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比大小
文博源小学三5班 李尚远
点评:几篇数学日记写下来,我们不难发现李尚远同学已经掌握了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从学过的知识出发,探寻新学知识的奥秘。
一年级上学期,我们重点学习的同样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一端对齐,一个对一个,没有剩余,就叫甲和乙同样多;同理,甲有剩余,就叫甲比乙多或乙比甲少;乙有剩余,就叫乙比甲多或甲比乙少。尚远用很形象的方法举例说明:男女生排队,比我的描述对孩子们来说更有用。
随着学习的伸入,“枯燥的数字比大小”应该讲的是脱离了生活情境纯数的比大小。当然了,在万以内数的认识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我们做过这样的事。但它也有它的好处,能让我们发现数学的本质。在整数的比大小时,我们选择了,先比高位,高位大就大;高位相同,比次高位,次高位大就大;依次比下去的方法。仔细想想,它也要求做到一端对齐(先比高位),一个照一个。
元、角、分的比大小;时、分的比大小;米和厘米;千克和克……的计量单位比大小。也一样,一端对齐就是相同单位对齐,相同单位比不出来,再换成更小的单位,直到比出结果为止。比如:3千克和300克比大小,单位不同,需要把3千克变为3000克,再与300克比一比。
经过这三轮比大小,我们应该能够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只有相同计数单位才能比较大小。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比大小,需要换成相同单位再比。
抽取出尚远预习中分数的比大小的题目,你会发现尚远一直在强调“同一物体的几分之几”与“同一物体的几分之几”比较大小。这一点很重要,分数的比大小,一定是在“同一物体的”情况下来比较的,否则没有可直接比较性。其实,这就在保障大的“计数单位”相同。而○
和
○
和
○
三道题目,分别是分子相同,分母不同;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前两者,尚远又略写了,应该是对她来说不难理解了。她选择了重点写后者,这确实是分数大小比较中的一个难点。从她重点写
○
比大小,可以看出,尚远没有简单地把12、3、4、1这4个数去比大小,而是回到分数的意义:一包糖的
PK同一包糖的
。一包糖平均分12份与一包糖平均分4份,计数的单位不相同了。不能直接比较,就采取了巧比较。用昨天说过的方法,尚远假设了1包糖是12块,用算一算的方法比较出了这两个分数的大小。非常好!她这段的分析也在提醒我们,
○
和
○
的大小比较,也一定要回到分数的意义去比较,才有意义,你也看看书,自己想一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