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教课文?教阅读?作文

2020-06-09 
教课文?教阅读?——赵镜中《台湾阅读教学策略》杂感之一台湾小语会秘书长赵镜中先生在第七届全国阅读教学观摩
 

教课文?教阅读?

                                                  ——赵镜中《台湾阅读教学策略》杂感之一

台湾小语会秘书长赵镜中先生在第七届全国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关于《台湾阅读教学策略》的学术报告,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的使命究竟是什么的思考。

报告从台湾版绘本《这是谁的脚踏车》开始,画面上不断出现款式稀奇古怪的脚踏车,他们的主人是鼹鼠、鸵鸟、毛毛虫、袋鼠、小女孩等。每呈现一个画面,赵先生都要求台下听讲的老师相互交流,说一说画面上的脚踏车可能是谁的。可惜大陆的老师对此很不习惯,未能很好地与赵先生互动。看完绘本,赵先生问大家:在刚才的过程里,你做了哪些思考?他没有要求大家回答,我则便观看视频,边努力回忆着刚刚看到的那些画面,毫无头绪地思考着画面上造型古怪的脚踏车可能是哪种动物的。实事求是地说,我的答案完全不沾边儿,但这个过程中我在思考。

从“脚踏车”的话题说开去,赵先生进一步发问:“教自行车”跟“教骑自行车”这两件事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个常常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教自行车”属于概念学习,我们一般会通过介绍种类、说明结构、解释材质、阐述功能,让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教骑自行车”属于能力学习,我们通常会引导孩子揣摩怎样保持平衡、尝试使用刹车、自己去体验鼓励大胆尝试、多多练习等方式,让孩子学会骑车。话到此处,赵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新问题:“我们真的能够教给孩子一些能力吗?”他给出的回答是“不能”。这让我想起了黄全愈博士《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一个章节的题目“创造性能不能教?”我的理解是能力只能通过学习主体不断思考、尝试、体验、练习来获得,灌输的方式、说教的方式对能力的形成毫无帮助。

直到此刻,赵先生亦然没有正面涉及儿童阅读问题。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赵先生究竟想对大陆的语文老师们说什么呢?疑惑间,赵先生的第三个问题又来了,“语文课上,‘教课文’跟‘教阅读’有什么不一样?”在我看来,这个问题至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在问我们的语文课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是让儿童学会教材中的课文,还是学会阅读?是课文重要,还是阅读重要?是不是学好了课文,就等于学好语文了?还是说学好了课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学会阅读?第二层意思是在问我们语文和阅读有着怎样的关系?如果说语文大于阅读,那么阅读就是语文听说读写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如果说阅读大于语文,那么阅读就是儿童学习所有课程的基本能力,是个体求生存、解决生活难题的手段。如果这个命题还有第三层意思的话,它应该是,课文要不要教,该如何教?阅读能不能教,可以采取何种策略帮助孩子形成阅读能力,并促使其可持续发展?

“教课文”还是“教阅读”的实质是课程观、教学观问题,它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为:“语文课教什么?”这是一个涉及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诸多因素的复杂问题,同时它又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必须正确面对的现实问题。当我们拿起教材、教参走进教室、登上讲台、面对学生的那一刻,我们有责任对这个问题有个清晰准确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不会偏离正确轨道。只埋头教书的时代,已经或正在成为过去。感谢赵镜中先生让我明白了这一点。

课文要不要教?回答是肯定的。但我们教课文之前,最好先重温一下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要坚持用教材教,而不要唯教材是从,死死抱住教材不放,把课文当成学习语文的惟一途径,这就大错特错了。课文作为儿童学习语言的范例,它的作用是帮助儿童认识生字、理解新词、练习阅读、学习文法。当然,学习课文离不开读,我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几乎都是通过各种方式的读来实现的,教师的讲解只能是一种引导和辅助。遗憾的是,许多的语文老师出于应试的考虑,刻意放大了课文的功用,先是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进而挖掘文本思想内涵,最后提炼写作技法,直到把好端端的一篇文章分析、挖掘到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更有甚者,教师干脆把自己对课文分析、挖掘、提炼的结果交给学生,只要记牢了、背会了就能换个好分数。如此循环往复,孩子们怎能学好语文?怎能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呢?阅读要不要教?我个人认为,阅读是不能够教的,就像再优秀的教师也无法把创造性教给学生一样。但一个人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以及阅读能力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朗读手册》告诉我们要“大声读书给孩子听”,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为孩子积累语汇。这不是在教阅读。为孩子朗读,是为了让他们爱上阅读。我们的朗读代替不了孩子的阅读,就像我们的阅读素养不等于孩子的阅读素养一样。但我们可以用自身的阅读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孩子,让他们透过对我们的观察和模仿产生阅读兴趣、阅读行为;我们可以通过交流的方式将自身的阅读经验告诉孩子,让他们结合各自的实际去尝试和体验,然后决定是否借鉴这些经验或者技巧;我们可以借助各种渠道为孩子提供尽可能丰富的阅读资源,不仅为他们推荐合适的读物,还要让这些读物出现在他们轻而易举就能看到、拿到的地方,有本书叫《打造儿童阅读的环境》讲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课文很重要。要教,但不能死教书、教死书。

阅读很重要。不能教,但可以采取一定的策略,引导和帮助孩子形成阅读能力。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