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贪玩的小猫咪
(心理健康课:此课曾获国家级二等奖)
活动目标:
1、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自己感悟,感受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集中注意力训练。
2、在游戏式的轻松氛围中,调节舒缓学习生活带来的紧张情绪,达到调节心情,放松心灵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轻松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自己感悟,感受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注意力的训练。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 案例分析法 活动体验法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激趣:
老师在来给大家上课的路上遇到了一只小猫咪的妈妈,她愁眉苦脸地找我帮忙,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她遇到了什么难题吗?(噢,原来小猫咪实在是太贪玩了,惹妈妈生气了,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行吗?)
【孩子们最喜欢帮助别人,因此这样的导入最容易调动孩子们的参与积极性。】
2、出示案例一:
星期天,小猫咪在家里写作业,她把电视打开,边看着自己喜欢的动画片,边写作业,做了好半天,作业没做完不说,还做得乱七八糟。猫妈妈看见了,严厉地批评了她,小猫咪委屈地哭了。
问题:你说小猫咪做得对吗?那她应该怎样做呢?
A、 说一说小猫咪做得对吗?
B、 小猫咪这样做可能会出现哪些结果?(猜想结果)
C、 鼓励孩子们帮小猫咪出主意,她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开心,妈妈满意呢!
D、 出示录音,证实猫妈妈也希望小猫咪要做到一心一意。
联系实际:
1、说说自己在平时做作业的时候经常做的事情。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实话,(如:边玩边做,边说边做,边吃边做,边想边做等)并说出这样做会引起的后果。】
2、游戏验证:
师:首先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请你拿出两支笔和本子,听老师的口令,先在本子上画一个圆,再画一个方,同时画圆和方。怎么样?
A、 让一位小朋友上台画;
B、 其余小朋友在本子上画;
C、 请同学说感受,随即引导说出:一心不能二用
【这个游戏的设置是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体会“一心不能二用”的真谛,同时也是为了验证猫妈妈的话是不是真的。】
二、活动体验,学会注意力集中
游戏一:正话反做
1、说明游戏规则:注意听口令,做相反的动作。
(如:起立、向左转、往上看等)
2、师生畅谈感受。
3、根据学生回答,适当提示有关集中注意力的词语,如专心,不走神,认真听等。
游戏二:玩“开火车”游戏。
1、游戏规则: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排成一排,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如,A当作北京站,B当作上海站,C当作广州站。A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儿开?”A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C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儿开?”C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
2、做游戏。
3、参与的人说感受,观看的人也说说感受。得出一定的结论:要想让火车顺利行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都知道注意力集中了才能做好每一件事,但小猫咪却又犯错了,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1、出示案例:
调皮的小猫咪总是安静不下来,你瞧,在课堂上猴子老师正津津有味地讲着数学题,她听了一会儿,觉得没意思,便开始做小动作,哎哟,你看她不光自己不学习,还揪着同桌小花狗的小胡须,疼得小花狗汪汪叫。
问题:小猫咪做得对吗?为什么?你想怎么劝她呢?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并说出以后的打算。
(先让孩子自我分析一下自己在课堂上为什么会出现做某种做小动作的现象,如果孩子说不出来,让别人帮助说明,由于是二年级孩子,没有必要说得太深奥。然后假设以后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自己该怎样处理。如果孩子说不出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做适当的提示)
3、学生尝试小结,教师适当引导,最后需要强调一点:要想做到专心、认真,必须学会控制自己,刚开始可能会很难,但时间久了,养成习惯以后就好了!
四、在歌曲《歌声与微笑》中结束该课。
教学反思:这节心理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集中注意力做好某一件事情。在此课中,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案例,并且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发生的事情具体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活动中应该外首先消除孩子对心理课的恐惧,有的孩子会认为老师是在套他们的话,然后想办法“对付”他们,因此他们的戒备心很足,所以教师就需要在短时间之内,或者说在上课之前就要打开他们的“心结”,这样的话,孩子们才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重点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或者联系实际中明白一心不能二用,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细心、认真。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能达到这个目的就已经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