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五八班同学的一封信——怎样写好读后感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新年好,寒假愉快!在这个寒假里同学们认真读书,
写给五八班同学的一封信——怎样写好读后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新年好,寒假愉快! 在这个寒假里同学们认真读书,写了许多读后感,同学们能够做到读写结合,老师感到非常欣慰,但是,老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我就针对咱班同学的读后感一个话题——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读后感”顾名思义就是要写读后的感想,所以我们写读后感要做到有“读”有“感”,同学们常常听老师讲“有读有感”,什么才叫“有读有感”呢?所谓的“有读有感”就是说,写读后感要有“读”的内容,也要有“感”的内容,这里“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结果 ,“感”因“读”而来,“感”才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要想写好读后感首先得在“读”上下功夫,只有读得细致,感悟才会深刻。有同学在这方面就有欠缺——再好的书读完一遍就不愿再翻第二遍,这是不可取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先翻阅一遍,然后从前言开始认真阅读,最后要把精彩部分进行品读,所谓品读就是要精读,并从中品味这样写的好处,以及由此联想到的其他内容,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随时记录下你的感想。

在认真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我们就比较容易写好读后感了。
下面你只要按照读后感写作的一般结构去写,读后感就比较容易成功,那么
读后感的一般结构是什么呢?就是:引——议——联——结。 所谓“引”,就是要从原文中引述材料,引出自己的感受来源。“读”是“感”的基础,写“感”不能离开原文的内容,更不能从头至尾没有对原文的简要介绍。可以把原文中你觉得很好、很受感动的地方,你感受最深的那件事,引述到文中来;可以直接摘抄原文的重点语句,然后写感想;也可以间接叙述原文内容,点出感想是从何处产生的。总之,一定要交代清楚“感”的由来。 下面我们来看看繁星同学的一篇读后感是不是做到了“感”由“引”发:读《弟子规》有感
繁星
在寒假里,我重读了《弟子规》这本经典后,我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弟子规》要告诉人们的许多道理。我发现,要做一个人必须做到尊重长辈、诚实守信、尊敬朋友、做事谨慎这几点,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规》中,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泛爱众、亲爱仁和余力学文,分别告诉了人们如何做到孝敬长辈、关爱他人、谨慎小心、诚实守信。
书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么几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长者立,幼勿座,长者坐,命乃坐。这三句的意思是: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父母亲生病的时候,他们的药我们必须先尝尝温度,连夜地服侍父母亲,不离开床边;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晚辈决不能坐下,必须长辈同意时,我们才能下坐。看到这里,我自己羞愧不已。圣人要求我们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须孝敬、尊重长辈。而平时,我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亲的劳累,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
这次读了《弟子规》,我一定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尊重父母亲。让我知道了作为一个女儿所该做的事情,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但要记住:“感”是文章主体,因此行文过程中内容安排上要注意“读”和“感”的比例。文中内容引用不要太长、太细,否则会喧宾夺主。很多同学只有“读”而无“感”,照抄原文,以引述代替感想的写法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就成了对书的内容介绍,从而使文章本末倒置。例如这个同学的读后感就存在这样的毛病:读《橡树上的逃亡》有感
寒假里我读了许多本书,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橡树上的逃亡》这本书。
《橡树上的逃亡》主要讲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主人公托比只有1.5毫米,但他被全族人追赶。原因是:托比的民族定居在橡树上,托比在广阔浩瀚的橡树王国里无忧无虑的成长着。他的父亲为了保护橡树的生态环境,拒绝公开一项能源发明的技术秘密,为此全家被捕入狱......
这本书告诉了我们要保护森林。
我们写读后感,不能只把那内容一介绍就算了,更重要的是“感”。像上面这篇文章那样只有最后一句感想,不叫读后感,下面我们就重点说说“议”,所谓“议”,就是要针对原文提出自己的感受。
写读后感重点应落在“感”字上。一定要把自己真实的感受写出来,还要写得具体,这样才能让人信服。要抓住体会最深的一两点,任何一篇文章,读完后受到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如果不加选择,面面俱到,泛泛的谈,那就根本什么也说不清楚,所以要选择自己体会最深刻、有独到见解的感受来写。千万不能“感”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在这方面,咱班的一个班级友人的博客非常好,在这里我们可以看看她的读后感是不是做到了以上所说的,而且,她的“联”和“结”做的也很好,我们先说说“联”和“结”再来读她的文章,“联”就是联系,它有两层意思:一是对原文进行材料分析、评论;二是要针对自己的感受联系实际生活,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结”就是结尾,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要求简洁明了。 下面就是公主艺琳的一篇读后感,你可以对照上面的讲解更好的理解“引——议——联——结”的结构:
数学生活万能钥匙
——《爱克斯探长》读后感
公主艺琳
《爱克斯探长》是第九届书香大赛获奖书籍,这本书是由我国著名科普作家李毓佩写的。他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形式,让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深入浅出,读起来轻松自如。也让我爱不释手,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有一个名叫“和平城”的小城镇,这里因没有战争和偷窃事件而得名。但是,小镇里发生了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一些案件,如:霹雳火炮被偷,汽油库被毁,巡逻兵枪被偷……就在这时,X探长出现了……
事情还得从和平城里的霹雳火箭炮被盗说起,霹雳火箭炮原本小胡子将军的心爱之物,小胡子将军得到这一消息后气得暴跳如雷,迅速封锁了现场。X探长乘专机来到了案发现场。
X探长对失事地点进行了周密认真的观察,并根据警卫员提供的情况,看了一下地图,在笔记本上快速计算后,命令部下:“快去逮捕偷盗的人,他现在在城门32公里处的快乐旅店。他的特征是,身高一米八左右,体重约八十公斤,右脚有点跛。”
看到这里,我想博友和我一样有疑问,X探长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这些的那?就连身高,体重,脚点跛都能详细的判断出来,是不是也太玄乎了。
只见不大工夫,小胡子将军的手下就将偷盗霹雳炮的人捉拿归案。大家对爱克斯探长赞不绝口,纷纷问爱克斯探长是如何判断出来的?
原来我们的X探长运用数学知识,对犯人做了推算,犯人身高是根据脚印的大小及步子的长短来推算的;体重、跛足是根据脚印的深浅、形状来决定的;距离是根据警卫员提供的情况计算出来的。
1点40分盗贼打昏了守卫军火库的士兵,守卫北城门的士兵2点醒来刚好看见他,从地图上看,军火库距北城门3.6公里。设偷火箭炮的盗贼速度为每小时X公里。
20分钟是1/3小时,也就是
1/3x=3.6
x=3.6×3=10.8(公里)
五点时小胡子将军下令戒严,从1点40分走到清晨5点共走了3小时20分,这样就算出他走的距离是32.4公里。
看到这里,我想博友会和我一样对X探长佩服的五体投地,也让我们对数学的神奇有了更深的了解。
书中X探长用他的数学知识,破了一起又一起案件,立了大功。同时也激起了我对数学的热爱,以前一直以为数学是枯燥无谓的,是冰冷没有感情的,所以在学习上我也很是排斥数学,总觉得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用处。其实不然,生活中正是有了数学,我们的生活才更便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生活中数学更是无处不在。”
出门办事为了更好的节约时间,我们总会定好闹钟给与我们提醒,殊不知:时间就是数学,因为我们一天的时间是时针转24圈、分针转1440圈、秒针转86400圈。那24×30=一个月,一个月×12=一年。
吃完中午饭,因为下午我3:30有英语课,我和妈妈必须坐2:20的公交车姥姥家回来,姥姥家离我家15公里,公交车每小时30公里?我们已知速度和路程,根据我们学过的公式计算路程÷速度=时间
15÷30×60=30分钟
也就是说我们2:50就能到家了,回家背上书包去上数学课时间绰绰有余,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自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数学它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覆盖我们的生活是无处不在的。是我们生活中的万能钥匙,它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为我们的生活化繁为简,便利着我们衣食住行。
学好数学,让数学更好的服务我们的生活。

总之,写好一篇读后感无论怎样,都不能只有引述没有感想,也不能人云亦云的重复别人的观点,应从文中提炼出新观点,结合现实生活,从新的角度写出内容较为深刻、又颇具新意的读后感。如果能想公主艺琳那样,给读后感再起一个名字有正副标题就更好了。
最后老师要强调的一点就是要反复修改,这也是写好所有文章的一个秘诀,一篇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千万不可写完了事,读后感也是如此。(公主艺的琳文章为什么能写这么好,你可以和她联系,交流交流,我感觉是她很会修改的,我曾看过她的同一篇文章的原文和修改稿。)
好了,老师祝愿大家看了这封信之后有所收获,在寒假里写出更多更好的读后感,再次祝愿大家假期过得充实快乐!
你们的大朋友:小草老师 2014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