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适度放手,孩子才能独立
前不久刚刚观看的一部公益慈善电影《有一天》,顺利是一个唐氏综合征患者,他非常希望能奉献自己的爱心,幸运是他遇到了面包师傅的循循善诱、耐心教导,而徐帆则把一个从事无具细都要亲力亲为到逐渐放手让孩子自己独自坐公交、穿马路、到面包店一路气喘吁吁悄悄尾随而至的妈妈刻画的淋漓尽致,镜头定格“他们终其一生都无法长大,但也要放手让他们自信成长”。
作为妈妈我感同身受,中国有句古语:“只有放手才能放心。”“放手”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就我个人理解应该是,对于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父母不应该随便干涉和束缚。在自由时间,孩子干什么,全由孩子自己决定,独处也好,静思也罢,正是通过自由支配时间,通过自主安排活动,来认识,感知生活和周围的世界。
当然给孩子自由的时间不是不管不问,而是给她积极的自由时间,做到松弛有度。家有小女现在刚刚升入二年级,考虑到二年级毕竟以学习打基础为主,大量的知识如潮水涌来,接受能力有限,所以没有给孩子报太多的特长班、兴趣班。而且,对于知识的学习还有一个思考消化的过程,否则囫囵吞枣也没有多大用处。为了调节孩子的身心,我会学习之余让她轻松一段;为了让孩子感受大自然,假期带她去郊外踏青;为了让她感知身边的事情,带她去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孩子的这两次参加卖报纸活动的成长与进步。第一次是去体育中心卖的汽车周刊。平心而论,总感觉孩子比较木讷,平时一遇到事情,问她的时候,要么她低着头发呆,要么她看着你不说话。
尽管我从一开始就把老师卖报纸的要求告诉她体验生活。可她在家练的好好的什么人说什么话,甚至于怎么和别人说都一一交给她,原本还笑眯眯地拿着报纸,可是到了真正去卖时,碰到有人摆手就脸红,扭扭捏捏就不愿再动。路人一个个与她擦肩而过,她也来回晃悠,就是不敢上前跟人推销。后来,报纸在手里都卷成圈了,她才在我的催促下去卖报。
第二次她是卖平原晚报为白血病患儿筹集善款。在去参加活动之前,我想适当锻炼锻炼她,就和她约法三章:不参与、不评价、不教导,让她自己独立思考怎样卖报,卖报纸所得的钱归她自己支配,我只作为一名远远地只负责她安全的全程陪同者。孩子想了想点点头同意了。
那天早上,孩子早早地便催我出门,参与小朋友们特别多,从报名签到到领报纸整理报纸,孩子从排队到签到领报纸到整理报纸,从头到尾都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手里拿着五份还散发油墨芳香的报纸,她就有些跃跃欲试。
这次宝贝声音特别洪亮而且饱含深情:“阿姨,您好,我是报社的小记者,卖报纸帮白血病患儿筹集善款,请您献一份爱心,买份报纸吧。”本没有购买欲望的路人听了孩子坚持不懈地耐心地介绍,也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欣然买下了报纸。
就这样,每卖出一份报纸,她就会多一份成就感。卖报纸结束,她调皮地向我跑过来,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她的销售技巧:妈妈,上次我专门找叔叔卖,因为我要推销汽车报纸。这次我找的是阿姨,那么多年轻的阿姨都特别有爱心。打开小包包里的钱,一角、二角、五角、一元的零钱整好投进了捐款箱里,孩子的小脸微微冒汗,我在情不自禁地被孩子那幸福而又快乐的表情给感染的同时,也会心地笑了。
一路走来,我想今后在教育自己的女儿上今后一定要适当放手,那就是无论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必须有独立性,如果缺乏独立性,做事总是依赖于人,那他肯定是做不成的。而要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就不能凡事大包大揽,凡事替孩子想好了,凡事走到孩子的前头,而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决定和处理一些问题,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积累经验和增长知识。
总而言之,如果把孩子比作沙子,那父母的手攥得越紧,沙子不会漏得越快。相反,父母的手松一些,攥着的沙子也就相对多一些。适当的放手,给孩子一定的发展空间,就像每天都在欣赏一株花的娇艳和变化,然后不经意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