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Access)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302189268 ·条形码:97873021892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Access) |
 |
|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Access) |
 |

基本信息·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码:261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ISBN:9787302189268
·条形码:978730218926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职高专立体化教材计算机系列
内容简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围绕Microsoft Access 2003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系统、全面地介绍了Access的基小知识和应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Access数据库设计、表的基小操作、创建和使用查询、窗体设计与使用、创建和使用报表、创建数据访问页、创建和使用宏、VBA编程基础和Access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示例。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以“图书管理”数据库为线索贯全书,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从具体问题分析开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巾讲解知识、介绍操作技能;内容全向、慨念清晰、操作详尽。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可作为高职高专各专业、各类培训学校的数据库基础教材,也可作为全围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考试的参考书,还可作为从事数据库管理者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Access基础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1 数据管理的发展
1.1.2 数据库系统
1.1.3 数据模型
1.1.4 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1.1.5 实际关系模型
1.1.6 关系的完整性
1.1.7 关系运算
1.2 Access简介
1.2.1 Access的发展
1.2.2 Access的主要用途及应用领域
1.2.3 安装Access2003
1.2.4 Access的启动
1.2.5 Access数据库窗口
1.2.6 使用Access帮助
1.2.7 Access的退出
1.3 练习题
第2章 创建Access数据库
2.1 数据库设计
2.1.1 目标分析
2.1.2 选择数据
2.1.3 确定数据库主题
2.2 创建数据库
2.2.1 使用数据库向导创建数据库
2.2.2 创建空数据库
2.2.3 使用现有数据创建数据库
2.3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3.1 打开和关闭数据库
2.3.2 压缩与修复数据库
2.3.3 拆分数据库
2.3.4 数据库的删除与更名
2.3.5 数据库的安全管理
2.4 练习题
第3章 表的基本操作
3.1 表
3.1.1 表的概念
3.1.2 表的结构
3.1.3 Access的数据类型
3.2 创建新表
3.2.1 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结构
3.2.2 使用表向导创建表结构
3.2.3 在数据表视图下创建表结构
3.2.4 主键与索引
3.3 表中数据的操作
3.3.1 打开表
3.3.2 输入数据
3.3.3 查阅列
3.3.4 值列表
3.3.5 导入数据
3.3.6 增加记录
3.3.7 删除记录
3.3.8 查找数据
3.3.9 数据的替换操作
3.3.10 记录排序
3.3.11 修改筛选
3.4 维护表结构
3.4.1 插入新字段
3.4.2 修改字段名与字段属性
3.4.3 删除字段
3.5 设置表格外观
3.5.1 设置表的行高
3.5.2 设置列宽
3.5.3 隐藏列
3.5.4 显示列
3.5.5 冻结列
3.5.6 设置数据表格式
3.5.7 字体
3.6 数据库的表关系
3.6.1 表关系的作用及关系的类型
3.6.2 建立和修改关系
3.6.3 使用参照完整性
3.7 练习题
第4章 建立和使用查询
4.1 查询对象概述
4.1.1 查询对象的概念
4.1.2 查询对象的功能
4.2 选择查询
4.2.1 简单查询
4.2.2 条件查询
4.2.3 查询条件
4.3 参数查询
4.3.1 单参数查询
4.3.2 多参数查询
4.4 操作查询
4.4.1 生成表查询
4.4.2 删除查询
4.4.3 更新查询
4.4.4 追加查询
4.5 交叉表查询
4.5.1 认识交叉表查询
4.5.2 交叉表查询向导
4.5.3 交叉表查询的设计视图
4.6 在 查询中进行计算
4.6.1 查询中的计算功能
4.6.2 总计查询
4.6.3 分组总计查询
4.6.4 添加计算字段
4.7 SOL查询
4.7.1 SELECT语句简介
4.7.2 查询语句的格式
4.7.3 SOL查询窗体
4.7.4 单表查询
4.7.5 多表查询
4.7.6 函数查询
4.8.练习题
第5章 设计和使用窗体
5.1 窗体简介
5.1.1 窗体的概念
5.1.2 窗体的用途
5.1.3 窗体的类型
5.2 利用向导创建窗体
5.2.1 自动创建窗体
5.2.2 窗体向导
5.2.3 创建主窗体和子窗体
5.2.4 生成数据透视表窗体
5.2.5 创建图表窗体
5.3 在设计视图中创建窗体
5.3.1 窗体的设计视图
5.3.2 窗体中的控件
5.3.3 控件的使用
5.3.4 窗体的布局修饰
5.4 切换面板管理器
5.4.1 启动切换面板管理器
5.4.2 切换面板页的创建
5.4.3 切换面板页自启动
5.5 练习题
第6章 创建和使用报表
6.1 报表
6.1.1 报表的作用
6.1.2 报表的类型
6.1.3 报表的组成
6.2 创建报表
6.2.1 自动创建报表
6.2.2 使用向导创建报表
6.2.3 创建图报表
6.2.4 创建标签报表
6.2.5 创建子报表
6.3 报表的计算
6.3.1 在报表中添加计算字段
6.3.2 计算报表中记录的平均值
6.3.3 计算报表中记录的个数
6.3.4 在报表中计算百分比
6.4 报表的打印
6.4.1 设计报表格式
6.4.2 报表分页
6.4.3 设置页面
6.4.4 预览报表
6.4.5 打印报表
6.5练习题
第7章 创建数据访问页
7.1 数据访问页简介
7.2 创建数据访问页
7.2.1 自动创建数据页
7.2.2 使用向导创建数据访问页
7.2.3 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数据访问页
7.2.4 利用已有的网页生成数据访问页
7.3 编辑数据访问页
7.3.1 设置标题与文字格式
7.3.2 使用控件计算字段
7.3.3 添加电子表格控件
7.3.4 使用超级链接
7.3.5 使用脚本编辑器
7.4 美化数据访问页
7.4.1 添加滚动文字
7.4.2 设置背景
7.4.3 应用主题
7.5 练习题
第8章 创建和使用宏
8.1 宏对象简介
8.1.1 宏对象的概念
8.1.2 宏对象的作用
8.1.3 宏对象的类型
8.1.4 宏使用的主要操作命令
8.2 创建宏
8.2.1 宏设计视图
8.2.2 宏的创建
8.2.3 创建宏组
8.3 运行宏
8.3.1 通过控件运行宏的方式
8.3.2 直接运行宏的方式
8.4 练习题
第9章 VBA编程
9.1 VBA编程环境
9.1.1 VBA简介
9.1.2 VBA代码编辑器(VBE)
9.2 VBA语法
9.2.1 过程与函数
9.2.2 常量和变量
9.2.3 数据类型
9.2.4 数组
9.2.5 注释与续行
9.2.6 VBA命名规则
9.2.7 VBA控制结构
9.2.8 错误处理
9.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基础
9.3.1 对象和类的概念
9.3.2 属性和方法
9.3.3 事件和事件过程
9.3.4 DoCmd对象
9.3.5 面向对象程序的设计方法
9.4 练习题
第10章 应用系统开发示例
10.1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步骤
10.1.1 规划
10.1.2 需求分析,
10.1.3 概念模型设计
10.1.4 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
10.2 建立数库与数据库表
10.2.1 建立“图书管理”数据库
10.2.2 建立数据表
10.2.3 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10.3 图书管理系统窗体的设计
10.3.1 登录窗体的设计
10.3.2 主界面窗体设计
10.3.3 主界面窗体的代码设计
10.3.4 增加图书分类窗体设计
10.3.5 图书查询窗体设计
10.3.6 图书借阅情况查询窗体设计
10.4 系统设置与发布
10.4.1 性能分析
10.4.2 启动窗体设置
10.4.3 系统发布
10.5 练习题
附录A Access系统的常用函数
附录B Access中常用对象的事件
附录C 部分答案
……
序言 一、编写目的
关于立体化教材,国内外有多种说法,有的叫“立体化教材”,有的叫“一体化教材”,有的叫“多元化教材”,其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要为学校提供一种教学资源的整体解决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要,满足教育市场需求,促进教学改革。我们这里所讲的立体化教材,其内容、形式、服务都是建立在当前技术水平和条件基础上的。
立体化教材是一个“一揽子”式的,包括主教材、教师参考书、学习指导书、试题库在内的完整体系。主教材讲究的是“精品”意识,既要具备指导性和示范性,也要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喜新不厌旧。那种内容越编越多,本子越编越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立体化”的世界中将被扫地出门。和以往不同,“立体化教材”中的教师参考书可不是千人一面的,教师参考书不只是提供答案和注释,而是含有与主教材配套的大量参考资料,使得老师在教学中能做到“个性化教学”。学习指导书更像一本明晰的地图册,难点、重点、学习方法一目了然。试题库或习题集则要完成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试与评价的任务。这些组成部分采用不同的编写方式,把教材的精华从各个角度呈现给师生,既有重复、强调,又有交叉和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教学资源有机的整体。
除了内容上的扩充,立体化教材的最大突破还在于在表现形式上走出了“书本”这一平面媒介的局限,如果说音像制品让平面书本实现了第一次“突围”,那么电子和网络技术的大量运用就让躺在书桌上的教材真正“活”了起来。用PowerPoint开发的电子教案不仅大大减少了教师案头备课的时间,而且也让学生的课后复习更加有的放矢。电子图书通过数字化使得教材的内容得以无限扩张,使平面教材更能发挥其提纲挈领的作用。
CAI课件把动画、仿真等技术引入了课堂,让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一日了然,通过生动的表达方式达到深入浅出的目的。在科学指标体系控制之下的试题库既可以轻而易举地制作标准化试卷,也能让学生进行模拟实战的在线测试,提高了教学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和及时性。网络课程更厉害,它使教学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彻底发挥了立体化教材本身的潜力,轻轻敲击几下键盘,你就能在任何时候得到有关课程的全部信息。
文摘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