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三迁,孟子能成为“亚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孔子的人,多得力于他的母亲。孟子的母亲是位伟大的女性,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抚育儿子,数十年如一日,丝丝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为后世的母亲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
孟母更多的是注重品德教育,可我觉得品德教育要教,具体方法也要教给孩子,两个方面都要教好,这才是新一代“孟母”。
我早就发现女儿这一段读书的兴趣明显增强,但对于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多情况下都是走马观花,实际的收获不太大,于是我最近总结了三种读书方法,初步取得了效果:
第一种方法: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先找了一片菲菲比较爱看的童话《蜗牛搬家》,我找来一张白纸,画上表格,列出项目:(如图)
题 目
主要人物
问 题
结 局
然后,再让菲菲读,并将阅读的结果填入表格。例如,找到主要人物,哦,原来是蜗牛,对了,这个故事主要是讲蜗牛搬家的事情。让孩子把“蜗牛”写入“主要人物”这一栏。
然后,根据读书的结果,再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或者故事的时间,地点等)。
最后,再根据内容提一个或两个问题,比如:“为什么蜗牛最后还是没有搬家,还是住在臭水沟旁?”菲菲说:“因为蜗牛太懒了,总是找理由不搬家。”可以把答案填到表格里。
这样一来,整个故事的脉络就很清晰的展现在眼前,孩子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种方法:学会积累字词。
这一点上,菲菲的语文老师静儿老师很有先见之明,很早就发给每个孩子一张表格,每天读的文章里的字词(尤其是不认识的),选三个填在表格里,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样积少成多,孩子积累的字词会越来越多的。最近,我正在教她查字典,不认识或不明白含义的字词,可以查字典了解,这样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
第三种方法:深化主题
以前孩子总是读过就读过了,什么也不去思考,不动脑筋,这几次,我在她读过之后,再给她总结归纳一下(也可以让孩子自己先说一说),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不仅仅是让我们可怜、同情小女孩,还要我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世界上有些地方的小朋友过的日子很苦,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的年龄还小,很多道理从字里行间她感受不到,需要家长说给她听,这样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才能扎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