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漠视不放过“……”——教师随笔
语文低段课标中,有关阅读的有: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好、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在我们的学材中,好几篇文章中都有“……”,虽然,语文低段课标中不要求学生对其进行阅读体会,但是,对于文中的“……”,我们不能漠视它,更不能放过它。那该怎么做呢?首先老师课前要对“……”的用法了如指掌。其实,“……”的用法有三:1.用于引文的省略。2.用于列举的省略。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对于我们老师很是好理解的。其次,老师备课时对这几处的“……”进行分析——它们都可以归类为“2”,即用于列举的省略。课堂阅读时,大多让学生进行阅读体会,并进行补充说话。
如《柳树醒了》最后一个小节,是这样的:
柳树跟孩子们玩耍了,
玩着玩着,
小朋友们,长高了……
老师:小朋友们除了个子长高了,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上学了,戴上红领巾了,会写字了,会自己穿衣服了等等。
老师:请同学们读时加上刚刚说的“上学、戴红领巾“等。
再如,在课文《春雨的色彩》中,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是这样的:
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第一自然段)
老师:第二个“沙沙沙”的后面应该是什么?
学生:还是“沙沙沙”。
老师:春雨怎样下?
学生:“轻轻地下”。
老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指挥,用自己的读表示“春雨”的轻。
春雨听了大家的争论,下得更欢了,沙沙沙,沙沙沙……(最后一个自然段)
老师:这里的第二个“沙沙沙”的后面应该是什么?
学生:还是“沙沙沙”。
老师:春雨下得怎样呢?
学生:更欢了。
老师:请同学们用读表示春雨下得越来越欢快。
老师指导学生读,语气轻快。
奶奶睡着了。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棉鞋里的阳光》
老师:小峰除了想到了“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还会想到什么?
学生:妈妈是怎样晾晒棉被的。
老师:我们读的时候,读到这里也要想一想啊,即把“省略号”读出来,稍微听停顿一下就行了。
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光秃秃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松鼠和松果》
老师:“小小小松鼠”的后面应该是什么呢?
学生:小小小小松鼠。
老师:“小小小小松鼠”后面呢?
学生:小小小小小松鼠。
老师:是的,松鼠想到了它儿子的儿子,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也就是想到了子孙后代。我们读的时候,可以把“小小小小松鼠、小小小小小松鼠”都带上一块读,且注意看老师的手势,读出变化来。
玛莎说:“我把书包丢了,里面装着面包和矿泉水……”——《小伙伴》
老师:玛莎的书包里除了面包和矿泉水,还会有什么呢?
学生:饼干、火腿肠、苹果、牛奶、棒棒糖等等。
老师:请同学们在“……”写上两三样吃的东西。
老师:玛莎把书包弄丢了,心里会怎样?
学生:很难受,很伤心。
老师:我们就用读表示玛莎的难过,还可以带上饼干、火腿肠等。
“地球爷爷说话了:‘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我的手,就是你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地球爷爷的手》
老师:地球爷爷的手还能干什么?
学生:让雨、雪落到地上,让落叶掉到地上,让风筝掉到地上等。
老师:请同学们补充一两个地球爷爷能干个事。
老师:地球爷爷的手真能干,我们用读表现出来。
语文姓语,为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读,多思,多说,多悟和多写,才为正道。不漠视,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