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8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030167341 ·条形码:97870301673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
|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码:38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01月
·ISBN:7030167341
·条形码:9787030167347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面向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系列规划教材
·图书品牌: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以关系数据库系统为核心,全面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实现及其应用。全书共12章,内容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论、关系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理论、索引和哈希技术、数据库文件存储技术、数据库安全性与完整性、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的典型案例、SQL Sener数据库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最后介绍了几种新型的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每章后均附有习题。书中所涉及的例子均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主线,具有系统性和一致性,其程序代码已经过严格调试。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材,也可作为自学计算机技术的参考书。
编辑推荐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或辅修课教材,还可供计算机应用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数据库系统概论
1.1 引言
1.1.1 信息与数据
1.1.2 数据处理
1.2 数据管理技术的演变
1.2.1 人工管理阶段
1.2.2 文件系统阶段
1.2.3 数据库阶段
1.2.4 高级数据库阶段
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1.3.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1.3.2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1.4 数据库管理系统
1.4.1 DBMS的主要功能
1.4.2 DBMS的组成
1.4.3 DBMS的数据存取过程
1.5 数据模型
1.5.1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1.5.2 数据之间的联系
1.5.3 数据模型的分类
1.6 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小结
习题
第2章 关系模型
2.1 关系模型
2.1.1 关系数据结构
2.1.2 关系操作集合
2.1.3 关系的三类完整性约束
2.2 关系的形式化定义
2.2.1 域
2.2.2 笛卡儿积
2.2.3 关系
2.3 关系的性质
2.4 关系的码
2.4.1 候选码与主码
2.4.2 主属性与非码属性
2.4.3 外部关键码
2.4.4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
2.5 关系模式与关系数据库
2.5.1 关系模式
2.5.2 关系数据库
2.6 关系代数
2.6.1 关系代数的分类及其运算符
2.6.2 传统的集合运算
2.6.3 专门的关系运算
2.7 关系演算
2.7.1 元组关系演算语言
2.7.2 域关系演算语言
2.8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
2.8.1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规则
2.8.2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算法
2.8.3 关系代数表达式的优化策略
小结
习题
第3章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3.1 SQL的基本概念
3.1.1 基本操作模式.数据类型和空值
3.1.2 表达式与函数
3.1.3 SQL命令和保留字
3.2 SQL的数据定义功能
3.2.1 基本表的定义.修改和删除
3.2.2 视图
3.2.3 索引
3.3 SQL的数据操纵功能
3.3.1 SQL查询语句
3.3.2 SQL更新语句
3.3.3 视图的查询.更新
3.3.4 关系操作符
3.4 SQL的数据控制功能
小结
习题
第4章 关系数据库理论
4.1 问题的提出
4.1.1 冗余量大
4.1.2 插入异常
4.1.3 删除异常
4.1.4 潜在的不一致性
4.2 函数依赖性
4.2.1 函数依赖
4.2.2 函数依赖的蕴涵性
4.2.3 关键字
4.3 关于函数依赖性的公理系统
4.3.1 阿姆斯特朗公理
4.3.2 阿姆斯特朗公理的完备性
4.3.3 闭包的计算
4.3.4 函数依赖集的等价.覆盖和最小集
4.4 关系模式的分解
4.4.1 无损连接分解
4.4.2 保持依赖的分解
4.5 关系模式的规范化
4.5.1 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
4.5.2 第三范式
4.5.3 BCNF范式
4.5.4 BCNF范式的无损连接分解
4.5.5 第三范式的保持依赖分解
4.5.6 第三范式的无损连接且保持依赖的分解
4.5.7 多值依赖和4NF
小结
习题
第5章 数据库文件存储技术
5.1 文件组织
5.1.1 文件组织方式
5.1.2 顺序文件组织
5.1.3 聚集文件组织
5.2 索引技术
5.2.1 基本概念
5.2.2 线性索引
5.2.3 B树索引文件
5.2.4 B+树索引文件
5.3 哈希技术
5.3.1 基本概念
5.3.2 哈希索引
小结
习题
第6章 安全性与完整性
6.1 数据库的安全性
6.1.1 数据库安全性的含义
6.1.2 安全性控制的一般方法
6.2 完整性控制
6.2.1 数据库完整性的含义
6.2.2 完整性规则的组成
6.2.3 完整性约束条件的分类
6.3 并发控制与封锁
6.3.1 数据库并发性的含义
6.3.2 事务
6.3.3 并发控制的数据不一致性与加锁
6.4 数据库的恢复
6.4.1 数据库恢复的含义
6.4.2 恢复的原理及其实现技术
6.4.3 数据库的故障和恢复策略
小结
习题
第7章 数据库设计
7.1 数据库设计概述
7.1.1 数据库设计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7.1.2 数据库设计方法简述
7.1.3 数据库设计的步骤
7.2 系统需求分析
7.2.1 系统需求分析的任务
7.2.2 系统需求分析的方法
7.3 概念结构设计
7.3.1 概念模型的特点
7.3.2 概念结构设计的方法与步骤
7.3.3 数据抽象与局部E-R模型设计
7.3.4 视图的集成
7.4 逻辑结构设计
7.4.1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和步骤
7.4.2 E-R图向数据模型的转换
7.4.3 数据模型的优化
7.4.4 设计用户子模式
7.5 数据库物理设计
7.5.1 选择存取方法
7.5.2 确定数据库的仔储结构
7.5.3 评价物理结构
7.6 数据库实施
7.6.1 建立实际数据库结构
7.6.2 装入数据
7.6.3 应用程序编码与调试
7.6.4 数据库试运行
7.6.5 整理文档
7.7 数据库运行和维护
7.7.1 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7.7.2 监测并改善数据库性能
7.7.3 重新组织和构造数据库
小结
习题
第8章 数据库设计的典型案例
8.1 案例的系统需求简介
8.1.1 总体需求描述
8.1.2 用户总体业务构造
8.1.3 其他要求
8.1.4 系统功能设想
8.1.5 业务流程分析
8.2 需求描述
8.2.1 数据流图
8.2.2 数据字典
8.3 概念设计
8.3.1 实体
8.3.2 系统局部E-R图
8.3.3 系统全局E-R图
8.4 逻辑设计
8.4.1 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
8.4.2 关系模式的规范及调整
8.4.3 各个数据表的表结构设计
8.5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
8.5.1 存储介质的选择
8.5.2 数据库“学生选课”的存储结构设计
8.5.3 各个数据表(视图)的建立
8.5.4 选择存取方法
8.5.5 数据库服务器性能优化
小结
习题
第9章 SQLServer数据库基础
9.1 客户朋艮务器体系结构
9.2 SQLServer2000应用环境概述
9.2.1 SQLServer2000软件架构
9.2.2 SQLServer数据库组成
9.2.3 SQLServer工具
9.3 Transact-SQL程序设计
9.3.1 Transact-SQL的数据定义功能及实例
9.3.2 Transact-SQL的数据操纵功能及实例
9.3.3 注释符与运算符
9.3.4 变量
9.3.5 流程控制语句
9.3.6 常用命令
9.3.7 函数
9.4 存储过程
9.4.1 存储过程的类型
9.4.2 创建存储过程
9.4.3 执行存储过程
9.4.4 存储过程实例
9.5 触发器
9.5.1 触发器结构
9.5.2 创建触发器
9.5.3 触发器实例
小结
习题
第10章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
10.1 概述
10.2 C/S体系结构
10.2.1 传统的二层C/S结构
10.2.2 二层C/S结构的问题
10.2.3 “瘦客户机/胖服务器”模式
10.2.4 三层及多层的C/S结构
10.2.5 N层体系结构
10.3 B/S结构
10.4 开放式数据库开发
10.4.1 ODBC
10.4.2 基于ODBC接口的编程
10.4.3 数据库操作对象ADO
10.5 ADO.NET技术
10.5.1 ADO.NET的设计目标
10.5.2 ADO.NET模型构造
10.5.3.NETFramework数据提供程序
10.5.4 DataSet
10.5.5 基于VisualStudio.NET环境应用程序示例
小结
习题
第11章 Web数据库及其开发技术
11.1 Web数据库概述
11.2 ASP.NET概述
11.2.1 ASP.NET初识
11.2.2 ASP.NET的编程模型
11.2.3 安装和配置lis5.0
11.2.4 安装.NETFramework
11.2.5 选择开发环境
11.3 Web数据库应用实例
11.3.1 DataGrid控件介绍
11.3.2 DataGrid控件实现数据库记录的分页显示
11.3.3 DataGrid控件对记录排序
11.3.4 DataGrid控件定制列元素
小结
习题
第12章 数据库新技术
12.1 概述
12.2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
12.2.1 面向对象的模型的核心概念
12.2.2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2.2.3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语言
12.2.4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研究内容
12.3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12.3.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12.3.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12.3.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12.3.4 分布式查询
12.3.5 分布式并发控制
12.4 数据仓库技术
12.4.1 数据仓库的概念
12.4.2 数据仓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12.4.3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
12.4.4 数据仓库的数据模型
12.4.5 数据仓库的设计和开发
12.4.6 数据仓库的解决方案及工具介绍
12.4.7 数据仓库的主要技术
12.5 其他新型的数据库系统
12.5.1 知识库
12.5.2 模糊数据库与演绎数据库
12.5.3 主动数据库
12.5.4 移动数据库
12.5.5 统计数据库
小结
习题
参考文献
……
序言 近年来,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已泛地应用于我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可以说,计算机应用几乎都与数据库有关。
本书全面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实现和基本应用,编写中力求内容全面、概念清晰、语言流畅、图文并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相关章节还结合SOL 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进行介绍,并尽力反映数据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ADO、ADO.NET、Visual Studio.NET等技术。
本教材的教学大约需要5l~68学时,其中理论讲授安排39~57学时,实验安排12~18学时。第1~5章及第7~9章为必修内容;第6章、第12章为选修内容。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等院校计算机类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选修课或辅修课教材,还可供计算机应用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第1及第5~7章由陆慧娟编写,第2章由张建美老师编写,第3、4章由刘建平老师编写,第8章由李慧老师和黄长城老师合写,第9章和第ll章由吴达胜老师编写,第10章由黄长城老师编写,第12章由关伟老师编写。全书由陆慧娟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几位编者得到了所在学校的领导和同事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了中国计量学院计算机系师生的帮助,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编者参考了国内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和相关资料。在此,谨向本书参考文献中列出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如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欢迎读者将意见发至电子邮件地址hjlu8@cilu.edu.cn反馈给编者。
文摘 插图:

1.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DDBS)是在集中式数据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据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分布处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1)数据是分布的。
2)数据是逻辑相关的。
3)结点具有自治性。
2.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object-oriented dataBase system,OODBS)是将面向对象的模型、方法和机制,与先进的数据库技术有机地结合而形成的新型数据库系统。它从关系模型中脱离出来,强调在数据库框架中的发展类型、数据抽象、继承和持久性;它的基本设计思想是,一方面把面向对象语言向数据库方向扩展,使应用程序能够存取并处理对象;另一方面扩展数据库系统,使其具有面向对象的特征,提供一种综合的语义数据建模概念集,以便对复杂应用中的实体和联系建模。
3.多媒体数据库系统
多媒体数据库系统(multi-media dataBase system,MDBS)是数据库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特点是:
1)数据量大。
2)结构复杂。
3)时序性。
4)数据传输的连续性。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考虑,多媒体数据库管理系统(MDBMS)应具有如下基本功能:
1)能够有效地表示多媒体数据,对不同媒体类型的数据,如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能够按应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2)能够处理各种媒体数据,正确识别和表现各种媒体数据的特征、各种媒体间的空间或时间的关联。
3)能够像对其他格式化数据一样对多媒体数据进行操作。
4)具有开放功能,提供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接口。
4.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可以提供对企业数据方便访问和具有强大分析能力的工具,从企业数据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发掘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指导企业决策。数据仓库作为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DSS)的有效解决方案,涉及三方面的技术内容: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on-line analysis processing,OLAP)技术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DM)技术。
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的比较如表1.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