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来到我的家
儿子习作:
今天,我和朋友去采集树叶。
我采集了很多,回家以后,我就把它们放在地上。
妈妈回来一看说:“怎么房间里也有秋天?”我对妈妈说:“因为我非常喜欢这些树叶,然后把它们铺在地上就成了这个样子。”妈妈说:“原来是这样。”
吃完午饭以后,我躺在叶子上,啊!真舒服啊!秋天来到我家了!
妈妈的话:
老师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写一篇关于秋天的日记。儿子说不知怎么写,于是我给他读了博客上的两篇关于秋的文章。
儿子问我:“‘高粱害羞地低下了头’,是什么意思?”
我一听,孩子没见过高粱,当然不能理解了。解释之后,我对儿子说:“写文章,要真实,要写自己见过的、经历的,虽说有些事物别人写得很好,但是你没有见过,又怎么能写得好呢?我们要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自己认识的事物。”
接着,我问儿子:“秋天都有什么给你的印象深刻?”
“天变凉了,风变爽了。”
“对啊,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呢?现在农村是收获的季节,我们前一段回去,你都看到什么了?”
“玉米和花生。”
“那玉米是什么样?”
“玉米胡子从红色变成黑色就说明熟了。”
“对,这也是秋天的景色啊!花生呢?”
“花生长在地里,结了很多果实。”
“嗯,你记得吗?你拔花生时,用了好大劲才拔出来,还把自己摔得一下子做到地上。”
“哈哈,是的。”
“这都是我们经历的,都是秋天啊!秋天的变化很多,天上的,地上的,动物,植物,到处都有秋天的影子,只要你留意。好的文章是以细心的观察为基础的。想想秋天有什么动物?”
“蛐蛐!我总是听到蛐蛐大声地叫。”
“是的,每次你一听到蛐蛐叫,就竖着耳朵听,寻找它们的踪迹。蛐蛐叫是在干什么?”
“在唱歌。”
“唱什么歌?”
“蛐蛐在唱秋天的歌。”
“说得真好。再看看树叶,有变化吗?”
“树叶变黄了,从树上掉下来了。”
“它们掉下来的时候漂亮吗?样子像什么?”
“像黄色的蝴蝶在飞舞。”
“真形象!你这么一说,我仿佛看到许多美丽的蝴蝶在我面前飞舞。记得那天晚上我们俩去吃肯德基,出来时,好大的风,树叶被风刮得到处乱舞,地上的树叶就像小青蛙一样一蹦一跳的,特别像,对吧?”
“嗯。”
“同样是树叶,在风的作用下,会有不同的形态,我们要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体会。除了这些,你还可以写昨天你把树叶铺满地的事,妈妈不是说你把秋天带进家了吗?那也是秋天啊!”
下午,我有事,把儿子送到朋友家,接他时,就看到了这篇日记。虽说我们讨论的关于秋的话题孩子没有用上,但是讨论也是一种学习。也许孩子认为“房屋里的秋天”是他经历的,更容易写吧!
还是那句老话----静待花开,孩子日记的提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是仅靠老师和家长的三言两语就能马上见效的。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要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为了孩子的进步,我们一起努力!
妈妈评语:
你知道吗?中午回家,推开门,看到满地的梧桐叶,妈妈仿佛看到了客厅里的秋天,觉得你铺就的满地的落叶特别诗情画意。
能和朋友一起采集树叶,感受秋天,一定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吧!
当我推开门那一霎那,我觉得你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艺术家,秋天进了我家的客厅!那一片片树叶,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手掌,那是我儿子用自己的小手一片一片收集的;它们摆在地上的样子那么好看,就像一阵秋风后,天然落成的,没有遭到过破坏的......我喜欢秋天的树叶,更喜欢看到儿子的“杰作”!
孩子,妈妈给你提几点意见。
首先,妈妈认为这篇小日记没有完全显现你的水平,可能跟小朋友一起的时候,把心思分散到玩上了吧!
其次,把自己的想法描述得再细一些就好了。比如,为什么突然想起要和同学捡树叶,是树叶的漂亮吸引了你?还是别的原因?还有,妈妈很好奇,你为什么会想起躺在树叶上呢?
第三,“妈妈一看说”,“我对妈妈说”,“妈妈说”这几处,如果加上准确地描述就更好了。妈妈不是一看就说,而是一推门,立刻被你的杰作打动了,我是很惊讶,又很赞叹地说:“啊!这么漂亮!秋天进我家客厅了!”对吗?你对妈妈的话是什么反应?不是简单地说,你一定很为自己的杰作感到自豪吧!文章精彩的地方就在于你的细心观察和准确生动的描写!
妈妈的建议是为了儿子更优秀,儿子,继续加油啊!你已经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