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集(套装共10册)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2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08033526/9787108033529 ·条形码:9787108033529 ·版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李泽厚集(套装共10册) |
 |
|
 |
李泽厚集(套装共10册) |
 |

基本信息·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页码:2200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
·ISBN:7108033526/9787108033529
·条形码:9787108033529
·版本: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套装数量:10
内容简介 《李泽厚集(套装共10册)》包括《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修订第六版)》、《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增订本)》、《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近代思想史论》、《中国现代思想史论》、《论语今读》、《历史本体沦·己卯五说(增订本)》、《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杂著集》。内容简介: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北京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的想像画像,它们展示的不正是可以使你直接感触到的这个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么?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留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绪,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美的历程。
媒体推荐 《美的历程》是部大书(应该说是几部大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冯友兰
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丝入扣,顺理成章。在看似漫不经心的巡礼中触摸到文明古国的心灵历史,诚非大手笔而不能为。
——易中天
编辑推荐 《李泽厚集(套装共10册)》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目录 《美的历程》目录:
一 龙飞凤舞
一 远古图腾
二 原始歌舞
三 “有意味的形式”
二 青铜饕餮
一 狞厉的美
二 线的艺术
三 解体和解放
三 先秦理性精神
一 儒道互补
二 赋比兴原则
三 建筑艺术
四 楚汉浪漫主义
一 屈骚传统
二 琳琅满目的世界
三 气势与古拙
五 魏晋风度
一 人的主题
二 文的自觉
三 阮籍与陶潜
六 佛陀世容
一 悲惨世界
二 虚幻颂歌
三 走向世俗
七 盛唐之音
一 青春、李白
二 音乐性的美
三 杜诗颜字韩文
八 韵外之致
一 中唐文艺
二 内在矛盾
三 苏轼的意义
九 宋元山水意境
一 缘起
二 “无我之境”
三 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
四 “有我之境”
十 明清文艺思潮
一 市民文艺
二 浪漫洪流
三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四 绘画与工艺
结语
《华夏美学·美学四讲(增订本)》目录:
华夏美学
前言
第一章 礼乐传统
一 “羊大则美”:社会与自然
二 “乐从和”:情感与形式
三 “诗言志”:政治与艺术
第二章 孔门仁学
一 “人而不仁如乐何?”:人性的自觉
二 “游于艺”、“成于乐”:人格的完成
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人生的领悟
四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道德与生命
五 “日新之谓盛德”:天人同构
第三章 儒道互补
一 “逍遥游”:审美的人生态度
……
美学四讲
附录
《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目录:
内容提要
孔子再评价
一 “礼”的特征
二 “仁”的结构
三 弱点和长处
四 附论孟子
墨家初探本
一 小生产劳动者的思想典型
二 墨家思想并未消失
孙老韩合说
一 兵家辩证法特色
二 《老子》三层
荀易庸记要
秦汉思想简议
庄玄禅宗漫述
宋明理学片论
经世观念随笔
试谈中国的智慧
后记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目录:
内容提要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一 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
二 救亡压倒启蒙
三 转换性的创造
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
一 二十年代科玄论战
二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三 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
胡适陈独秀鲁迅
一 提倡白话文与新范式
二 革命战士
三 提倡启蒙超越启蒙
青年毛泽东
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
略论现代新儒家
漫说“西体中用”
后记
附录
《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目录:
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
上篇 实用理性的逻辑
下篇关于情本体
哲学答问
哲学探寻录
主体性哲学论纲系列
人类起源提纲
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的哲学论纲
关于主体性的补充说明
关于主体性的第三个提纲
第四提纲
关于“实用理性”
初读郭店竹简印象纪要
思想史的意义
课虚无以责有
后记
附录:关于“美育代宗教”的杂谈答问(2008年)
《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修订第六版)》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论语今读》
《历史本体沦·己卯五说(增订本)》
《杂著集》
……
文摘 插图:


三建筑艺术
如同诗文中的情感因素一样,前面几章已说,在造型艺术部类,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线的艺术又恰好是与情感有关的。正如音乐一样,它的重点也是在时间过程中展开。又如本章前节所说,这种情感抒发大都在理性的渗透、制约和控制下,表现出一种情感中的理性的美。所有这些特征也在一定程度和意义上出现在以抽象的线条、体积为审美对象的建筑艺术中,同样展现出中国民族在审美上的某些基本特色。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等处来看,方形或长方形的土木建筑体制便已开始,它终于成为中国后世主要建筑形式。与世界许多古文明不同,不是石建筑而是木建筑成为中国一大特色,为什么?似乎至今并无解答。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有“如晕斯飞”、“作庙翼翼”之类的描写,可见当时木建筑已颇具规模,并且具有审美功能。从“翼翼”、“斯飞”来看,大概已有舒展如翼,四宇飞张的艺术效果。但是,对建筑的审美要求达到真正高峰,则要到春秋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