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家长——请和孩子一起上网作文

2020-05-21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一步跨入了“网络时代”。即使你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家里不买电脑、或买了电脑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一步跨入了“网络时代”。即使你视网络如洪水猛兽,家里不买电脑、或买了电脑不上网,你也难以避免孩子接触网络,让他生活在无“网”的真空里。网络是中性的,关键在于使用网络的人。过去,我们提倡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现在除了“亲子共读”,我们还要提倡“和孩子一起上网”。

  我们的童年是在“读写时代”度过的,那时虽然家里也有了电视,但毕竟还不太普及,“视听时代”只是刚开了个头。当我们还未从“视听媒体”给人的冲击里反映过来,“网络时代”已成为我们身边的现实。就像电视并不是孩子的“毒药”。那种孩子看了电视要么就变坏了,要么就学习成绩下滑了等观点是不科学的,关键还在于成年人的引导和帮助。网络也一样。

  如果你考察历史,你会发现任何一种新兴媒体的诞生和普及,都会遭到攻击或否定,比如,电影在诞生之初,就有不少权威人士对它持否定意见;好不容易,人们适应了电影,半个世纪还未过,电视又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一位原先反对电影的老家伙现在又跳出来反对电视,说:“那个小方盒子里放出来的是什么妖魔鬼怪?”有人惊呼:“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了,上帝啊!救救人类吧!”如今电视媒体也诞生将近一百年了(1936年),它已走近千家万户,成为大家平时娱乐生活的首选。虽然我在“读写时代”长大,喜欢捧着书读,也希望更多的孩子亲近书香,但这不妨碍我也赞成孩子们适度地看看电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在古代几乎是不可能想象的。

  同样的道理,对待网络我们也应该持欢迎、谨慎的态度。就像下面转载的三位专家的观点一样:“和孩子一起上网,让孩子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内容来源:孙云晓、李镇西、卢勤老师的相关文章。

  孙云晓老师观点——

  网络时代挑战父母的教育智慧

  “2003年10月,团中央等机构表彰了新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那一天晚上,我应邀和这些全国十佳队员一起,在央视国际网站进行网上聊天,感受到了尴尬的一幕。当时来的几个十佳队员有山东的,有上海的,还有北京的,他们现场和我们成年人、老师,还有领导在一块聊天。我发现他们不但很活跃、踊跃地回答问题,而且在聊天时十分能耐。我们成年人一般操作电脑笨一些,就需要一些工作人员来帮助。我打字太慢,肯定得找一个工作人员来帮助,而这些十佳队员,根本不需要别人帮助,自己马上开始在网上回答网友的问题了,打字相当娴熟。当时我的第一感觉是,在信息社会里,孩子们更加如鱼得水。”

  不可否认,孩子们在电视、网络中体会到许多快乐,学会许多在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但信息世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特别是当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和上网聊天时,更让许多父母忧心忡忡。

  但是,要避免负面影响,光靠阻止是没有用的。父母的明智之举在于帮助孩子形成科学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好习惯,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作为父母,要尽量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与孩子一起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引导孩子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让孩子从小接触计算机,往往是一些现代父母的选择。21世纪学习的特征是掌握管理知识和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怎能不会使用互联网呢?所以,专家们大都赞成孩子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计算机。

  问题在于,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给人以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便捷,又存在让人痴迷甚至难以自拔的危险。在这样一个容易失控的崭新领域里,许多父母偏偏放弃了应尽的监护责任。他们对孩子说:“我们这一代是不行了,只能省吃俭用买了电脑,靠你自己去学了。”

  平心而论,每一个孩子在初学电脑时,几乎都充满了神圣之感。他们小心翼翼地探索着,眼睛里充满了惊奇,内心被信息的大潮激荡着。这是人生之中的一个黄金时期,是一个需要播下健康种子的时期,是一个需要奠基立向的时期,是一个习惯养成的时期。不幸的是,许多孩子的这一黄金时期变成垃圾时期,他们在高速信息路上成了脱缰的野马,悲剧由此而频频上演。

  人生的启示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健康是离不开路标的。2001年11月22日,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等七单位,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即: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可以说,这就是青少年不可缺少的网上路标,也值得每一位父母与教师铭记。

  那么,广大的父母与教师该怎么办呢?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建议是:

  应与孩子一起学习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如能先行一步更好。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成人不仅便于与孩子沟通互助,甚至还会保持青春和童心,这种千载难逢的良机不可错过。

  让孩子多多体验成功。研究表明,人接触不良信息的反应是不同的,对网络和游戏的迷恋也不相同。在生活中成功的人,受的消极影响较小,而在生活中失败的人,容易沉溺于虚拟时空。因此,让孩子在生活中获得成功,是抵御不良媒体的关键。

  孩子上网之初必先立下规矩。总的原则可按《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执行,还可以具体一些,如每天使用计算机一般不超过一小时,不泄露个人与家庭秘密,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等等。可以跟孩子约法三章,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家庭。比方说不能在网上留下自己家的电话,不能够泄漏自己家的隐私,这是很重要的;不能把自己家的家庭地址轻易地告诉网友。有一次我女儿上网,她上网之后就有网友。后来我们就接到一个南方的男子的电话,打到我们家找我女儿,我们就很奇怪,觉得他怎么认识我的女儿呢?一问女儿,原来她在网上留了电话。我们就批评了女儿,女儿说:我们都是谈得很好的朋友,我们也愿意电话交谈,为什么不可以呢?我告诉她,第一,你不了解这个人,你现在是个未成年人,你要和一个陌生的人交往,最好能跟我们说一下;第二,你给他留电话号码,这个电话号码是咱们全家的电话号码,不是你一个人的电话号码,他打电话来会干扰我们的生活,你要对家庭负责任。

  丰富孩子的生活。网络之所以容易使孩子过度痴迷,往往与他们的课外生活贫乏有关。因此,培养孩子养成广泛的兴趣,尤其是热爱户外运动,是至关重要的。

  引导孩子学会交往。儿童长大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社会化离不开同龄群体的密切交往,离不开深刻的体验。所以,让孩子从小生活在伙伴的友谊之中,是避免虚拟时空诱惑最重要的保障。

 让孩子成为网络的主人

     我认识一位北京的母亲,她是一位记者。她在儿子小的时候,就期望他能考上名牌大学,走一条稳当的道路。但是孩子上学后,发现孩子学习不太好,不仅老师不满意,父母也不满意。小学毕业上初中,成绩也不好,后来估计上大学困难,父母就让儿子上中专,可是让父母失望的是,儿子上中专读得也不成功,还没读完就不读了。

  孩子虽然学习不行,但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玩计算机,可是父母十分担心,中专都没读下来,光喜欢玩计算机上网,能有什么前途呢?

  没想到这个孩子在网上和一些外国的青少年聊天,有些外国的青少年很友善,就督促他学英语。为了能和外国青少年更好地交流,这个孩子竟然真的下工夫学起英语了。结果在跟外国的青少年交流当中,他的英语大有提高,小伙子最后形成了两大优势,一是计算机,二是英语。可惜的是由于中专没有毕业,小伙子无法得到学历。

  令我敬佩的是,这位母亲十分理智,她耐心地跟儿子商量以后的发展,小伙子想了想说:我要走一条适合我的路。

  后来在母亲的支持下,小伙子通过了MCDBA微软数据库认证专家的全部考试,又通过了MCSD(微软解决方案认证专家)的考试,成为亚洲地区唯一的18岁的数据库专家。

  从此,这位曾经有“问题”、没有出路的孩子,人生转了个弯,变成了一个稀有人才,被香港的一家大公司聘任,成为认证部门的负责人。这位母亲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尊重孩子的选择,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这个孩子如果按照我们正常的成长道路,小学升中学,中学考大学,肯定是一败涂地的。

  但幸运的是,母亲让孩子走了一条捷径,把自己的长处完全发挥出来。这位母亲成功的做法,给我很大启发。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要特别尊重孩子,因势利导,不要让孩子成为机器的奴隶,在网络世界里迷失,而应该成为网络的主人,把握自己。

  处于成长过渡阶段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不少孩子虽然也知道应该控制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但自己却也控制不了。据说有一个孩子为了克制自己玩电子游戏的欲望,甚至让别的同学把自己的鼠标和密码都藏了起来,却仍然无济于事。事实证明,自控能力特别差的孩子,一旦喜欢上了电子游戏,就特别容易沉湎其中,不能自拔,大大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其实,电子游戏不是什么妖魔鬼怪,适当有度的游戏会有助于孩子心智的发展和健康成长。一位做母亲的老师分析得很有道理:“现在的城市孩子一般都是独生子女,除了在学校与同学接触外,在家就没有其他的同龄人陪伴,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现在也大多不是那种无话不说的亲密状态,除完成学习任务外,孩子更多地需要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但他们现在能干什么呢?在父母不允许他们随意外出的情况下,只有在网上聊天,或者玩电子游戏,以此达到娱乐和消除烦闷的目的。如果我们不准他们玩游戏,或者不让他们上网聊天,那他们干什么去呢?如果有其他的更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那当然好了,但如果没有任何其他有益的活动而只是限制,那最终只会让孩子们处于更加孤立和郁闷的状态。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玩电子游戏和网上聊天的问题,关键在于父母或老师以何种形式,通过何种身份来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与他们多做一些交流与沟通,这样,孩子自然也就会在大人的监护下安全成长了。”

  因而,如果孩子一时对电子游戏痴迷,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不要使他们在电子游戏中沉迷过久,给予孩子关心、爱护和监护才是必须的。

  如何引导孩子在网络中把握自己,我的教育建议是:

  注意孩子掌握、处理信息的安全。如今的时代是一个信息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说今天的孩子一定要学会掌握信息、处理信息。但是我们在安全研究中发现,孩子们接触的信息并不都是健康有益的信息。有些信息构成了对孩子的伤害,因为他们接触的是不良信息。譬如色情网站,能收到大量的色情图片、色情信息,父母要引导孩子分辨信息的优劣,防止孩子在网络世界里受到误导和伤害。

  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家中有正在读中小学,尤其是读小学的孩子的父母,请注意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如客厅或公用的书房等处。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感到玩游戏是光明正大的事,也便于您对孩子玩游戏实施指导与监督,至少也会对他的游戏内容了解得多一些。

  陪孩子一起玩电子游戏。如果您的孩子对玩游戏感兴趣,就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去玩,和孩子做一对好“玩友”。如在节假日,你们可以一起玩一玩单人、双人等游戏,这样能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帮助孩子成为网络主人。

  合理使用替代法。当孩子痴迷于电子游戏或其他不利于身心发展的事情时,请巧妙地运用替代法去改变孩子的兴趣。可以用户外活动代替。比方让孩子打球、玩滚轴、野餐、游泳、踢球等,就是用一个更让孩子着迷的活动来代替。哪怕我们付出一点代价,可能要花时间,要陪他去,甚至还要花上精力组织一些小伙伴,或打听一些班让孩子参与进去,但目的在于用一种充满魅力的、孩子喜欢的项目去转移他的兴趣。当然替代法也需要长期坚持,比方说孩子如果天天玩游戏,你可以要求孩子出去踢两次球,两次以后逐渐三次,加一个项目,加两个项目,让孩子感受到外面的精彩世界。

  创设家庭和谐友善的环境。有研究发现,不同的家庭孩子使用媒介是不一样的。比方说,父母离婚、打架、酗酒、打孩子之类的家庭,孩子特别容易迷恋一些暴力的电子游戏,玩一些打打杀杀的游戏。孩子在网上发了疯一样地使劲按、使劲打、使劲地发射炮弹,以虚拟的打杀来发泄他的不满。相反,那些家庭生活比较幸福的孩子,就比较喜欢一些儿童文学的、知识类的内容。在电脑和网络的使用过程中,请引导孩子跨越不利成长的障碍,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生活空间。

  专家调查发现,有六类孩子特别容易迷恋网络。他们分别是希望得到娱乐的孩子,感到孤独需要伙伴的孩子,想逃避现实、摆脱压力的孩子,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的孩子,在班级里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较低评价的孩子。

  (《忠告天下父母》系列丛书——《好习惯是一生的资本:孙云晓教授谈良好的生活方式》,孙云晓,孙宏艳著,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

  李镇西老师观点——

和孩子一起上网  

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前提,是自己也应该学会上网。

2002年6月,我和我的导师朱永新共同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我担任总版主。通过网络论坛,我开始了与网友们的精神交流,也和网友们以网络为载体为教育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通过教育在线网站,我每天都在感受着教师们成长的故事,同时也在网友们的影响下成长着。网络对我来说,绝不仅仅是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工作方式,还是一种交往方式。因此,我鼓励孩子上网,主张正确指导孩子的上网。

  第一,严格控制上网时间。中小学生自控力较差,应该努力增强自控能力。这除了需要顽强的自制力,关键是学习生活要有严格的计划,包括什么时候上网,都应该纳入计划。

  第二,带着任务上网。应该把上网当作课内学习的补充和课外学习的扩展。每次上网之前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制作网页,或查找资料,或收发信件……有了明确的任务,上网就会专注于自己的目的而不会迷失自我。

  第三,警惕网络危险。网络产生的主要危险有色情信息、暴力和赌博性的网络游戏等。

  上网前要对网络的这些潜在危险有清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在上网时才能自觉远离网上有害信息。

  第四,掌握网络安全规则。不要在网上显示能确定身份的信息,不要向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最好不要自己单独会见网友,如遇到带有攻击性、有威胁暴力等倾向的信件或信息,应该不予理睬。

  现在,每次我看到提起网络便惊恐万状的家长时,总是这样对他们说:“别把网络视为洪水猛兽,请和孩子一起上网!”

  (《做最好的家长》李镇西著漓江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卢勤老师观点——

  和孩子一起上网

当今孩子的社会交往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不同,他们除了面对面、写信、电话交往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交际。父母和孩子在网络面前“地位”几乎是平等的,而父母更需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因为孩子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强。

  许多父母认为,今天和孩子沟通很困难。难在哪里?难就难在我们不懂得和现代孩子沟通的方法。到网上看一看,孩子们讲得入情入理,推心置腹。为什么网上交流那么容易?因为是平等交流。在平常的生活中,父母老想教育孩子,总是摆出家长的架子居高临下给孩子“上课”,使孩子反感与成人沟通交流。

  孩子迷恋上网,父母恐惧孩子上网,成为当今父母与孩子之间最激烈的矛盾冲突。

  老师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整天迷恋上网,总把自己关在屋里,不爱跟母亲说话,使母亲感到十分痛苦。母亲很想了解女儿的世界,很想知道为什么网络对年轻人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于是,母亲便化名上网主动找女儿聊天。女儿一直不知道这个“知心网友”就是自己的母亲,在高中的三年里,跟这个“网友”交流,说心里话。她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网告诉“知心网友”这个好消息。这时,妈妈推开门,走进女儿的房间说,这个网友就是我!

  现在,许多父母总是对孩子上网的事担心,甚至提起网络就害怕。但是,如果父母真的上网与孩子真诚交流,便会发现网络也是一个可以真心交往的地方。父母如果想改变与孩子紧张的关系,不妨走到网上,走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与自己的孩子沟通,而且可以有效地改变自己,令自己更年轻、更有活力、令激情燃烧的岁月更长、更久。

  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父母要和孩子“一起上网”,这个“在一起”不是分分秒秒都守在孩子身边,而是父母的心要和孩子在一起。网络时代孩子的成长面临更大的挑战、更多的智慧,父母要给他们更多的亲情和指导,尤其是要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措施,让孩子们懂得网络时代的自护方法。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