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我来推荐阅读书单作文

2020-06-15 
作为老师,我很喜欢这几句话:“一个不读书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一个不读书的人
 




作为老师,我很喜欢这几句话:“一个不读书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前途;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出息的。”而作为一个学校或者家庭如果不读书,也是非常可悲的!特别是作为老师和学生,更应该把书看作“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精神营养品。



                         教师阅读书单




























































推荐书目



作者



《给教师的一把条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教育的力量》



肖川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



《学生第二》



李希贵



《我的美国教育之旅》



李希贵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



《班主任手记》



魏书生



《课堂密码》



周彬



《做最棒的老师》



张良科



《做一个聪明的老师》



王晓春




 



推荐理由:这些书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当我们陷入僵局时,这些书也许就能给我们些许指点,让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



阅读体会一篇:



感悟别样的教育情怀——《学生第二》读后感



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李希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的口号似乎早已达成共识,猛然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就觉得很特别!再看看作者——“李希贵”三个赫然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在当今“学生第一”的教育观念下,敢于喊出这样的口号,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胆魄。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教育观?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走进这本书里去。当我一口气读完整本书,轻轻合上的那一刻,李希贵老师的教育观点才是真正站在“人文”的角度提出来的。



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老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教师是学校实现教育理想的天使。一位教师,在校园里,在课堂上,举手投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一个学校,只有教师有“幸福感”时,才会热爱学校,热爱本职工作,“学生第一”才会发自内心地在老师那里得到落实。我们平时往往强调,老师是“蜡烛”、“春蚕”、“铺路石”,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课堂上。可老师也是普通的人。李希贵老师向来就不赞成把教师看作是‘蜡烛’、‘春蚕’、‘铺路石’,把教师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学生献身,教师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学生的幸福的说法。他说:“我认为教师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但同时,教师这个职业,也应该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一个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应该成就自我。” 由此看来,“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绝不是哗众取宠。



李希贵老师还提出了很多别样的观点,不仅让我耳目一新,更多的是育人观念的提升。比如《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虽然他是站在校长管理员工的角度谈,但我认为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在管理学生时也应该有这样的育人观,让自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只有被尊重,才会发挥更大的潜能。



《校长要为自己创造机会》一文中,李希贵老师提出校长要想与学生交朋友,必须为自己创造接触每位学生的机会。比如亲自为学生分午餐、颁奖品、共阅读等,只有与学生亲密接触多了,才会产生教育管理的灵感与智慧。作为老师,要想找到教育的突破口,捕捉到合适的教育契机,不更应该想办法创造更多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吗?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一文中李希贵老师强调: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很多事情看似简单,轻而易举就能完成,但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需要足够的恒心和毅力。其实,学生的很多良好习惯,不正需要这种坚持的精神吗?如果每天都能把点点滴滴的小细节关注并做好,天长日久一定会成大气候!



《不同寻常用人才》一文,李希贵老师引用《经营人生智慧》一书中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没有一点用处的,我们认为它无用,只是因为我们还不知道活用它的方法而已。因此,李希贵老师提出: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一个聪明的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去寻找那些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因此,他在员工的人用上总是人尽其善。我想:作为老师,对每位学生的引导与培养不也应该“尽其善”吗?



……



掩卷而思:我深深佩服李希贵老师善于反思的精神,他反思的触角覆盖了自身、教育现实及相关领域的边边角角。他是一位即充满了教育理想的理想主义者,又是一位脚踏实地务实的教育管理者。因为他打出了自己鲜明的旗帜,还因为他说他的“真经”之一就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教育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做”,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心动不如行动”。



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促进人的合谐发展,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教师自然就拥有了“学生第一”的心态,制度强调了“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转化成的生产力自然就能带来“学生第一”的效果。



“那种把一类人的工作视为仅仅是为另一类人献身,一类悲剧性地活着仅仅是为了造就另外一类人幸福的说法,其实已经和我们这个世界的初衷相去甚远。”



      家长阅读书单












































推荐书目



作者



《发现母亲》



王东华



《家教漫谈》



魏书生



《母亲的榜样》



张健鹏



《朗读手册》



吉姆·崔利斯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



何怀宏



《10个当场打动子女的激励故事》



周弘



《你的孩子真棒:纠正孩子缺点很简单》



甘悦明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美海姆G. 吉诺特



《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王璐




推荐理由:



对于以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史头等大事;对于一个家庭和孩子来说,教育也是头等大事。父母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乐观、整洁的父母,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殿和快乐的源泉。因此,父母必须学习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改革都将是徒然。因此,为了孩子,身为父母,必须读书。当我们教育孩子处于迷茫时,也许我推荐的这些书能给我们带来“一线天”。



阅读心得一篇:



爱,还要会爱——读《母亲的榜样》有感










不成才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位失败的母亲;没有不爱孩子的母亲 ,可有很多不懂教育的母亲。母亲的素质决定孩子的命运。决定母亲素质的因素不只是文凭和学历,而是爱心和教育的艺术。”


写在《母亲的榜样》封面上的这几句话像磁铁深深吸引了我。随手翻开扉页,真开谓“开卷有益”,“前言”用一个个真实故事告诉你:“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教育是头等大事;对于一个家庭和孩子来讲,教育也是头等大事。而教育的主战场是家庭。母亲的品质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一个家庭,哪怕穷得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善良、节俭、乐观和整洁的女人在料理,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殿与快乐的源泉。母亲为社会贡献的最主要的产品是孩子,母亲必须懂得教育的艺术,否则,任何教育的改革都将是徒然。”可见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多么深远!这正如书中所说:“母亲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


走进书里去,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故事更是让你受益匪浅。


《总理的老母亲》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泰国总理川立派86岁的老母亲川梅,是一个摆食品摊的小贩。她闲不住,虽然高龄了,还在曼谷的一家市场内摆摊卖虾仁豆腐、豆饼、面饼。她说:“儿子当了总理,那是儿子有出息,与我摆摊并没有什么矛盾。我不觉得有什么丢人的,我很喜欢摆摊,在这儿,能见到很多的老朋友。”川梅最高兴的事,就是看到儿子下班回家后狼吞虎咽吃她亲手做的豆腐。泰国的媒体称赞说:“一个来自贫民阶层的平凡母亲,教育出一名以其诚实正直而受人尊敬的总理。”而川梅在面对记者时却谦逊地表示:“我其实没有做什么,我只不过在他小时候教导他做人必须诚实、勤劳和谦虚,我从不打骂他,但我也记不得他有哪件事让我失望。”望子成龙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任何一条“龙”都是在父母的教育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中国有几个母亲能做到川梅这一点?又有几个母亲在儿子“成龙”后不母以子贵,仍甘于平凡?《狠心的妈妈》讲述了一位母亲逼孩子向售货员承认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没有“狠心”是不行的,对待原则上的错误倾向必须如此;《精致生活》通过研究生室里,一个来自黄土高原的青年生活整洁有序,原来是他的母亲经常告诉他:生活可以贫穷,但却不可以粗糙。母亲用言行让他知道,粗劣的土地上一样可以长出美丽的花。看来,精致美丽的生活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沃土!《另一个儿子》讲述了哈里.鲁门当任美国总统后,有人在采访他的母亲时称赞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您一定感到十分自豪!”可母亲却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他正在地里挖土豆,他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的孩子认真做事,快乐地生活,不论他的成就高低,都值得你骄傲!


《一段回家的路》让我特别感动,故事讲述了一位父亲让儿子开车把自己送到18英里之外的一个地方,并说好下午4点在去接他,然后儿子去加油站加油。加过油后,由于还有好几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儿子便到附近看电影,完全被电影的精彩情节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等到看完最后一部影片,已经下午6点了,比约定接父亲的时间整整晚了2小时。儿子怕父亲知道自己看电影会生气,便撒谎告诉父亲说车坏了,修理花了太长时间。可父亲早已给加油站打过电话,车一直停在那。父亲知道车根本没有毛病,是儿子在撒谎。儿子只好承认了事实。一阵悲伤掠过父亲的脸庞,说:“我很生气,不是对你,是对我自己。我作为一个父亲其实很失败,因为我培养了一个甚至不能跟父亲说真话的儿子。我现在要走回家,并对我这些年做错的事情进行反省。”于是,18英里的路程,天又黑了,父亲却执意自己步行走到家里,尽管儿子开着车跟在后面一直道歉,一直哀求,可父亲不理不睬,继续沉默着,思索着,脸上写满了痛苦。父亲遭受肉体和情感的双重痛苦,给儿子上了生命中最成功的一课,从此,儿子再也没有撒过谎。这个故事警示我们:孩子出了问题,先从自身开始找原因。


一个个教育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父母是孩子的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教育需要艺术,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像科学家和工程师那样,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科研项目和一件产品那样,精心设计,精心研制,把孩子打造成一个合格的人才。你付出了这样的努力,你的教育一定成功。孩子一定比你不负责任要好得多。


你可以为了做一个好领导,做一个人民的好公仆而多次下基层,访贫问苦,忘记了自己的家,或者忘记了自己已身患重病……你可以为了写一份好的工作报告,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翻阅了大量的参考资料,认真地总结你的经验和成绩;或你的成绩并不大,你也会搜肠刮肚地拼凑你的功劳和业绩,挖空心思地展露你的才华……也许你为了写好一幅毛笔字或者画好一幅画,不惜练了又练,用过的纸堆得像小山……也许你为了写好一封感情信,坐在灯下苦思冥想,废纸揉了一团又一团……你可以为了织一件好看的毛线衣,虚心地向别人学习编织方法,反复练习,织错了拆,拆了再织,不厌其烦,直到一件漂亮得体的毛衣在你手中诞生……你可以为了买一栋崭新的房子,不惜厚着脸皮去东借西凑;为了住得舒适而精心设计装修方案,欠下巨额贷款和借款……你可以为了消遣,不顾烈日当头,稳坐在河边垂钓,一等就是一天……你也可以与邻居、好友坐在一起打牌,兴致勃勃,一打就是半天、一天,甚至坚持每天、每天……你也可以为了赢几盘麻将,围在麻将桌边,一口气玩到凌晨两点、三点……你可以为了你那块儿庄稼地获得好收成,从选种到播种,从锄草到浇水、施肥,早上趟着没膝的露水,中午顶着炎炎烈日,精心管理着你的农田,希望它能为你换来更多的钱……  你可以为了你的企业、集团,不惜去求人,去借债,去追债,送礼、陪酒,损伤了身体,或丢了性命……也许你做生意为赚更多的钱,起早贪黑,辛苦劳碌,忙得顾不上过年……也许你认为你很敬业、很无私、很忘我、很辛苦、很优秀、很出色、很负责任、很无奈、很难、很难……


 可是,如果你忽略了一个你人生中最大的问题,关系国家、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教育子女的细节问题,你就是失败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努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起码是一个有用的人。不会有一个人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类的罪人,相信希特勒和东条英机的父母也绝不会想到他们的儿子会成为人类最大的罪人。但是,我们爱孩子,还要学会爱,爱的适度,爱的有方,爱才会结出健康、美丽的花朵!






     小学生阅读书单




















































































推荐书目



作者



《最后一头战象》



沈石溪



《第七条猎狗》



沈石溪



《骆驼王子》



沈石溪



《我和乌鸦做邻居》



沈石溪



《今天我是升旗手》



黄蓓佳



《我要做好孩子》



黄蓓佳



《青铜葵花》



曹文轩



《草房子》



曹文轩



《细米》



曹文轩



《根鸟》



曹文轩



《第三军团》



张之路



《城南旧事》



林海音



《一百条裙子》



美国 埃莉诺·埃斯特斯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 马克·吐温



《秘密花园》



美国 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爱的教育》



德·亚米契斯



《左贺的超级阿嚒》



岛田洋七



《小飞侠彼得潘》



詹姆斯·巴里



《增广贤文》



 




推荐理由



    都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犹太人。犹太人之所以聪明,是因为特别重视阅读。孩子一生下来,他们会在书上涂上蜂蜜让孩子舔舐,让他们知道书是香甜的,是美好的。同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是一个孩子变聪明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这些书从科学、人文、想象等方面,能够启迪孩子的思维,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孩子正确为人处世之道。



阅读心得一篇:



一次神奇之旅——师生共读《小飞侠彼得潘》










暑假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走进巴里先生的童话巨作《小飞侠彼得潘》,同舟共济,体验了一次神奇之旅。


《小飞侠彼得潘》成功塑造了一个神奇的人物——会飞且永远长不大的小飞侠彼得潘。他因为不愿意长大,所以,在他出生一星期的时候便从家里逃出来,他是从窗口出去的。当他站在窗台上时,他看到了肯辛顿公园的树,整个忘记了他是一个穿着睡袍的小男孩,一下子就飞了起来,越过很多房屋,直往肯辛顿公园。奇怪吧?他没有翅膀也能飞,多有意思呀!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仙子,成了永远长不大的可爱的小男孩,永远长着满口珍珠般的乳牙,穿一身用树叶和树浆做的衣服。没人能拥有彼得潘那样开心的笑脸,那样可爱的咯咯的笑声,因为他永远保留着他的第一声笑。在他脑子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他认为“每次有一个孩子说不信仙子,就会有一个仙子在什么地方落下来死掉”;他认为“燕子总在房檐下筑巢是为了听人们讲故事”…… 我想,孩子们喜欢彼得潘,一定会像喜欢中国的孙悟空和小哪吒那样,不知不觉中联想到自己的童年以及自己童年的幻想,幻想自己也永远定格在天真、无忧无虑的童年,也能来去自由自在地飞翔,也能生活在世外桃源式的童话世界“永无岛”……


这本书中有许多充满奇思妙想故事情节,让你的思维进入纵横驰骋的遐想中。比如“影子”一章中讲述到,当彼得潘通过窗户飞进温迪家里时,达林太太因惊吓而尖叫,因尖叫而惊动了狗保姆娜娜。娜娜冲进屋子扑向彼得潘时,彼得潘从窗口轻盈地跳了出去,娜娜虽没有赶上捉住他,但很快把窗子关上。彼得潘的影子来不及出去,结果窗子把影子扯了下来。达林太太把影子卷成一卷,收藏在抽屉里。影子也可以扯下来,还能卷起来收藏,有趣吧?最有趣的是,当彼得潘找到自己的影子时,想试着用浴室里的肥皂把自己和影子粘在一起,结果失败了,便坐在地上哭。哭声惊动温迪后,温迪竟想出了用针缝合的办法给他缝在了一起。影子弄妥了,不过有点皱,温迪想到要用熨斗给他熨平……有意思吧?影子竟然能跟身体缝合在一起!这怎能不让小读者浮想联翩?


书中还有很多充满想象力的情节。比如,作者独具匠心地把彼得潘的家安排在“地下”,这个“地下这家”在一棵棵树下面,每个树干下面的洞就是出入地下之家的“门”。只要你的身材与树想合适,下去时只消吸一口气,就能不快不慢地往下滑;上来时,你只消交替着一呼一吸,就能蠕动着爬上来。等你熟悉了动作后,就能不假思索地上下自如。温迪他们找到了合适的树,练习了几天后,就能像井里的水桶那样上下自如了。地下之家是个神奇魔幻的地方,要是你想钓鱼,就可以挖个坑;地上长着的五颜六色的蘑菇,可以当凳子坐;有一棵永无树死气赖脸地长在房中央,每天早上把它锯掉,到吃早点的时候就长出两英尺高,孩子们在树干上支上门板当饭桌用,吃完饭就锯掉,屋里宽敞了有空做游戏……孩子们读着读着,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沉醉其中,仿佛自己也来到了永无岛,来到了“地下之家”,和彼得潘一起做游戏,一起挖个坑钓钓鱼……


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认识书中的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人物,畅谈书中最精彩的故事情节,鉴赏作者文笔的独到…… 我想,《小飞侠彼得潘》一定能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引领孩子们进行一次神奇之旅,伴随孩子们度过一个有趣的暑假!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