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不慌不忙,办事拖拉,怎么办?”
若是在一年前回答这个问题,我可能会这样看待:“孩子原本就有不同天性,有的孩子快,有的孩子慢,不能勉强。”“他为什么磨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也许对这件事或者对这件事以后的那件事不感兴趣。最突出的例子是写完了作业还要练琴。”
我可能会给您这样的建议:“别替他急,要让他自己承担自然的后果。”“帮他列出时间表,让他学会自己管理时间。”“跟孩子约定这件事要多长时间完成,并及时总结。”“让孩子自己安排生活、有盼头,不要给他额外的任务。”
这些回答的基本原则,是让孩子学会自主——自己选择,自己负责。
不过,今天的我却对此有了另外一种认识。
也许,我们不必用强迫的方式来对付“磨蹭”。
在《我们的非凡小学》中,有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
他是传说中的“淡定哥”——起床有点儿磨蹭,让妈妈急得团团转他也会用慢动作来穿袜子;写作业有点儿磨蹭,他对每个字都会特别认真地对待,稍微有点儿不满意就要擦掉重写;在上户外课时,大家都站好了队老半天,他还会在教室里挠着头转悠:“我的杯子呢”?但是,人人都承认季杭的字是写得最好看的。
季杭很淡定,而作为季杭的老师,却时常有难以淡定的时候。可是,当我意识到自己开始不耐烦了,就提醒自己,别急,别急……这,算是我教书十五年以来的一个进步吧。
因为我很清楚,孩子的磨蹭,是一面照妖镜。
这个比方也许不好听,但是却很真实。
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即永远尊重,永远接纳,永远耐心。而我们平日里对孩子无论有多么“爱”,如果在孩子磨蹭时经不起考验,那么就会暴露出我们内心的自私来。
就像一条不那么赏心悦目的小尾巴。
冷静地想一想,是孩子太磨蹭,还是我们太焦虑?
在没有想清楚这一点之前,就在我们和女儿之间,经常有过这样的不愉快。
原本,这个早晨是挺美好的。当我们和女儿约定好的起床时间到了的时候,厨房里已经飘出了饭香,我已经敲完了两千字、伸了个懒腰……
但是,她不肯起床。
纵然我讲了甜言蜜语给她,纵然妈妈用美食来诱惑她,纵然我们为她播放了她最喜欢的故事。
等到她终于起来了,匆匆梳洗,又匆匆吃点东西,我们都很有情绪。
于是,就会有抱怨——这种抱怨一旦失控,就会让整个早晨大翻转,一塌糊涂。所有人怀着满肚子的不如意甚至抹着眼角的泪出门去。一天之计在于晨啊……
这是很多家庭的常态。
直到有一天,当女儿就要出门时,却一定要坐下来给自己的那份作业添一个插图。
我几乎要脱口而出:“有必要吗?”如果是以往,我还会居高临下地指出:“这个事儿,没意义,我是你的话,就走人先!”
庆幸的是,我忍住了。
我坐下来,尽量让自己的面部表情放松,看着她一笔一画地专注于她的作品。
几分钟后,她站起来,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轻松愉快地说:“好啦!”
于是我们轻快地跑下楼去,又拉着手快活地赶往学校去。
之后我就在想,如果我没忍住呢?
那就不是几分钟的事儿了——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
对磨蹭的接纳,会使我们避免堕入情绪的陷阱。
对磨蹭的接纳,更是对于孩子自己的节奏的尊重和保护。对此,有很多文章已经做出了专业的分析,本人就不再赘述了,唯有引用:
大人总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节奏行事。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对他们而言,感觉最舒服、最顺畅、最有利的就是顺应自然的生理节奏。如果孩子的生活节奏过快,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对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损害。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一般都会有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的特征,或截然相反,表现为反应迟缓、自我压抑、对某些事物过分依赖。第一类孩子学会了取悦他人并优先满足他人的愿望,第二类孩子却因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自己是“坏孩子”,从而失去自信。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让孩子丧失自我。
绝非危言耸听。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终其一生,不都是在寻找自我?为什么?因为我们从小就活在他人的目光中,活在他人的评判下,因而失去了自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甚至不知道什么样的爱人才适合自己。
所以,每每我听到孩子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心就很痛。他连自己喜欢什么颜色、喜欢什么动物、喜欢什么动物……都“不知道”,是因为他已经习惯于看大人的脸色行事,他对自己有着深深的怀疑,他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他学会了把“自我”藏起来直到淡忘乃至丢弃!
各位亲爱的父母们,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完美的小孩儿,正如我们永远也不是完美的父母。想想看吧,每一个小生命都是三亿分之一的奇迹,可我们是不是始终像他刚刚出生时用欣赏的悦纳的眼光来看他?有这样一个美妙的比方,说父母是孩子的守护天使。可是,天使堕落为魔鬼,不过是一步之遥,小事上,也须有自觉,也须有坚持。就像此时,面对孩子的磨蹭,你我也当欣然微笑,甚至心存感恩。
20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