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每天读点《论语》(十五)作文

2020-06-22 
每天读点《论语》(十五)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每天读点《论语》(十五) 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学习做君子,到三十岁我才具备了君子人格,到了四十岁,我的道德价值判断已经十分牢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我已经不会迷惑了。到了五十岁,我来到这个社会需要完成什么使命,自己已经很清楚了。到了六十岁,我才能容忍各种不同的声音,学会了理解别人,到了七十岁,在道德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生活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这个时候,我做什么也不会逾越道德规范了。”这一章孔子用年岁(并不一定局限于具体的数字,可以理解为一种范围)来描述个体成熟的不同阶段及状态,给我们的人生修为也是一个很大的启示:具有君子道德品格、具有自我负责的人格也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这个需要营造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体制,还需要个人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修炼。也就是说,提高道德素养是一辈子的事情。

钱穆先生认为此章为孔子自述其一生学之所至。而立:能确有所立,不退不转,则所志有得有守。此为孔子进学之第一阶段。不惑:人事有异同,有逆顺,虽有志能立,或与外界相异相逆,则心易起惑。必能对外界一切言论事变,明到深处,究竟处,与其相互会通处,而皆无可疑,则不仅有立有守,又能知之明而居之安,是为孔子进学之第二阶段。知天命:虽对事理不复有惑,而志行仍会有困。志愈进,行愈前,所遇困厄或愈大。故能立不惑,更进则须能知天命。天命指人生一切当然之道义与职责。道义职责似不难知,然有守道尽职而仍穷困不可通者。何以当然者而竟不可通,何以不可通而仍属当然,其义难知。遇此境界,乃需知天命之学。……孔子为学,至于不惑之极,自信极真极坚,若已跻于人不能知,惟天知之之一境。然既道与天合,何以终不能行,到此始逼出知天命一境界。故知天命,乃立与不惑之更进一步,更高一境,是为孔子进学之第三阶段。

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孔子希望每个人都要努力去了解和掌握专属自己的偶然性的生存和命运,从而建立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这个偶然存在、生存的人生道路和生活境遇中,去实现自己的超感性的实存,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在道德义务中,以及在大自然中,在艺术中,所可把握、体认到的人生境界,也就是人生的价值、意义和归宿所在。而这些修炼,第一就是需要我们确立坚定不移的如北极星一般高尚坚定的道德信念,这样的信念必须贯彻到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