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发着光的人
题记:在我的周围,有一群身上发着光的人。他们像葵花一样,一株株,一簇簇,春天拔节成长,夏天黄花满枝。从他们身边经过,花儿会簌簌而下,落在你头上,开在你心里,添一段色彩,留一地芬芳。
(一)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庄子《让王》
同事韩,技校毕业,原来是公司一名操作工。家里兄妹五个,父亲去世早,家里不堪重负。所以,他没有继续提升学历,选择了养家糊口。
操作岗,低学历,让他的职业起点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被无限放大。路虽远,行则止。凭着比别人多想一步,多干一点的精神,他一个岗位挨着一个岗位,慢慢起步,不急不躁,稳扎稳打。四年时间,成为基层领导。期间,他取得了与本职工作纵横交错的23个岗位资格证,成为名正言顺的复合型人才。在公司开拓国际市场之际,他抓住机会,一年时间,硬是连比带划的通过老外的各项考核。将高耸的钻塔,矗立在尼罗河畔。
工作十年后,他是毛里塔尼亚项目经理。随后,负责连公司国际市场业务。去年,因能力突出,他又被调整到核心岗位。以前积攒优势--英语、国际市场管理规则,标书制作等等,无用武之地。而已过不惑之年的他,没有一丝迟疑,立即走马上任。作为领导的参谋,他买了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制度。中央贯彻八项规定,干部四风整改等理论书籍,统统装在兜里研读。因为对从事工作范围和制度了然于胸,让他处理业务游刃有余,高效而绩优。
一次闲谈,听闻他每日清晨四点起床,读《梁簌溟文集》。他说因为读了《毛泽东选集》,有一章节写的是他们二人争论。为了解梁簌溟其人,买了他所有的书。
韩的故事,告诉我,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质疑的知识点,要有怀疑一切的介入态度,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这种精神,对我们渴望成长的人,都有所裨益。
二
百丈之台,其始则一石耳,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以至于千万石焉。学习亦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毛泽东
同事华,严格上说来,他属于我的上级领导,80后。大学毕业,离家千里,来油田工作。他的故事很简单,如果用一个词概括的话,莫过于认真二字。
华虽年龄小,但为人处世,有礼有节,对待工作,有始有终。他的工作范围很广,任务繁重。加班是生活常态,我却未曾听他抱怨过一句。他以感恩的心,面对熙攘的人群,处理纷杂的业务。不到十年的时间,从青涩的学子,成长为机关科室主管。如鲁迅讲的:“他只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能发出的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个醒目的字条,是他工作信条:把信送给加西亚。
华的经历,让我在绵延无绝的琐碎中,看到了恒心和毅力对人的牵引。诚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罗文,华让我看到一个忠于职守、履行承诺、诚信敬业、主动作为的青年典范。
其实,这些人,是需要仔细端详才可见的。我们九班的封老师、刘老师、李老师、同为家长的马老师,家长委员,校信通里的那些敬业的圈主,都是身上发光的一群人。他们的光芒或隐匿在淡淡的微笑里,或跳跃在精致的文字里,要我们用心捕捉。稍不留意,可能就会与他们擦肩而过,错过汲取温暖的火种。
感谢这些人,让我以非常幸福的状态,与他们紧紧相随,又互不干扰。如此,足矣!
2015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