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课外阅读与读后感----解疑难之我见(十二)作文

2020-06-19 
阅读,我们都在进行着;读后感,大家都在努力着。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是最
           阅读,我们都在进行着;读后感,大家都在努力着。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阅读才是最有效的阅读?什么样的读后感才是最有感染力的读后感?
(一)真正的意义上的课外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课堂的有益补充,拓展了学生文化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积累,不止是对语言材料的博闻强记,还要经历理解、感悟、鉴赏、记忆的复杂过程,做到语文运用规律的积累。它不是教师的要求积累,也不是教师巧妙激发兴趣,学生产生读背需要和欲望后的积累,而应该是有自觉积累的意识,学会积累的方法,养成了注意积累,善于积累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自能读书,终身受益。
    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照章行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读书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引经据典,不违古训,他说这是照章行事,准没错。有一天,他家突然失火,他嫂嫂非常着急,让他快速去找哥哥回家救火。
    读书人出了大门,心想:嫂嫂让我快速,圣贤书上说得好:“欲速则不达”,我怎么能快速呢?于是,他就慢吞吞地去找哥哥。
    他哥哥正在跟人下棋,他刚想说家中失火的事,忽然看见棋盘上写着“观棋不语真君子”,便默默地站在哥哥身后观棋,直到下完,他才说:“家中失火了,嫂嫂让你快回家救火!”
    他哥哥一听,气得浑身发抖,骂道:“你看了半天的棋,为什么不早说?”他一指棋盘,说:“难道你不让我当‘观棋不语’的‘真君子’吗?”
    他哥哥见他还在胡说八道,就举起拳头要打他,一想还是回家救火要紧,于是放下手就走。
读书人见哥哥没打就走了,忙在后边追赶,边跑边喊:“打我吧,你没看见棋盘上写着‘举手无悔大丈夫吗?”
    看完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论语·为政》
    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所以说,只学习,不思考,不行;只思考,不学习,也不行。    故事告诉我们: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古训是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是都要学习和吸收的。但是读书不能死背教条,而要根据实际灵活运用。
    阅读不也正是如此吗?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更要联系实际,有所感悟……
    而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则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积累。
(二)读后感,感就感在“点”上
    读后感写得好,最重要的是重视读。读是感的提前与基础,感是读的延伸与拓展,必须先读而后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道德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后感有最基本的写作思路:先写出原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写出最使自己感动的情节,或记忆最深的内容,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吉春亚老师说,读后感的一般结构可以概括为:“引原文(议原作)、议感点、联实际、结升华。”
    读后感重在感,写自己真切的感受。因而,亮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则是读后感的核心。
   而读后感,感就感在“点”上。
    “点”,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一、点的意思,就是小、少。在写读后感的时候,一篇文章可以就一个小的感点来写,如果有很多受益的地方,我们可以分成若干个感点来写。这样,就不容易把文章写得乱而不知所云。如果我们联系实际的内容会更多,收获会更大。如,在读《西游记》时,我们的有感点就会有很多:孙悟空的“忠诚”、猪八戒的“戒”,师徒取经的精神“勇而不畏”等都可以作为读后感的感点。这时候,我们就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观点来谈。
    二、点是观点,选择的观点要鲜明、要准确也是文章题目的最佳选择。在众多的观点中要选择的这个鲜明而准确的观点要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简言之,就是把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谈。当然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的角度,更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三、点是点题,要点在题目上。俗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给读后感取一个动人的题目,让眼睛亮起来。所以在写读后感的题目时,我们可以运用正标题和副标题并用的方法。如:难而不退,勇往直前----读《西游记》有感。    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指路灯塔,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家庭应相互配合,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对象并教给阅读方法,多方位结合,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马过河----三尺讲台就是我的阵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