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
低年级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识字量大又枯燥无味,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是关键,教给学生科学有趣的识字方法是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要坚持两手抓,相信学生一定会乐学、会学、想学!在识字教学中,我采用了一些有趣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有很大帮助。
有趣的情境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会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愉快识字。
教学“鸟”字,我并不是按笔画范写,我先用简笔画勾勒出一只停栖在树枝上的小鸟,然后让学生观察。在学生观察的同时,学生恍然大悟:那一撇就是鸟头上的羽毛;横折钩和一点是鸟的脑袋和眼睛;竖折折钩是鸟的身体,那一钩就是爪子;最后一横就是树枝。
教学“春”字,我会引导孩子们想象:在一个晴朗的春日(“日”是春字中最易错的地方,先把它解决了),三个人结伴去春游了。即“三人日”就是“春”,也解决了春字笔顺容易写错的问题。
教学“灭”字,我先点燃一根火柴,然后用一根粉笔盖在上面,稍后拿开,学生会发现火灭了。最后我和孩子一块儿总结:这就叫做“一火灭”。
……
相信在这样有趣的情境教学中,孩子们一定会记忆深刻。
猜谜语
在我的识字教学中,我会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猜谜语”游戏来教他们识字。
“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
“十八张嘴”是什么字?(杏、束、呆、困)。
“八十八”是什么字?(米)。
“十三点”是什么字?(汁)。
“半个月亮”是什么字?(胖)。
“左边一太阳,右边一太阳,站在太阳上,反而不见光”是什么字?(暗)
“两个小人坐在土堆上”是什么字?(坐)
……
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常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
发散思维
在识字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发散思维,让孩子通过发散同时记住多个字,从而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教“青”字时,我对学生说“青”是小草的颜色,人们喜欢大自然,所以我们用“青”来造了好多字:“目青为睛”、“日青为晴”、“言青为请”、“水青为清”、“虫青为蜻”等等。
教“眺”时,联系以前学过的形声字“逃、桃、跳、挑”等让学生去思考:“逃”是要用脚的,所以是“走之儿”。“桃”为果树,所以是“木”旁。依此类推,“眺”是双目远望,所以是“目”字旁。
教“票”时,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把一张车票放在水上,会发生什么事呢?(车票会漂在水上)这就叫“水票漂”。如果一阵风把车票刮走了呢?(车票会漂在空中)这就叫“票风飘”。
这些方法浅显易懂又易于操作,学生的识字能力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找规律
在课堂上,我会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能记住这些字。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了许多的识字方法:
加一加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过的生字加上偏旁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记忆起来既简单,学生印象又深刻。如:“京”字加上“日”就是“景”。“每”字加上“木”就是“梅”。“元”字加上“口”就是“园”等等。
减一减
减一减就是把以前学过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变成新的生字。这样课堂的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记住的生字就多了。如:“座”字去掉“广”就是“坐”。 “球”字去掉“王”就是“求”。 “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现”字去掉“王”就是“见”等等。
变一变
变一变就是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学习生字。用学生以前学过的生字换个偏旁变成新的生字,学生的兴趣高昂,学习效率也挺高的。如“苹”字的“草字头”换作“言字旁”就变成了“评”。“孩”字的“子”换作“言字旁”就变成了“该”。“江”字的“三点水”换作“绞丝旁”就变成了“红”。“跟”字的“足”换作“木”就变成了“根”等等。
在识字教学中,只要用科学有趣的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开启孩子们的心智,激荡起孩子门充满灵性的创造,让识字变得轻松、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