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带我去旅行
诗歌《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读后很感动。几年前读过这首诗歌,今又重读,仍然会有强烈的共鸣。
之前,我就像诗歌里描述的一样,牵着蜗牛到处跑,他走不动,我拉他、推他、拽他,甚至打他,为了自己定的目标,我不顾一切向前跑。有时候蜗牛累了,一点儿也不愿往前爬,而我则抱起他仍然拼命向前跑。我生气、愤怒、茫然。他仍然依自己的方式按部就班。突然我恨上帝太偏心,为什么给我一只这样的蜗牛,让我这么劳力烦心。
我索性把他放下,任由他去。他不急不恼,还是慢吞吞地做喜欢的游戏、慢吞吞地读喜欢的书,慢吞吞的写作业。
一个温暖的午后,我泡了一杯咖啡,坐在阳台的茶座旁迷着眼睛晒太阳。咖啡的醇香沁人心脾,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下来,我突然明白,原来日子还可以这样过。微微睁眼,看到沙发边上儿子专注的神情。手边刚打开的鳄鱼海盗船拼装玩具散了一堆,两只小手不停地忙碌着,嘴里含混不清哼着歌曲,儿子的心情是快乐的。我假装没看他,他也没有注意到我的注意,他拼他的玩具,我品我的咖啡,晒我的太阳。
一个小时过去了,他仍然全神贯注,而我,感觉身上凉凉地,抬头一看,太阳西斜,错过了我的窗。慢慢走近儿子,想看看玩具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令孩子这么痴迷。我坐下,脸上笑眯眯的。儿子抬起头,脸上写满了惊奇:“今天妈妈怎么了,会这么平静地看我游戏?”我点点头,示意他继续玩下去,偶尔我也帮他找,把要拼的零件递到他手里,孩子看着我笨拙的双手在零件堆里扒来找去,儿子安慰我说:“妈妈,慢慢来,不用急。”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激,小小的孩子都能理解妈妈的心理,而我又为何不能陪他慢慢走向成长的阶梯?
以后的家里确实平静了很多,批评、指责、吵闹声越来越低。孩子写作业时,我坐在旁边或绣花或看书修身养性,儿子的举动我也不会太在意。偶尔抬眼看一下,儿子专注的神情亦如往昔。原来,我的这双眼睛不再监视,反而发现更多美的东西。儿子脸上的笑容多了,作业本上的错题少了;我舒畅的心情多了,心里的阴霾少了;儿子做事积极性高了,烦燥叛逆的次数少了;我们拥抱的次数多了,争吵的机会少了。
如今,我总是站在儿子的身后欣赏他的背影,他玩游戏时,我不打扰他,让他尽情地想像人物的神奇,音乐的律动;他作业时,我不打扰他,让他全身心地投入,精力集中;他玩玩具时,我不打扰他,让他安排好每个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读书时,我不打扰他,让他走进密林深处听蛙声鸟鸣;他愣神时,我不打扰他,让他在稍事休息时放松心情……
和儿子交流中,我知道了班级发生的事情,知道了他喜欢的老师,喜欢的课程,知道了他喜欢做的事情,学校近来的流行风。我试探着走进儿子心里,了解他和喜欢的同学交往的初衷。
偶而儿子也会用温暖的小手捧起我的脸定定地出神,说:“原来,妈妈还是蛮温柔的。”而后又好像是自言自语:“以前我怎么没发现呢?”
是啊,以前我总是拉着我的蜗牛只顾向前奔跑,哪还顾得了沿途的鲜花和小草。忽略了太阳的温情小河的欢笑,遗忘了风儿的招呼动物们的喧闹。
回头想一想,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原来上帝很公平,给我的这只蜗牛并不坏,只是我没能看出来。
跟随蜗牛去旅行,放慢脚步,荡涤心灵,一路欣赏沿途的风景。
感谢小美羊羊精美的精美信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