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劳动的机会
下午接儿子放学回家,我径直走进厨房准备晚饭。
还没来得及催促儿子赶紧写作业,他已经蹦蹦跳跳过来说:“妈妈,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呀!”
咽下了嘴边那句“不用你帮忙,先写作业吧”,高兴地说:“好啊,妈妈准备炸鸡翅、炒土豆,熬大米粥,要不你……”
没等我说完,小鱼儿积极地说,妈妈,我来洗鸡翅吧。说着,他把鸡翅倒进小盆里,打开水清洗。我这边从篮子里拿土豆时,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哦,糟糕,可能是已经吃掉了,刚才忘买青菜了。”看到儿子对做家务如此热情高涨,再说,我也懒得下楼了,便拿出3元钱把买菜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
伴着我的叮嘱声“你可以买几样自己喜欢吃的青菜”,儿子兴高采烈地下了楼。
趁这工夫,坐在沙发上小憩片刻,“呵呵,有个小不点儿跑跑腿,感觉相当不错嘛。”
很快他就回来了,打开门,儿子笑眯眯地提着一小兜土豆进了家,“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哇,五个大土豆。
“你怎么就不买点黄瓜、菠菜之类的青菜呢?”这句差点脱口而出、带有指责语气的话又被咽了回去,耐心地说:“不错,买这么多土豆哇,花多少钱?”
“全花光了。”
“怪妈妈没有提醒你,其实,儿子,下次你再买菜时,可以挑选两个土豆、几根黄瓜,一把菠菜或一个包菜之类的,等等,可以搭配着买。另外,咱带的钱也不一定全部花掉,剩余的钱那位叔叔会找还给你的。”
“哦,知道了。”
选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土豆,小鱼儿将其洗干净后开始削皮。“你削得可真认真,小鱼儿,你喜欢和妈妈一起做饭吗?”
“是啊,两个人一起做饭做得快,可以早点吃饭写作业。”
“对,我们俩一起做的饭肯定特别好吃,你觉得能超过爸爸吗?”
“可能吧。”呵呵,小家伙的语气还不是很自信哦。
削完土豆皮,剥了几瓣蒜,又将一个鸡蛋打进碗里……确认真的没什么可以帮忙的了,小鱼儿才离开厨房。
近段日子,小鱼儿经常提出要帮忙做饭的请求,半数被我拒绝了:“不用你做饭,你去写作业吧,把自己的事做好了,再来帮忙。”当时,孩子的眼睛里是写满失望的。
差点就这样一点点打击了孩子的劳动主动性。有儿童教育专家说,做事的兴趣,愈做愈浓,做事的能力,愈做愈强。孩子做家务,有利于其责任心的培养,他们可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却担心孩子因家务劳动“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又变成了那句“你啥也不用干,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
差点就与培养孩子良好劳动习惯的时机擦肩而过。大家都知道习惯的重要性,我们也总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然这包括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等,具体实践中,往往会只重视学习习惯,而忽视其他。自己也很担心孩子无法及时完成作业,今天,我发现小鱼儿做作业的效率和正确率还算比较高的,在8点半之前完成了全部作业,按时上床睡觉。
差点就成了一位完全包办的妈妈,错过了让他体会爸爸妈妈辛劳的机会。经常会听到一些中学生家长抱怨孩子懒惰、自理能力差、缺乏责任感,不知道他们是否也在孩子幼年时期一次次错过了让他们动手劳动的机会。给孩子一个动手的机会吧,劳动也是一种学习、一种锻炼,孩子的成长需要参与家庭劳动,最初我们需要花费时间教孩子一些做事方法,也许会因此给带来一些小麻烦,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它带来的收获,恐怕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