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有妙招
——读《班级管理智慧案例精选》有感
魏书生老师在他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书中这样写道:“有的错误,有较深的思想根源,病情较重,反复较多,这样就需要采取多种治疗方法互相配合。”看来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有时一门艺术,科学是严谨的,而艺术是灵动的,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必须依靠班主任的实践智慧。班级中往往有那么些个调皮的孩子,致使班主任的工作变得被动,我们如能化这些被动为主动,那将解决我们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头疼难题。
一、用阅读法转化后进生
我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进行“以阅读促转化”的尝试并获了很大成功,之后,我便在语文教学中大力推行这种做法。我不在机械的为为他们补习知识,而是根据每个后进生的性格、爱好、习惯等各方面的情况,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和思考习惯入手,首先给他们提供可阅读的推荐书目,然后鼓励和要求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读。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不仅明显的改变了学习和行为习惯,而且对语文的学习有了更浓的兴趣,对阅读理解题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张某,上学期转入,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够流利的读下一篇文章,都感到非常的困难。我与其交流,发现这个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懒于动手、动脑,对新鲜事物却异常的感兴趣,且善于言谈。找到这个突破口,我决定从调动起他的阅读积极性入手,从而喜欢我的课堂。
问其:“爱看电视吗?”“当然喜欢”。
“喜欢什么?”“动画片之类。”
“西游记你看过吗?”|“看过,我看过好多遍!”越说越兴奋。
“那你能将给我听听吗?”“那……那……”支吾半天也说不上来。
我见时机成熟,便提议让其阅读这本儿童版《西游记》,并到校利用课间讲给我听。没想到,听其家长说,每天下学张某都要及早完成作业,然后腾出时间阅读这本书,我也乐意做他的听众。不知不觉中,作业拖拖拉拉的形象少多了,课堂听讲坐的更端正了。我看到这个效果不错,于是又找几个后进生进行谈心,也推荐他们关注“电视类书籍”。意想不到,上期期末考试,他们全部拒绝了语文的不及格,提高七、八十分,甚至还有人突破九十,这连他们自己也有点不相信,这也省去了我大量补习语文知识的时间。这真的得归功与读书的功劳。
这样的共赢课堂,既拉近了我和我和 孩子之间的距离,又让孩子轻松学到知识,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二、给孩子写信
写信是沟通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给学生写信,以前却从来没有过。对于班级管理中的不积极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起“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的观点”,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都抱有信心,给予厚望,对每一位学生都持有热情的期待,激励他们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健康成长,要求他们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更好。
特别是对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又不令人满意的后进生,更应多一份宽容、体贴和关怀。因为这些孩子往往自卑感较强,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如果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和思想品德方面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提出适当的期待,他们就会从激励中感受到你的信任、关怀和希望,体验到自身的发展潜能,从而提高自信力,增强积极向上的勇气和决心,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有这样的一次偶然机会,我将几个班上令我头疼的几个孩子,首次将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了我班的“班务日志”上,这是学校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为每个班级专门配发的,上面每天总是表扬某某同学表现积极,某某小组是先进小组。某某同学今天做了那些好事。因此,这些“双差”的孩子,往往就被“拒之门外”,与这个“神圣”的本子无缘。这该怎么办呢?怎么也能让他们成为“班务日志”上的主人公呢?我思索着……不如写下我的心里话吧,我是多么期盼他们能像其他孩子一样也能快乐地学习,课堂上看到他们高举的小手,课下能开心的和大家做游戏,每次测验后脸上成功的喜悦,充满自信的笑容……于是我在本上写下了这样的内容:
如果**上课能不影响其他同学,端端正正听讲,我就挺幸福;如果**字体能够再棒些,我就挺幸福;如果**不在打架,而是主动帮助同学,我就挺幸福;如果**能每天都能将自己打扮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来上学,我就挺幸福;如果**做事不再拖拉,不用下学老师等他一个人批改作业,我就挺幸福……这只是我的初级幸福,我还将有中级幸福、高级幸福和终极幸福。这是个秘密,暂时保密,现在不说。
这一段话,被班长发现了,便成了班上的“特大新闻”,迅速传开了,这些我笔下的“主人公”也纷纷来一睹为快,没想到奇迹出现了。下课,有“主人公”来我这儿告诉我说:“老师,我打算从今天开始好好听讲,我不知道您是那么期待我好好学习。”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何尝是今天才期待他好好学习呢?只是以前我的方式不容易让他们接受罢了,以至于孩子并不了解我们做教师、做家长的苦心。中午,班务日志的主人公,其中两位家长向我打电话联系,说自己没想到让老师感到幸福这么简单,决心要改掉坏毛病,好好学学。多可爱的孩子!多纯洁的心灵!我也为此感到欣慰。孩子的学习兴趣持续了几天,红花栏里已经开始“开花“了。可没过几天,问题又出现了,这几个学生又显现了反复。我再次询问原因。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差,容易出现反复现象,要想真正的转差,还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过只要作为老师的我们多多走进他们的心灵,就会让更多的孩子更加快乐。
看来,班级管理中的一个个金点子,都为我们工作点亮了一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