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报》对我校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了整版专题报道,很荣幸的是,我和赵瑛老师也接受了报社的采访。报道全文如下: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本”新机制
□ 本报记者 刘肖 王占伟
通讯员石玮 娄胜
以校为本,创建学习型学校、营造书香校园,让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以组为本,以课堂为中心、以课题为抓手,突出同伴互助,把教研组打造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体。
以师为本,把学习、工作、研究三者融为一体,使广大教师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使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职业快乐和幸福。
——这便是马新功校长在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以下简称油田一小)创造性地构建的校本、组本、师本的“三本”教研体系,从而完整地形成了以校为本、以组为本、以师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新机制。
让我们在这个春天走进油田一小,一同清晰地观察“三本”教研的框架和脉络——
以校为本:创建学习型组织
作为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油田一小把创建学习型学校作为办学目标,倡导教师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马新功校长经常引用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是危险的职业,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因此教师必须如履薄冰,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读书。”马新功说。
为了让每个老师都进步,学校规定每个星期四学生放学后就是全体教师业务学习的时间,长期坚持,雷打不动。该校鼓励教师订阅专业报刊,规定教师个人订阅专业报刊一份报销50%,订阅两份报销70%。同时,坚持实施“六个一”工程:每学期读一本理论专著,每学期撰写一本教育教学札记,每学期承担一个研究小课题,每学期讲授一节研讨课或创新课,每学期积累一套独特有用的资料,每学期发表一篇有见地的论文。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填补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空缺,油田一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教育学、心理学系列讲座活动。他们聘请了教育心理学专家陈晓茹博士,利用两个学期的时间为全校教师主讲了《小学生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四本书。
评选“十佳好学上进教师”是油田一小的一项传统特色项目,目前已经评选了三届。每一届“十佳好学上进教师”的表彰,都要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既颁发证书,又颁发奖品,奖品是五卷本的《苏霍姆林斯基选集》。“十佳好学上进教师”的代表还要给全体教师作专业发展的报告,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励更多的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
该校把校本研修分为13个项目,并分别赋予各项目一定的分值,以此为导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开展校本教研需要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为此,油田一小积极主动与国内外专家建立联系,争取专家的指导与支持。近几年,学校先后邀请了上海教育专家顾泠沅、刘京海、冯恩洪、贾志敏,青岛成长心理研究所所长石卉博士,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陈越光教授,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会长王义高教授,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斯基协会副会长、教育学博士波古什教授,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校长德尔卡契博士,为教师作专业报告,指导学校的校本教研。为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油田一小在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会的帮助下,成立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研究中心,同时与帕夫雷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与国际名校交流机制的建立开阔了油田一小教育变革的视野。
日前,记者在该校采访时,恰逢特级教师贾志敏又一次来学校讲学、上观摩课。从油田一小的教师们与贾老师交流的情境看,双方已经非常熟悉了。名师面对面的引领让更多的油田一小教师迅速走上了专业发展的道路。
学术沙龙是油田一小创建学习型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术沙龙每月一次,参加者是一批好学上进、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沙龙活动上,大家围绕共同的主题,在各自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畅所欲言,谁都是主人,谁都是专家……学术沙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心得、展示才华、共同成长的平台。每期学术沙龙结束后,主持人都要整理出《沙龙物语》,供全体教师交流学习。
以组为本:打造专业发展共同体
在马新功校长看来,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的种子工程。校本教研活动能否扎实有效地开展,关键在教研组,教研组是教师最直接、最有效的专业发展共同体。所以油田一小高度重视教研组建设。
在油田一小,集体备课被称为“教学的诸葛会”。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老师们都会提前认真钻研教材。每单元都有一位主备课人,也就是教研活动的主发言人,主备课人要吃透这一单元的教材,理清每一课、每一节的教学思路。其他人不仅仅是听众,而且是讨论者、参与者。在研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有时为了一个问题,会争论不休,当达不成共识时,大家就会静下心来,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最后,大家集思广益形成集体教案。在使用时,教师们会结合自身和学生的特点,修改成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教案。教研过后,主备课人还要负责整理出单元学习要点,打印出来,学生人手一份,以供学生学习和复习使用。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是油田一小的先进教研组,其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油田一小教研活动的一个缩影。该教研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主要有三种形式——单元先行课、同课异构课、一人多轮磨课。
据教研组组长雷海山介绍,单元先行课是为促进组内老师之间共同交流而提供的样板课。在同一教案的前提下,主备课人先行上课,其他老师听课。课后,重点针对这节课展开研讨,制订出更合理的教学流程。单元先行课充分发挥了先行的作用,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上课,评课、修改再上课,先行课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课例,为其他老师上出精品课提供修订范例。
同课异构,即同一篇课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预设最适合本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措施,以求达到良好的效果。“《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寇瑞红、董伟、段宝臻三位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措施上进行了同课异构。三节课下来,我们一致认为寇瑞红老师的读议法更符合学生的情况。于是,我们再教文言文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雷海山解释说。
一人多轮磨课,是锻炼青年教师的教研形式。磨课需要教师对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反思,能提高教师课前的预测和分析能力、课中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后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这项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青年教师王小玲在以前的学校时,因为同头班少,从未像油田一小这样以组为单位开展过校本教研。教师仅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去上课,难免会存在知识点的遗漏、教学方法的单一等弊端。她深有感触地说:“在我们这个共同体里,没有勾心斗角的猜忌,没有鸡毛蒜皮的是非,有的是教学经验上的传授、教学方法上的指点、疑难问题上的探讨、班级管理上的支招。课间十分钟,听到的不是家长里短,而是同事们对授课过程中自认为精彩环节的讲解与再现,让优秀资源共享;教研会上,看到的不是敷衍了事,而是每一位主备课人认真钻研教材后对文本深刻的解读与分析,让大家获益匪浅。在这样一个纯净、专业的团队中工作,我们身心愉悦、斗志昂扬!”
寇瑞红老师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在这个共同体里,大家畅所欲言,没有地位、年龄的权威,形成了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教研氛围,老师们带着关心的问题自觉地走到一起来了,自由发言、平等交流。无论是在教学情境、问题设计、教师语言上,还是在学习方式、组织引导上,都要进行分析与探讨。身在这个教研组我们感到很荣幸,这是一个向上、温暖、团结、和谐的教研组,感觉像个大家庭一样,充满了真诚、智慧和欢笑。这样的快乐分享让我们逐渐迷恋上了教研,共同教研的时间成了我们大家期盼的“节日”。
以师为本:改造个人教育实践
去年暑假,在校长的支持下,侯长缨老师赴山西省运城市参加了新教育年会,和敬佩的网友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朱永新的教育情怀,李玉龙的高瞻远瞩,干国祥的独特视角,芷眉的文本解读……都让我回味无穷,获益匪浅。”侯长缨说,“走出去,才知道自己只是井底之蛙。和大师近距离接触、和网友聊天时,谈到读书,他们出口成章,见解独特,都是我望尘莫及的。茫茫网海,高手云集,相比之下,我深感自己只是一个小水滴。一股严重的自卑感向我袭来。我要多读书!这是我参加新教育年会后在心里一直呐喊的一句话。”
于是,茶余饭后,节假日期间,书籍成了侯老师的好友。
侯长缨所读的书主要是三大类:一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如《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漫话》《透视课堂》《多元智能》《西方教育史》《做最好的家长》等等。二是儿童文学方面的。三是中外名著。她说:“我无法统计自己这几年读了多少本书,但我敢说,这几年我读书的总量,超过了我以前十几年读书量的总和。”在侯老师看来,读一本好书,就像和智者面对面交流,荡涤了心灵,提高了素养。我们无法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通过阅读和实践改变人生的厚度。
校本教研旨在引领教师进行一种融学习、工作、研究于一体的教育生活。网络教研改变了越来越多的油田一小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
“微笑的朝阳”是赵瑛老师教育博客的名字,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赵老师是希望用朝气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激励自己,感染朋友,引领家长,教育学生。
自从有了教育博客,赵瑛便天天在博客上耕耘。写教育博客改变了她的专业生活,给她带来了一种崭新的快乐。“那是来源于内心情感抒发的快乐,那是来源于自己的博文得到博友们称赞的快乐,那是来源于自己内心的教育困惑得到同行们指点后的快乐,那是来源于博客浓浓教育氛围包围着的快乐……”赵瑛说:“坚持写博,记录下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所思所想,将独特的教学感悟与大家一起分享,同时,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坚持写博,让我找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奋斗方向。”
作为语文教师,赵瑛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作文发到博客上,她抽时间进行评改。新的作文形式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孩子的热情带动了家长,他们积极投入到亲子共读共写的热潮中,掀起了读书写作的高潮。
赵瑛既是一名语文教师,又是班主任。为了让博客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发挥功效,家长会上,她向各位家长介绍了自己的博客,并鼓励家长朋友们也建立博客,以便找到一个更加便捷的交流途径。一部分家长在她的鼓动下也建立了自己的博客。
在赵瑛等教师专业发展样本的示范影响下,油田一小建立了新课程改革网站,号召、引导更多的教师建立专业博客,借助网络研修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目前,该校已经有130位教师建立了专业博客。网络研修实现了教师从被动反思到主动反思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