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学会看病》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2011版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所以,教学中,我以《学会看病》一文为基础,拓展阅读《窃读记》、《剥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多篇文章,让学生以“体会心理描写作用,感知心理描写的几种不同形式”为主要议题进行学习。
一、在文本阅读中明确主题
教学《学会看病》一课时,我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以“体会母亲心理变化”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品悟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体会心理描写能充分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感知心理描写“内心独白式”和“对话式”两种不同的形式。在此基础上,
二、在对比阅读中补充主题
补充阅读《窃读记》片段: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让学生在和《学会看病》一文的比较阅读中,体会心理描写还能通过“幻想式”的描写形式表现人物特点。
三、在拓展阅读中深化主题
拓展阅读《剥豆》、《卖火柴的小女孩》片段和学生习作的片段: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剥豆》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来了,发出亮光来了。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薄纱那么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里。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
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打游戏了。唉!这
不都怪自己吗?一天到晚老想着打游戏,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
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呢。
这样,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再次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感知心理描写的三种不同形式。
四、在读写结合中提升主题
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尝试运用本课学到的心理描写的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我期盼已久的生日终于到了!放学后,我盼望着妈妈快点回家。
“宝贝,我回来了!”
“来了来了!”我快速给妈妈开门。
谁知,妈妈进了家门,换上衣服就径直到厨房做饭了,压根儿没提我过生日的事。
我躺在沙发上,望着天花板……
这样,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逐渐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认识心理描写的三种不同形式,并激发学生运用心理描写的不同形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