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家长学校讲稿
育儿困惑答疑(下)
答疑之五:辅导孩子
家长问:
现在孩子的课程越来越难了,很多知识我也不会,怎么能辅导孩子呢?
我来答:
现在的课程的确越来越难,很多家长文化不高,辅导不了,也是有情可原。出现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弥补,一方面,家长也要不断进行学习,和孩子同步前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才不会被社会淘汰;这样才能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榜样,才能保持父母的美好形象;这样才能解答孩子的疑难问题,让孩子不再迷茫不再彷徨。
另一方面,也得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让他养成事事依靠大人的心理。当有不会的问题出现时,让孩子查找不会的原因,首先考虑是否上课没有认真听讲,告诉他这样的问题以后自己解决,家长决不帮忙。这样就逼着他上课认真听,否则以后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慢慢地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如果是没有听懂,就告诉他,要 “不耻下问”,及时在课堂或者课下请教老师,老师喜欢爱问问题的孩子;如果晚上的家庭作业中出现类似的难题,要先让他回忆课堂上所学内容,能否举一反三,多角度去思考呢?可以查找相关的资料或者例题,实在做不出来,可以打电话向老师请教,或者第二天一早问老师。
总之,家长一方面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一方面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家长“恨自己知识浅薄、无法辅导孩子”的矛盾心理会得到适当缓解。
答疑之六:孩子该不该报课外班?
家长问:
我看到许多孩子都上课外班,比如:作文班、英语班、奥数班等,我的孩子现上小学三年级,一个班也不上,我试着和他商量报一个班,他一个也不同意,还说报了也不上。在学校成绩也是中等偏下,我应该怎么办?需要强迫他报班学习吗?
我来答:
选择课外特长班要因人而异。对于成绩中下等的孩子,如果家长的文化水平或者教学方法不能供给孩子更多的知识财富的话,不能使孩子撵上大队人马的话,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时间不是那么紧张,根据自己的薄弱学科,适当地参加一下课外班,对孩子成绩的提高会有一定的好处。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难补。”发现问题,就应该马上解决问题。
但是在选班上一定要慎重,不能趋之若骛,不能盲从。家长可在报之前多方打听,要选择信誉度高的辅导班,教学水平高、敬业负责、有爱心的辅导教师,保证孩子学有所获。
刚开始在孩子不愿意去的情况下,先跟他讲道理,让孩子明白自己与同学的差距,让他有落差感和紧迫感,从而产生要补习追赶的愿望;然后带着孩子到事先打听好的辅导班视听一下,开课前一定要先跟老师先打个招呼,让老师在这堂课上多给孩子机会,多给予鼓励,让他首先享受成功的体验。我想一个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亲切
就拿郑州的一个博友发来短信向我咨询——“我儿子的老师说儿子的作文写得太干,没有内容,我该在哪方面下功夫?该不该给他报个班呢?”
我的感觉是,要想使孩子的作文提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鼓励孩子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我们不能否认有些孩子自己内化的能力还有限,读了没有吸收,读了写不出来,因此写出来的文章还欠缺章法。如果这个时候给孩子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老师进行一下引导和点播,我想孩子作文的进步那一定是突飞猛进。
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孩子对各门学科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喜好,因此,家长在报班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慎重选择!要么报自己孩子最喜欢的,有绝对优势的课外班,使他优上更优;要么报自己孩子最弱的,需要加强和提高的课外班,使他迎头赶上。决不提倡给孩子报很多的课外班,那样的话就得不偿失,不但剥夺了孩子休息和玩耍的时间,还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使孩子失去快乐的童年。
答疑之七:孩子不喜欢新来的老师
家长问:
新学期,孩子
我来答:
首先要问明白不喜欢的原因,是厉害吗?是不漂亮吗?是教学水平不高吗?是听不懂老师讲的课吗?然后对症下药。
如果是讲课听不懂,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法,家长可以试着跟老师沟通一下,把孩子的苦恼说出来,希望
如果是不喜欢老师的长相或者穿着,可以从正面教育,让孩子明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道理,让孩子懂得评价一个人:“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是不是有真才实学。”
接着就要和孩子一起,细心地寻找这个老师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慢慢对他产生敬佩。久而久之,敬佩之情就会改变他对老师的态度和情感。
如果是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教他用《老师,我想对您说》这样的
我想任何一个热心教育,真心对待孩子的老师,都会坦然接受孩子真挚的建议,从而改变自己的。这样,师生关系也许会一天天好转起来。
答疑之八:孩子过于听话
家长问:
我女儿非常独立,自己的事,作业根本不用操心。我反倒担心。觉得孩子缺少点什么,比如不太活泼、没有主见等,作为家长该怎么办呢?
我来答:
您说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非常独立,首先我要恭喜您,您有着一个多么优秀的女儿啊!
现在很多儿童都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对于作业,没有家长的催促是很难自愿、积极完成的,十分缺乏独立精神。在很多家长正在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的时候,您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如此优秀的品质,您应该感到骄傲。那么优点就一定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她继续把优点发扬。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她同时又表现出来了“不活泼”和“没主见”这两方面的缺点。那么该怎样帮助她向完美的方向发展呢?
关于不活泼,对策如下:
1、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做家长的一定要发自内心的,充满欣喜的,把热切的目光和真诚的赞扬送给孩子。因为我们很难想象,一个面无表情、对孩子的进步无动于衷的家长如何能培养出一个活泼的孩子;
2、在课余时间多教孩子一些口才方面的内容,比如:朗诵、讲故事、唱歌等,为她的“茶壶”里装上“饺子”;
3、多带孩子参加一些聚会,给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在聚会中有意识地给她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把“茶壶”里的饺子倒出来;
4、鼓励她与比较活泼的孩子交朋友,从而才能“耳染目睹”——“近朱者赤”;
5、和孩子的老师结合一下,尽量在课堂上多提问,多给她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答对了,要多给予她热烈的掌声和赞扬;可适当参与班级管理,担任小干部,在班干部工作中锻炼能力,久而久之,性格就会变得开朗大方。
关于没主见,对策如下:
父母要考虑是不是从小包办过多,干涉过多,慢慢的,孩子遇事变得不知所措,缺乏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目前发现了这个弱点,就要试图改变,该放手时就放手,该放权时就放权,具体做法:
1、开始培养孩子“做计划”的习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自己制定“日计划”和“周计划”,在学习上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做计划的时候家长完全给予尊重和信任,不发表意见;
2、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家长只需做到积极地配合和鼓励,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行为,不要怕走“冤枉路”,因为“走冤枉路”后获得的发现记忆更强烈,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就会一点点形成;
3、一周后家长和孩子一同总结得与失,鼓励她做得好的方面,尤其重点表扬她靠自己的判断,处理的突发事件,让她在表扬中体验成功的感受,从而强化她的“主见性”;
5、家里的一切事物:添置家具、房屋的布置、伙食的搭配、图书的选购等等,都要征求孩子的意见,让她开始有主人翁意识,她觉得她的意见得到了采纳,做事慢慢就会有主见了;
6、多给她创造独立办事的机会,比如:让孩子去购物、让孩子去邻居家借东西、出外旅游,让孩子买票、问路等等。
但愿您的女儿在您精心的培养下,有长足的进步!
答疑之九:孩子对“表扬”和“批评”都无所谓
家长问:
我的孩子是一个四年级的小男生,他活泼爱动,但是我感到孩子好像对批评和表扬都无所谓,怎么办?
我来答:
仔细分析孩子存在的这种现象,很有可能是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表扬”和“批评”都不够及时,不够恰当,或过于吝啬,或过于频繁,从而使孩子对此产生麻木心理。
对策如下:
正确地使用表扬:
如果是以前很少表扬孩子的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正确地使用表扬。当孩子某方面取得点滴进步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就拿“孩子的考试成绩进步”为例,我听到过很多孩子这样的描述——
当他们考了好成绩,拿着试卷兴冲冲地跑回家想与家长一起分享喜悦的时候,很多家长只是冷漠地“嗯”了一声,一句夸奖和鼓励的话也没有,更有甚者,竟然对孩子的进步熟视无睹,要求变本加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时的孩子,心头犹如浇了一盆冷水,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立刻减了一半。试想,如此长期下去,孩子还有上进心吗?表扬的声音听得少了,整天听到的都是严厉的声音,苛刻的声音,久而久之,他肯定对表扬和批评都无所谓。
我想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您接过试卷,认真地浏览一遍后,从中发现孩子的进步之处——不光是成绩的提高,而且还有卷面的书写,也反应出做题的认真态度。这时您就可以用欣赏的眼光,用高兴的语气对孩子说:“孩子,这次考试你进步了,妈妈真为你高兴!你之所以取得了好成绩,跟你这一段时间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另外从卷面上看,你的字写得很工整,卷面很干净,说明你当时做题时的态度很认真,知道吗?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只要你认真了,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妈妈能想象出当时你认真答题的模样,嗯,太让我开心了!接下来可以给孩子一个热烈的拥抱,一个奖励的吻。
与此相反,有的家长对孩子却滥用表扬,不管孩子是否进步,不管孩子哪方面进步,都只会说:“好好好,你真棒!”使得孩子对表扬产生麻木,甚至反感,这样的表扬能有什么作用呢?
如果是以前过于频繁地表扬孩子的家长,就应该控制对他的赞扬,千万不要滥用你的表扬,只有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时,再送上由衷的赞美。我们都知道,轻易得到的东西,人们往往不知道珍惜,表扬也一样。
表扬要讲究方法,既不能泛滥,也不能敷衍,更不能冷漠。表扬要表扬到点上,“热情真诚、实质有效”的表扬,才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源泉。
另外,根据我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一般情况下,孩子没有不喜欢得到老师表扬的,尤其是在全班同学面前。这样,他会因此而产生无穷的动力,变得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像您所说,孩子对表扬和批评都无所谓,那么请多和孩子的老师沟通,把您的需求告诉她,让她在校内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也把孩子在家的点滴进步告诉她,希望她能在同学面前对孩子的进步进行表扬。我想照此去做的话,一定有效果。就像一个人生病,从来没有用过某种药,一用就好。
慎重地对待批评:
很多家长看不惯自己孩子的缺点,只要一发现,就没完没了地唠叨,时间长了,孩子根本听不进去,照样我行我素,把家长的批评当耳旁风。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批评孩子。如果真的犯错误了,就要及时地把孩子叫到跟前,郑重其事地批评,指出他错在哪里,分析他错的原因,并要有适当的惩罚措施。要批评,就要把准命脉、切准要害,让他彻底明白!切忌不痛不痒的批评。
我想,如果慎重而又智慧地对待批评和表扬,孩子还怎会有“刀枪不入”之习性呢?
答疑之十: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问:
我的孩子注意力十分不集中,上课不是左顾右盼,就是在桌子底下玩做小动作,心不在焉,听课效果很差,该怎么办?
我来答:
曾经聆听了上海一位名师的心理健康课《注意力大比拼》,让我从中学习到了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的几种游戏,我想,无论是今后的教学还是育儿,都可以进行尝试。
游戏一:大西瓜、小西瓜
其实这是一个反口令练习,当老师说大西瓜的时候,学生的手要比划成小西瓜的形状;当老师说小西瓜的时候,学生的手要比划成大西瓜的形状。如果想采取比赛的形式,每组可派代表上台,看谁坚持到最后,谁的注意力就最集中,反应也最敏捷。
游戏二:找领袖
选一名学生当“侦探”,在教室外边等候;选一名学生当“真领袖”藏在学生中间;再选一个“假领袖”站在讲台前。游戏开始,真领袖在人群中带头做各种动作,假领袖密切观察真领袖的动作进行模仿,所有的学生再跟着假领袖的动作去做,这时,侦探走进教室寻找人群中的真领袖。此游戏要求真领袖灵活,做动作时不能太明显,假领袖机敏,要随时注意真领袖动作的变换,还不能让侦探发现他目光的方向,而全体同学呢,也要注意力集中,紧紧跟随假领袖做动作,否则跟大家节奏不统一,就会被误认为是真领袖。
游戏三:我是木头人
——歌谣:赛赛赛,山上有个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选代表上台比赛,边拍手边说歌谣,歌谣停止,必须做到一动不动。台下的同学呢,刚开始静观之,过一会儿在台下做各种怪动作,目的是把台上的同学逗笑,看谁能注意力集中,坚持不动的时间最长,谁就是获胜者。
游戏四:数青蛙
这是一个训练数学思维和注意力的比较难的游戏: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老师先说到这里,让同学们自己总结出规律,再请五位同学上台,也可以全班按座位依次接力数,看谁的注意力最集中,谁的数学思维敏锐,反应快,谁坚持到最后也不出错,谁就是胜利者。
游戏五:躲开“3”
跟“明7暗7”的要求一样,从1开始数数,凡是和3有关的数字,3的倍数,都不能说出来,要用拍手表示。这个游戏比明7暗7难度大一些,因为和3有关的数字出现的频率高,3、6、9、12、13、15、18、21、23、24······所以一不小心,就会中圈套,所以注意力必须得高度集中。
综合感受:
从这5个游戏来看,好像和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数学学不好的孩子,出错的机率明显要高;还有反应能力,平时反应慢的孩子也容易卡壳;当然,在游戏中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那是绝对要失败的。因此,孩子的数学思维一定要从小培养。
对于女儿:
女儿的注意力就特别容易分散,思维太跳跃了,每次当她在写作业时,脑子里莫名其妙会冒出一些与本次作业无关的事情,就停下作业问起了我,我每次都要求她——做完一件事,再去想其他事。可是总感觉说教力量的微薄。这两天在和女儿的共处中,也试着做了这几个游戏,除了“找领袖”无法进行外,其他的几种都可以,感觉她反应还是很快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可能是兴趣所致吧,但发现她对“数青蛙”游戏感到吃力,数到后边就迷糊了,从中也反应出她数学知识的薄弱,以后还要在平时多多训练,相信训练总比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强。
对于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这几种游戏倒是可以借鉴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一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缓解他们学习的疲劳;二是能增加班级的融洽氛围,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三也是最主要的,能在游戏中训练他们的注意力,真是一举多得啊!
好了,亲爱的家长朋友们,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一些育儿经验,希望以上十点热点问题的答疑,能对您教育孩子有所帮助。愿我们家校携手,为孩子撑起一片晴空,让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