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读红楼(1)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1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9064011 ·条形码:97873090640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 ...
| 商家名称 |
信用等级 |
购买信息 |
订购本书 |
|
|
 |
二十几岁读红楼(1) |
 |
|
 |
二十几岁读红楼(1) |
 |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194 页
·出版日期:2009年03月
·ISBN:7309064011
·条形码:9787309064018
·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内容简介 《二十几岁读红楼(1)》讲述了:人情世故,爱恨情仇,明争暗斗……在危机时代,作者结合职场深刻体验,为你讲述红楼里的人生智慧……读命运大起大落,读男女大爱大恨,读人间大慈大悲,读人生大幻大灭,读职场大有谋略,读世事大有学问。
作者简介 郭甲子,二十几岁,辽宁人,曾获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综合素质优秀班)毕业,现在中国某大银行总部工作。
媒体推荐 凤姐这一句虽然夸得没问题,但是别忘了,在场的除了黛玉,还有贾府三位正牌小姐,一个个也是品貌双全,她们听了自己嫂子的这句话肯定不会很舒服——敢情您今天才见到这么漂亮的,那合着原来我们都是丑八怪不成?所以凤姐接着立刻跟着来了一句: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一句话就立刻摆平了三位正牌小姐心里的不忿,明明白白告诉她们,黛玉虽然美,但和她们也是一个层级上的,合着这四个人在凤姐眼里都是天下无双级。听到这样不动声色的奉承,三位姑娘自然也就没什么怨气了——句话摆平三个人,凤姐的厉害立刻就展示了出来。
——摘自《二十几岁读红楼》之《这个马屁拍得似水无痕》
编辑推荐 《二十几岁读红楼(1)》是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社的。
随着一句著名的“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红楼梦女主角之首一王熙凤翩然出场。
凤姐儿出场便极不凡。曹公在全书中第一次巨细靡遗地描写一个人出场穿了什么,长什么样子,有怎样的神态风韵,可见曹公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的心血。并且他还借着疼爱凤姐的贾母之口,点出了凤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那就是“泼”和“辣”。泼乃外在,谈吐活泼举止潇洒;辣乃内在,心思阴狠手段毒辣。就是宠爱凤姐的贾母,也并不是不清楚她的为人的。但凤姐虽然缺点很明显,可也有她独特可取之处,不然贾母也不会那么宠爱她,这些暂且留待下文再叙,且看凤姐甫一出场是怎么对付自己身边这一圈重量级人物的。
首先,对场面里的主角黛玉,当然要赋予最多的注意力,一方面应景,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讨贾母的喜欢。凤姐在贾府中最大的依傍就是贾母,所以任何能讨贾母喜欢的事情她都做得很是卖力。因此第一眼见到黛玉,她先是打量了好半天,然后狠狠地夸了一句:“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其实,夸黛玉美得天下无双就等于夸贾敏(黛玉亡母)美得天下无双,也就间接等于夸贾母天下无双,这个马屁拍得可算是似水无痕,砰然作响。砰然作响自不必说,似水无痕是什么意思呢?要知道,当着一大家子人的面,每个人都不是瞎子,倘若黛玉算不上“标志的人物”,凤姐这马屁可就太拙劣了,就跟夸芙蓉姐姐长得真像林青霞一样,谁听到都会觉得有那么一点想吐。所以说,凤姐这句马屁最妥帖的地方就在于,这句话其实夸得很实在,也很到位。黛玉的容貌确实当得上一句天下无双,所以凤姐才敢把话说得这么满,这么不留余地。
她对世故人情的一眼看破,她在写作上表现出的杰出天赋,足以让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甚至四十几岁、五十几岁的人,感到震惊!
目录 读懂红楼并不难
二 贾家的一颗定时炸弹
三 她的悲哀在于总记得幸福的童年
四 这个马屁拍得似水无痕
五 宝玉的出场,让黛玉吃了一惊
六 这葫芦案能叫“乱判”吗?
七 这黑夜中的寒香,如此温柔,如此凄凉(上)
八 种子被一颗一颗悄悄埋下
九 "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十 新鲜的酸也是另一种甜
十一 学堂是顽童们的斗兽场
十二 有些人好好活着却偏要寻死
十三 恍惚闻看到秦可卿走了进来
十四 有些人天生最爱被众人簇拥
十五 凤姐“拨冗接待”丈夫为哪般?
十六 她一生中竟只有这么一天!
十七 女孩子嫁人就失去了轻灵气息?
跋 分享红楼能给我们带来的所有快乐与智慧
……
文摘 二 贾家的一颗定时炸弹
读过宋明话本小说的读者可能知道,在很多话本故事前,都会先有一个小故事,和话本没什么实际联系,但多半与正文情节相似或相反,可以用来引出正文,所以放在那也不显得碍眼。倒有点像是《老友记》里的Joey在火鸡大餐前用来热胃的薯片。这个小故事叫作入话,也叫头回,明代的流行小说爱好者们管它叫引首,搁现在摇滚乐队演唱会上就叫暖场或者warIn.up,总之宜古宜今。这个人话一般都是叙述一段与小说正文相类似或者相反的故事,从而引出小说正文。甄士隐的故事正是《红楼梦》全本的入话。曹公充分汲取了前人的优秀经验,将《红楼梦》全书解读的大关节都轻轻地藏在了这篇入话之中。
甄士隐一家的遭际说起来很简单:一家乡绅,虽不是大富大贵,但在当地也算小康之家,颇有人望,起先生活安逸,后来家中屡遭变故,先是幼女被拐,接下来房子被大火烧掉,家产荡然无存,只留下甄士隐夫妇二人年老病弱,不得不投亲靠友,最后甄士隐看破红尘,随点化他的一僧一道飘然远去。这个故事不仅明显暗示了贾家由盛转衰的经历,并且隐含了最后贾宝玉遁世的结局。值得注意的是,在甄士隐看破红尘之时,书中写他作了一首曲子,这首曲子非常特别,在此摘录于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一首曲子看起来佶屈聱牙,读起来也有不通之处。为何不通?前文说得很明白,甄士隐只是个乡绅,家境不过小康,也从未大富大贵过,他一生转折在于失去女儿英莲,对女儿的痛惜本应是这个人物最大的怨念,可在这首词里,甄士隐不仅没有提到女儿,反而描述了“笏满床”、“歌舞场”、“雕梁”、“金满箱”、“银满箱”、“纱帽”、“紫蟒”等等诸如这些只有大富大贵、加官晋爵的家族才会有的东西。但这首不符合人物背景的突兀的曲子,实际上却大有玄机。这首词,与其说出自甄士隐之手,不如说出自贾府一败涂地后的贵公子贾宝玉之手才更加贴切!因为整首词中,都隐含着贾府众生最后各自零落的结局。有些人由此得出了“甄士隐其实就是沦落市井的贾宝玉”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