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快乐 健康成长
——四(6)班班级规章制度
与孩子们相处已有两月的光景了,是应该早点制定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及管理机制,却迟迟未曾行动。一个原因是跟孩子们还处于磨合期,不能很好得把握他们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就是忙于各种琐事、讲课和学习,竟将这重要的事情于今日落实。
我一直觉得小孩子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积极向上、阳光快乐、充满自信”,其次就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即可。所以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我会用心灵激励的方式促使孩子们在愉快、奋进的班级氛围中形成乐观自信的心态,让整个班集体充满快乐、上进的正能量,最终使每个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可对于60个人的班集体,我一个人的力量的确有限,所以两个月来着力培养的小组长就成了我的得力助手。十五个小组就像十五辆齐头并进的小火车,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蔚然成风。
此情此景,我更应尽快的制定出更为完善的奖励机制,促使孩子们将这种风气延续。
一、卫生(负责人:樊思颖、闫琬珠)
樊思颖负责室内卫生的检查和监督。在刚开始的阶段要做到每个课间都要检查,做到有错必纠。等孩子初步养成不乱丢乱扔的习惯后,只需在课间时不定期抽查,促使大家将这种好习惯延续。在检查过程中,如果遇到没有做到保持清洁的同学,思颖要对他进行提醒,并找到其组长帮他做好清理。对于屡教不改的同学,要对个人和所在小组进行相应的减分。对于一直保持很好的同学或小组,要给予更多的加分措施,并要大张旗鼓地表扬,从而在全班形成良好的风气。
闫琬珠负责室内外卫生的打扫,督促值日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打扫任务,并及时查看政教处的量化公布情况,针对政教处的检查结果找到相应的值日生督促其再次彻底清扫。对于那些清扫速度快、质量高的同学给予加分的奖励。对于在打扫过程中因贪玩而影响了打扫的速度和质量的同学,可相应的给予减分的措施。
二、纪律(负责人:亢雨欣、亢林博)
亢雨欣主要负责早读的带领、校服的穿着、红领巾的佩戴、教室人数的清点和登记、按时到校情况、无教师辅导时教室的纪律。这些事情很是琐碎,所以工作时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从而降低工作量。当我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考核时,四个孩子就会拧成一股绳,合力向前。比如:早读时看哪个小组的成员读书声音最响亮,哪个小组成员到的最整齐,哪个小组的红领巾全员佩戴,哪个小组在老师任务布置后最先投入学习……当我们这样的表扬越来越多时,孩子们就会向往成为下一个被表扬的小组,形成小组合力,最终也会形成班级合力。
三、学习(负责人:冯艺河、范可欣)
冯艺河主要负责学习上的作业和任务完成情况。这项任务的检查也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主要分为家庭作业、课堂作业、背诵积累三个方面。从检查结果上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量,即:完成时间、书写质量、正确率。每次作业由组长将作业收齐后交于冯艺河,然后由冯艺河和范可欣进行检查评比,最后将结果汇总并向我说明作业情况即可。冯艺河只与组长接头,而我只用和冯艺河碰面即可。冯艺河有权利对那些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进行加分的奖励,也有权对那些做到不好的小组进行减分惩罚。
四、读书(负责人:何佳莹、赵一菁)
指导孩子读书是我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何佳莹和赵一菁就成了我的左膀右臂。读书的任务由我布置,但负责的检查和督促的重任就落在了她们两个的肩上。这项任务的检查没有前面的细碎和凌乱,主要检查孩子们晚上读书的落实情况。检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读书时是否有圈画批注的内容。2、在每晚读的最后一页上是否有家长签字的内容。3、对每节语文课前讲读书内容的学生在前一天进行辅导,可指导他们先将讲的内容写下来,最后试着说出来,做到循序渐进(这个训练还将持续进行,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以上四种评价每周汇总一次,组长、班长必须在加分减分的过程中,用语言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记录,每周结束后会将一周的评价记录在教室展示。同时,我也会根据情况评选出最优秀的同学和小组,通过校讯通平台向家长报喜,并要求家长给予这些孩子物质或是精神上的奖励。最后我要重点表扬的是那些进步大的孩子,称他们为“本周进步之星”,把他们的照片张贴在教室内,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最终实现“每天进步一点点,成功快乐每一天。”
这些就是我深思熟虑后的结果,还有许多需要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进行调整和改进。在这个还称不上是“制度”的“制度”中,我没有向任何一个孩子,承诺任何一个表现好的行为或是失误,应该加几分或是减几分的要求。我希望出现的是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真诚去面对自己的成功或是失败;我希望他们在看到自己的成绩时能因老师、班长和组长的加分鼓励而欢呼雀跃;我也希望他们在不足面前坦然面对,看着那减去的分数黯然神伤,从而奋起直追。在这样的加分减分制度中,我想还是应该以加分为主,减分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因为只有让每个孩子在加分的过程中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时,这样的向着成功不懈努力的身影才会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班级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