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有个魔法袋
走进小语的课堂里,就会发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真的是非常有意思,那么鲜活,那么生动。它会让人的心一下一下变得很柔软,会让人觉得心里很暖和,暖和得有点想发芽,暖和得让人觉得外面的天是什么样子真的不重要。尤其是当老师把那些美好的东西带到孩子们面前的时候,孩子亮晶晶的眼睛,总会让心一下子就嗅得到生命的馨香。
大脚丫书签
给孩子们整理书签的时候,想了很多办法,比如买贴纸、买书签、打印彩色的图纸……最终,我选择了亲手剪纸。硬硬的各色卡纸,各买一张,然后照着简单的图案画一画,描一描,各种图形的书签就新鲜出炉了。有树叶形、心形、小熊形状,最后突发灵感,剪了几个大脚丫形状的。上面有简单的图案,中间空白的地方给孩子留着涂鸦用。
这些书签带到班里的时候,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的。尤其是那个大脚丫,几乎让全体同学笑趴。至今,那几枚大脚丫书签还静静地歇在我的抽屉里,很少有孩子喜欢它。但每次看到,我都会忍不住笑一笑,这枚书签带给我们的是欢笑,以及欢笑中渐渐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透过这枚书签,可以看到,原来老师也有和他们一样的小调皮、小可爱,像一个朋友一样。
耳聪目明小宝贝
如果说词语是有色彩的,我猜,“宝贝”这个词语一定晕染着烛光一样的暖橙色。
这是课堂上,那六十一个小不点儿最喜欢的我带给他们的称呼。
在“孩子们”、“小朋友”、“小老虎”等几个称呼中,孩子们独独选择了它。
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我经常这样称呼小不点们。倦怠的时候,我发出邀请:“我的宝贝们,请跟老师一起来。”他们可以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与力量;表现出色的时候,我大声宣布:“这就是老师喜欢的宝贝。”他们会因此欢欣鼓舞;学习的气场淡化的时候,我故意询问:“哪个耳聪目明的宝贝会表达?”他们的思绪会慢慢回到课堂……
一个简单的称呼,它的背后,是一种心态的铺垫,是一种感情的积蓄,也是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我和孩子们一起,向上,向美,向善。
阿尔卑斯浓香甜
这个话题源自我无意中的大吹大擂。
那天,关于魔法袋的话题,让一个孩子想起了学过的成语“大吹大擂”。忘记了是谁,大声向我挑战:“老师,你的魔法袋那么厉害,会变出奶糖吗?”
这个问题让我愣了一下。我会变书签,会变儿歌,会变星星小印章,会变奖品小本本。但奶糖的问题,我还真没有把握。
我逞强:“当然会,只不过我的魔法袋要求很高,你做到了才会变出奶糖来。”那节课,孩子们精神抖擞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孩子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奶糖,因为来自老师的魔法袋,就让他们心驰神往!
第二天上午,我真的带来了奶糖,我喜欢的阿尔卑斯。有十二个孩子得到了它,欢天喜地的,最惊奇的是,班里没有发现一个糖纸的影子。课下偷偷问了几个学生,回答是拿到家里向爸爸妈妈炫耀去了。
这个奶糖真有价值。从那以后,我兜里的奶糖就再也没有断过,我一伸手,就是一枚甜甜的表扬。
有时候,在想,小语老师在孩子的世界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启蒙者?朗读者?妈妈?还是朋友?我想,不管是什么,总要有这样一个魔法袋吧。不管什么时候,都会给孩子带来惊喜,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