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庭 育 子 计 划
--良好习惯培养计划
一、目标制定
今年我家有两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制定了“对王孜鑫、李佳昊良好习惯培养”的教育目标。以围绕帮助他们两个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为根本目的,以各种实践活动过程为载体,在培养目标指导下,通过对他们各方面习惯的调查和了解,利用各类活动、采取不同措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二、具体的培养内容
培养计划由浅入深,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良好习惯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每天放学后先写作业,要求:书写认真、独立完成、不能磨蹭。
二、培养孩子每天写日志的习惯
每天孩子口述当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助孩子记录在博客上。
三、找一个作业本,把错题抄录下来,供每个单元结束时复习之用。
四、生活习惯的培训
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的袜子自己洗,参与家庭卫生的打扫。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自己接水洗脸刷牙洗脚脱衣服睡觉。
五、行为习惯的培养
要注意培养善于表现的习惯,锻炼胆量,训练注意力,要求懂得谦让。
六、制定家庭红旗榜,激励孩子循序渐进的改变自己的习惯。
三、具体的教育措施
(一)身教重于言教
华东交通大学
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对老师的依赖与信任感,他们视老师为自己的教导者和指挥者,而且在其小小的心灵看来,教师是高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因此,钦佩、崇敬、爱戴之心由然而生。从而,他们就会去模仿教师的一些一言一行。
(二)教给方法
心理学实验证明,纠正一个不良习惯,要比养成一个好习惯困难的多。所以,一开始就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要等养成了坏习惯再去纠正。
(三)严格管理、坚持不懈
“向管理要质量。”这句话用在教育教学上也不过时。“严师出高徒”这也是一句千古名言。学生有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可喜可贺,但不是意味着就可以停止练习与要求。学生也有惰性,有些事他知道怎么做是好,他也可能出现不按规范去做。这就要求我们严格管理,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要求,耐心地训练。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能想起来就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就听之任之。其次还可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充分发挥“家庭红旗榜”的作用。另外,还可通过阶段性评比对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予以奖励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表:
早6:45起床、7:15洗漱完毕、晨读15分钟、吃早饭、7:40出发上学。
中:饭后休息一会儿
晚:放学回家先写作业、看博客、玩。8:30准备睡觉、9:00准时睡觉。
家庭红旗榜:
作息:每天按照作息时间表作息得一面小红旗。
学习:每次正式测试100分得一面小红旗;每天家庭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得一面小红旗;经家长检查作业全部正确得一面小红旗。
错题:自己每次检查出一道错题并改正得一面小红旗,做过的作业或测试卷上的错题能认真抄写在“错题集”上得一面小红旗。
早读:每天按时早读15分钟得一面小红旗。
博客(口述日记):每口述并发表一篇日记得一面小红旗。
劳动:帮妈妈做家务、洗自己的小衣服、整理自己的物品得一面小红旗。
大胆表现:得到老师的表扬一次得一面小红旗;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或交谈得一面小红旗;有突出表现得一面小红旗。
每十面小红旗可以换一张电视票,二十面小红旗可以提一条合理要求。如果发现有不文明礼貌、不按时作息或写字姿势不端正的行为分别扣一面小红旗。
一年级一班孜鑫爸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