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发言礼仪须重视
——参加子路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有感
参加了子路小学“同课异构”活动,三位一年级的老师讲《四个太阳》一课,其中马娟老师的课堂发言礼仪规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镜头一:老师出示了一组词语让学生自由认读,之后指名学生读,待学生全部读正确后老师说“奖励你做小老师领读”,该生先落落大方地说“请大家跟我读”后才开始领读。课堂上凡是做小老师的同学都是如此的彬彬有礼。
镜头二:老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有学生读得很是精彩,老师让其他学生都来表扬该生,被表扬的学生得到表扬后起立鞠躬说“谢谢大家”,很有绅士淑女范。
镜头三:老师设计了“假如你是金黄的落叶会怎么邀请小伙伴尝尝水果的香甜呢?”被提问学生的发言都有“请、您好、好吗”这样的礼貌用语。
镜头四:课毕,学生起立和老师再见,有一生喊“推凳子”,学生马上把凳子推到桌子下面,一生喊“捡垃圾”,学生立刻弯腰看地面上是否有垃圾,之后学生有序地离开做课教室。
仅仅是入学不到半年多的一年级的小学生,整节课坐姿端正,发言积极而不散乱,可见老师平时对课堂礼仪规范的训练有素。联想到前几天听的一节二年级的课,课堂上学生发言过于随意自由,比如老师让男女生代表比赛朗读,之后让学生打分,有好多学生急不可耐,嘴里喊着“叫我叫我”,老师叫过名字后又不知怎么打分,更有一名小男孩提起了意见“老师怎么不叫我,快叫我”,许是因为他的声音过大,老师叫起了他,谁知他站起后大大咧咧地说“老师,你还没告诉我是谁和谁在比赛呢”,很显然刚才根本就没有注意听同学们朗读,旁边的同学气嘴八舌地告诉他是谁在比赛,因为没听,所以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打分,抓耳挠腮一大会儿后居然说“男生一百,女生六十”,班里哄堂大笑。对于同学们的所作所为,老师置之不理,没有正面引导,继续着课的进行。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师生间、同学间互相交流的主要场所。课堂发言礼仪体现了个人的精神风貌和修养,学生课堂上应受到良好礼仪的训练,从而自觉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这就需要为师者要注意细节,善于引导,在学生的发言过程给予正确的指导。
比如:
发言先举手,未经老师允许不要随意插嘴。举手时动作要规范,不敲桌子,不边举手边叫嚷。
发言是给全班同学听,不是只给老师听,所以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前几排的同学要面向后方,两侧的同学要面向中间,座位上的同学要自动转视发言同学。
在代表小组发言时,可以说“我们小组认为……”;也可以说“我代表我们小组汇报,我们小组的观点是……,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代表个人意见时要说“我认为……”。
在为别人补充时,要说“我来为xxx同学补充……”。
在对课文中的某些句段谈体会时,可以先说“请大家随我看第x自然段第x句……”
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孟子也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礼仪。重视课堂上的礼仪培养,从细节着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