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留香
明天就是“元宵节”了,儿时的过节时的场景涌上心头。
“元宵节”在我的记忆里,是欢愉的,是甜蜜的,是幸福的,是留香的。
儿时,除了春节,最巴望的要数“元宵节”了。
“元宵节”里,可以猜灯谜、提灯笼,可以吃灯盏、看花灯,可以坐花轿、看划旱船,可以观舞龙舞狮、赏烟花,可以吃元宵、和家人团聚……
儿时元宵节,最是喜欢提灯笼。那时,基本是自己制作灯笼,有纸质的、玻璃的。纸质的也就是用竹批和纸糊灯笼。虽然纸质灯笼算不上好看,算不上耐用,但是元宵节夜晚小心翼翼地提着它,还是不免化作乌有,即便这样,在灯笼燃烧的时候,照亮我们幼小的心田,使我们望着火苗进行憧憬。那玻璃灯笼,就是姥爷用废旧的醋瓶或酱油瓶,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制作的。玻璃灯笼不仅明亮,而且还耐用。
儿时元宵节,最是喜欢端灯盏。那时,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不够富裕,平日里吃得最多的是杂粮和红薯。为此,在元宵节里端灯盏,既是对提灯笼的替代,又是大饱口福的事情。话说灯盏,就是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蒸的像酒盅形状的一种馒头。元宵节之夜,大一些的孩子会在灯盏窝里倒上食用油,油中泡进棉线绳,而后点燃,端着玩。等灯盏窝里的棉线燃尽,油也会熬干的,那灯盏就既香又酥焦,吃起来满口留香呢!
儿时元宵节,最是喜欢吃元宵。那元宵,大都是手工制作的,有青红丝馅,有红糖馅,有花生馅,有芝麻馅等。虽然那时的元宵品种不是很多,但是那黏黏的糯米皮,再加之甜甜香香的馅,吃起来还是很过瘾的。
儿时元宵节,最是喜欢赏焰花。我们家在西郊,村头有高高的铁路道口。为此,元宵节之夜,我们还会在家人的带领之下,站在铁路道口的高处,看少年宫那块燃放的烟花。虽然离得远,但是由于市里也基本上没有高楼,为此,烟花还是看得到的,还是五彩缤纷的,还是千姿百态的。
儿时的元宵节,最是喜欢看表演的。有年的元宵节的下午,我们家人就会用人力车拉着我们孩子,到市区去,参观丰富多彩的元宵节活动。在西郊的活动现场(大街上),观看舞龙舞狮,看抬花轿,看划旱船,看各种各样的灯笼(大的、小的,动物的、人物的,纸质的、塑料袋……),看人们猜灯谜。另外,还可以吃到一些好吃的点心,如三刀、小京枣等。
其实,元宵节里,最难忘的是可以尽情地玩,可以美美地吃,可以饱饱地看,以及可以和亲人们团聚啊!
元宵节,永远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