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1286301 ·条形码:97871112863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
|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04 页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ISBN:9787111286301
·条形码:9787111286301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精品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根据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写作思路,以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实例贯穿全书,使读者清晰认识到理论和应用各自解决的问题。在理论方面,详细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理论,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的设计、规范化理论、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在应用方面,主要介绍了在SQLServer2005环境下如何完成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的操作、数据库应用设计及与数据库的连接、XML等。全书共11章,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每章配有习题,有些习题可供读者上机使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可作为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数据库应用人员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高等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精品规划教材
目录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
1.1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实例
1.1.1 学院教学管理系统
1.1.2 超市信息管理系统
1.2 数据管理的发展
1.2.1 人工管理阶段
1.2.2 文件系统阶段
1.2.3 数据库管理阶段
1.3 数据库系统的概述
1.3.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3.2 数据库管理系统
1.4 数据模型
1.4.1 数据模型的类型和组成
1.4.2 概念模型
1.4.3 常用的数据模型
1.5 数据库系统结构
1.5.1 数据抽象过程
1.5.2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1.6 习题
第2章 关系模型与关系代数
2.1 关系概念
2.1.1 域
2.1.2 笛卡儿积
2.1.3 关系的数学定义
2.1.4 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模式和关系数据库
2.1.5 关系性质
2.2 关系的码
2.3 关系的完整性
2.3.1 实体完整性
2.3.2 参照完整性
2.3.3 用户定义完整性
2.4 关系代数
2.4.1 关系操作
2.4.2 关系运算
2.4.3 关系代数
2.5 习题
第3章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3.1 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3.1.1 数据库设计概述
3.1.2 需求分析
3.2 E-R模型
3.2.1 E-R方法
3.2.2 属性和联系概念的扩展
3.3 E-R模型的设计
3.3.1 概念结构设计方法和步骤
3.3.2 局部E-R模型的设计
3.3.3 局部E-R模型设计案例
3.3.4 全局E-R模型的设计
3.3.5 全局E-R模型设计案例
3.3.6 优化全局E-R模型
3.4 习题
第4章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4.1 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
4.1.1 逻辑结构设计步骤
4.1.2 E-R模型向关系模型的转换
4.1.3 优化关系模式
4.1.4 逻辑结构设计案例
4.2 SQL概述
4.2.1 SQL的发展历程
4.2.2 SQL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4.2.3 SQL的特点与组成
4.3 SQL Server 2005入门知识
4.3.1 SQL Server 2005的概述
4.3.2 SQL Server 2005的配置要求与安装
4.3.3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概述
4.4 数据库的创建
4.4.1 SQLServer2005数据库的概述
4.4.2 创建用户数据库
4.4.3 数据库的修改与删除
4.5 表的创建
4.5.1 SQL Server 2005表的概述
4.5.2 SQL Server 2005表的创建
4.5.3 SQL Server 2005表结构的修改
4.5.4 输入数据
4.5.5 表的删除
4.6 视图的创建
4.6.1 SQL Server 2005视图的概述
4.6.2 SQL Server 2005视图的创建
4.6.3 SQL Server 2005视图的修改与删除
4.6.4 视图的应用
4.7 习题
第5章 数据库的规范化
5.1 什么是好的数据库设计
5.2 函数依赖理论
5.2.1 函数依赖的定义
5.2.2 完全函数依赖与部分函数依赖
5.2.3 传递函数依赖
5.2.4 键(码)
5.3 关系的规范化
5.3.1 第一范式
5.3.2 第二范式
5.3.3 第三范式
5.3.4 BCNF
5.3.5 第四范式
5.4 习题
第6章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6.1 存储和文件结构
6.1.1 物理设计的步骤
6.1.2 数据存储
6.1.3 文件结构
6.2 索引与散列
6.2.1 索引的概念
6.2.2 散列的概念
6.3 SQL中的索引定义
6.4 评价物理结构
6.5 习题
第7章 数据库的数据操作
7.1 简单查询
7.1.1 SELECT子句和FROM子句
7.1.2 WHERE子句
7.1.3 GROUPBY子句
7.1.4 ORDERBY子句
7.2 聚集函数
7.2.1 COUNT函数
7.2.2 SUM函数
7.2.3 AVG函数
7.2.4 MIN函数和MAX函数
7.3 空值
7.4 连接查询
7.4.1 自连接查询
7.4.2 内连接
7.4.3 外连接
7.4.4 交叉连接
7.5 集合运算
7.5.1 UNION运算符
7.5.2 INTERSECT运算符
7.5.3 EXCEPT运算符
7.6 嵌套查询
7.6.1 单值比较嵌套查询
7.6.2 带[NOT]IN的嵌套查询
7.6.3 多值比较嵌套查询
7.6.4 带[NOT]EXISTS的嵌套查询
7.7 更新操作
7.7.1 插入数据
7.7.2 修改数据
7.7.3 删除数据
7.8 习题
第8章 数据库应用设计与开发
8.1 用户界面和工具
8.1.1 表格和图形用户界面
8.1.2 报表生成器
8.1.3 数据分析工具
8.2 数据库的Web界面
8.3 Servlet和ASP
8.4 建立大型Web应用
8.5 触发器
8.5.1 触发器的概念
8.5.2 SQL中的触发器
8.6 存储过程
8.6.1 存储过程的概述
……
第9章 数据库管理
第10章 XML与关系数据库
第11章 系统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
序言 “数据库原理”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本科学生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技术,理论性很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比较难理解,总有一种与实际脱钩的感觉。为此,作者在与其他老师探讨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的特点是突出理论与应用的结合,以一个数据库应用实例贯穿于各章节,并随着内容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完善数据库应用实例的设计。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通过应用设计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大量习题检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上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书以SQL Server2005为训练环境。
本书打破已有数据库原理书的写作思路,以数据库的设计、管理和应用为主线,组织各章内容。全书共11章,第1章和第2章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有数据模型和关系代数理论;第3~6章介绍数据库的设计及优化,主要内容有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和规范化理论;第7章和第9章介绍数据库的操作和管理,主要内容有数据库的查询操作和更新操作,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并发性控制、安全性控制和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第8章介绍数据库应用设计与开发,主要内容有触发器的创建与使用、存储过程的创建与使用、用户界面设计及与数据库的连接;第10章介绍XML,主要内容有XML数据结构、XML文档模式、XML应用程序接由及XML与关系数据库的关系;第11章介绍数据库的体系结构,主要内容有常用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布式数据库、主动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的概念等。
文摘 插图:

目前,很多DB。MS具有自主型和宿主型的DML,允许用户选择使用,如SQL语言。
(3)数据库运行的管理功能
DBMS提供数据控制功能,完成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和并发控制,以确保对数据库的运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4)数据库维护功能
DBMS通过实用程序来完成初始数据的装入、数据库的转储、系统目录的自动维护、备份、恢复及性能监控等维护功能。
2.DBMS的组成 DBMS一般是指由许多“系统程序”所组成的一个集合。不同的DBMS的组成有所不同,但一般都由以下3部分组成。
(1)语言编译处理程序
语言编译处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数据定义语言(DDL)翻译程序。将数据库的各级源模式翻译成对应的目标模式。
·数据操作语言(DML)处理程序。该程序将应用程序中的DML语句转换成可执行语句。
·终端命令解释程序。该程序解释执行每一个终端命令。
·数据库控制命令解释程序。该程序解释执行每一个控制命令。
(2)系统运行控制程序
系统运行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系统总控程序。该程序是DBMS运行程序的核心,它控制和协调各程序的运行。
·存取控制程序。该程序用于检查用户或应用程序是否合法。
·并发控制程序。该程序协调各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完整性控制程序。该程序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决定是否执行对数据库的操作。
·保密性控制程序。该程序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安全保密控制。
·数据存取和更新程序。该程序实施对数据库数据的查询、插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通信控制程序。该程序实现用户程序与DBMS之间的通信。
(3)系统建立、维护程序
系统建立、维护程序主要包括以下程序:
·数据装入程序。该程序将初始数据装入数据库中。
·数据库重组织程序。当数据库性能变坏时,需要重新组织数据库,该程序可按原组织方法重新装人数据或采用新方法、新结构重新组织数据。
·数据库系统恢复程序。当数据库系统遭到破坏时,数据库系统恢复程序可将系统恢复到可用状态。
·性能监督程序。该程序监督用户操作的执行时间与数据存储空间的占用情况,估算系统性能,以决定数据库是否需要重新组织。
·工作日志程序。该程序记载对数据库的所有访问,包括用户名、进入时间、操作方式、操作对象、数据修改前的值和数据修改后的值等。
另外,DBMS还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