想起韦尔乔,稀薄的
吃霉面包的猫,村上气质,和
故争陛
《魔种》笔记——一个怀疑
论者的乌托邦
《魔种》笔记——“A”与“B”
瞬间之旅
契诃夫,低低的爱
村上春树的摩羯气质,及他的慢跑
倒数三个,我依旧舍不得把
你删掉
渴雪
男人的情愫
芒果永远九岁
我爱夏加尔
我的安东尼亚
午后四点
杜拉斯之水
爱你,是一场奢侈的消费行为
家教故事
张爱玲的“不入流”,或者
说女性语境的劣势
张爱玲的小资情调
都是想象力惹的祸
闲话才女
许仙法海黄药师
文字形象的骗局
为人的劣势, 有时是为文的优势
三 深渊
男人久不见莲花
风情是个倾斜的词
写给一座城市
我一直在等那个听我说话的人
喜悦如莲
图书馆的看门阿姨
我的朋友小D
南京南京
命运感
精神生活是可鄙的么
我妈和书
……
序言 我有很多银饰,但还是在继续收集,口袋里一有余钱,就去那家尼泊尔专卖店转悠——泰银雕琢过度,有点闺阁的脂粉气;藏银样式张扬,气势逼人,表演味太浓,和东方人平淡的五官也不和谐;尼泊尔银比较中庸,为我所爱,相熟的店主看见我,就把银器端出来给我看。
宽幅的银镯,形制接近于古代的“钏”,上面有大朵大朵丰肥、绵延的莲花,又蔓又枝,抵死缠绵。也有线条素丽的虾须镯,一大串带在手上,配上莲步摇、罗裙摆、红袖招,颇能造点声势,可是我又嫌它啰嗦,最后看中一只镶银的木镯,木质的部分嵌了两颗绿松石。心中忐忑着:价格不便宜,和全银的一样,而且尼泊尔银成色虽好于藏银,至多也不过是七五银,木头又易腐,一边犹疑一边继续试戴,手腕太细,最小号的勉强挂住了,店主说“嗯,这个,可以便宜点给你”,嘴巴向我努动一下,这才看见上面有个小小的、微微起伏的结疤。
之前还在犹疑呢,一下子就决定买下它了。我爱不完美的事物,不完美就是识别度,之前它只是木头镯子而已,结疤之后它就是我的了,它们的杂质让我觉得亲,生命之大美就是杂质之美。“此中有人,呼之欲出。”我从来也不能爱上一个非常英俊的男人,我觉得他们真是乏味啊。本雅明说:“一个男人会爱上一个女人的软弱、怪念头、她脸上的斑点、皱纹、寒酸的衣着、崴着的步子……”我是个女人,可是我的想法与他雷同,我总是爱上男人的卑琐、畏怯、孩子气、矮小、疲劳感、疲塌、粘滞、没翻好的一个衣领、丑丑的步态、难听的口音,像花鸟市场里被挤到角落里的、最丑的那只小小狗,让人心生怜爱。栖息在他们的缺陷处,我才觉得安全。那是我们的暗号,帮我找到“我的”他们。
又试了好几条裹裙,浓,热,满,我是说上面的花饰,修身又冶艳,大家都说好看,可是我想不出用什么样的碎步来配它,它们真是美啊,如果穿在一百年前的印度女孩身上,她们长着蜜色的皮肤,浓重的眉睫,住在和男人隔绝的内院里,在出嫁之前,连视线都没有被污染过,每天早晨她们起床汲水,从延至水面的石阶上走下去,洗个凉水澡,顺便摘几朵莲花插瓶,开始身心俱净的一天。她们的自矜和从容,才配得上这样盛大的狂欢气息的裙子。
或者买一条回去,用图钉钉在竹帘上,聊作装饰,好歹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卑琐可以,生活态度不能卑琐。可是我最大的享受也不过是:点一炷伽南香,拖干净地板,穿一条洗旧的睡裙,在清风徐来的阳台上看《诗经》,想象自己在河边走,空中像云库一样在飘絮状物,那是某种植物的种子,菖蒲的清香从水面上飘过来。还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的少女,她们的歌声从上游传过来。
我吃的不多,睡的很少,几件棉布衣服就可以过一个夏天,精神食粮还有一部分是从图书馆借来的,过去我会很想念那些我在市面上买不到的书,还完以后,还会把它们再借出来看看,现在好像也比较平和地看待离合了。我很耻于我是个物欲淡薄的人,泰戈尔说他小时候过的是微贱的生活,顶多是粗布口袋里能摸到一两个糖果,所以长大后,每个梨子他都能吃到核子还觉得甜,我没有经历困窘的日子,对物质亦有温热的爱,可是要我踮起脚跟、奋力地争取它们,我很怕累着自己,肚子很饿的时候,两块五一碗的凉皮,或是一顿大餐,它们给我的满足度好像也差不多。我再也不能像二十岁那样,对每个牌子都能倒背如流,为一件买不起的衣服失眠到天亮。现在我还是会奢侈,在某些细节处,比如一个镯子,比如为一个人,恍惚片刻,那是波上千层浪中的一点白、长夏草木深中的一丝碧,在日常生活的洪流中,它很快就会被裹挟而去,转身不见。
文摘 一 微物
枕头
最著名的枕头,当然是《枕中记》里那个。赶路的书生,蒙老道热情招待,俯就枕头时,发现枕头上的孔越来越大,渐渐恍惚,身入其中,做了一枕黄粱好梦。像我这样专好留连细节的人,就一直在琢磨那枕上的洞是怎么回事。其实很简单,因为书生用的是瓷枕,为了防止箱体在烧制过程中受热变形,一般会预留两个小孔在枕侧。后来读笔记小说读多了'发现五代和唐宋之人,多用硬枕,瓷质居多,所谓“残梦不成离玉枕”、“玉枕钗声碎”,指的都是瓷枕。因为古代女人就寝时,会松松地挽个睡髻,上插金钗,金钗和玉枕皆硬物,相撞时才会“钗声碎”、“敲着枕函声”什么的。当然,枕头上的动作,直接造就了这些活跃的声效,所以,它也是有性暗示的。而且,比什么“尽君一夕欢”、“时闻款款娇声”要含蓄隐晦得多。
—直在想,古代人好像都不怎么畏寒似的,你想想杜甫白居易他们,结庐造屋,都是木头墙体,茅草顶。顶多拦一道屏风,挂一个竹帘。后来看资料说,唐代时,全球气候是偏暖的。气温远高于今时。啊,这才明白,老杜老白他们为什么好瓷枕、竹枕、石枕——有种石枕是桃花石做的,上有天然石纹,隐约如花瓣坠于春风,这个意象真是太诗情了。到了明清,士大夫阶层的享乐要精致得多,你看史湘云醉卧花荫的芍药枕,还有宝玉用的那个,填塞了各类干花瓣,枕上无甚奇特,内里落英缤纷。芳气满闲轩,枕上好梦成。呵呵。至于用干茶叶填制的枕头是自古就有,其功效雷同于李时珍所倡导的决明子枕头,就是至老明目什么的。其他植物参与的枕头还有:清热凉血的鸡冠花、补肝肾的女贞、舒缓神经的薰衣草,毋论其药效大小,它们都好算是一种积极养生、向光的生活态度。
还有一种枕头取向,类似于精神养生,比如文震亨的“书枕”,用纸三大卷,状如碗,品字相叠,束缚成枕。说实话我不太喜欢此人,士子味道太浓稠了,文章架子也大。这种“书枕”固然风雅,但是,能舒服么?我自己用过一个硬枕是荞麦芯的,触感生硬咯人。不管它宣称有什么明目助眠之功效,我也把它直接改制成靠枕了,汶下化劣势为优势,它的生硬,摇身一变成硬朗,躺着歪着靠着,皆有所恃。呵呵。还给爸爸买过磁石枕,后来,他老人家的肩周炎确实治愈了,可是又得了眩晕症。因为睡硬枕老空悬着头的缘故。再后来,这个功过皆半的家伙,被我们塞进衣橱里,永不见天日了。
这些也罢了,居然还有一种枕头,是专为与肉体的软弱求安对抗的,比如北宋的司马光同志,用一个小圆木作枕头,睡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