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辛万苦我追寻着你——书!
——《窃读记》文本细读
读了五年级上册首篇林海音的《窃读记》,我不由自主地想起鲁迅笔下孔乙己那“窃书不算偷”的话来。于是我以“窃”这个题眼为中心,寻找其他文眼。“文新何处,题引非常路”。孔已己“窃”的是书(物质、商品),而本文“窃”的则是读(高尚的行为、精神的追求),情趣上大相径庭。抓住题眼,品读课文,我们会随着这个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这种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复杂感受,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让我们不得不对作者“千辛万苦我追寻着你”的读书境界刮目相看,那就让我们共同领略作者千辛万苦心酸而又浪漫的“窃”读。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就在你想着“真是一个贪吃的馋鬼”时,作者却说“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这多少有点逆向思维,回家去美美地往嘴里塞着零食,还欣赏着电视机奉献的精彩剧目,多带劲呀!干嘛跑去书店站酸了腿呢?读到这里,我忽然对作者有了第一印象:傻里傻气也要追寻着你——书!一段艰辛的童年境遇在作者笔下竟被带着几份轻松,几份幽默,几份快乐地表现出来。这是不是作者乐观的表现?未必。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书店里挤满了顾客,该是何等的嘈杂,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可真是糟糕!然而作者却因此可以“安心了”,又同样的因为人多而“担忧”起来,错综复杂的心境只为“那本书”!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一个“踮”,一个“钻”,就像一个惯于做案的老手,在重施伎俩。目的很明确,到达自己要窃的书跟前,就算把短发弄乱也不在乎。这些语言,把一个前去“做案”的女孩写得多么有趣可爱。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个女孩,可以说是一个出自于书香门第的女孩,自小所受的种种礼仪教育不会不严格。然而现在,她踮着脚,在一个个大人的腋下钻着,轻轻地,悄悄地,又偷偷地,只为窃得心爱的书。你读着,是不是在除了因语言的幽默而在心里泛起的些许微笑的波澜中又有着些许的心酸呢?这可真是不顾淑女也要追寻着你——书!“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啊!终于和你相见!”我似乎听到了作者怦怦的心跳, 如果能想像力再丰富些,这双眼睛里一定闪着绿光,那种贪婪的绿光。“从头来,再找一遍。”在心里读一读这段文字,我仿佛看到一双焦急的眼睛,写着失望和担忧,担忧满心期盼的“财物”在快到手时又丢了。而作者也采用了三、四个字的短语来写这句话,以表现这种心情。“啊!它在这里……”依然很短的句子,但却让人容易地感受到了一个“窃贼”得手的喜悦。于是,手伸向那里急切的抓住它,抓住它!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急忙打开书,我似乎听到了书页哗哗翻动的声音,作者不无调侃地说自己“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怎么也不能把这样的词句和一个酷爱读书的女孩儿,也许是一个天使一样的女孩儿联系在一起。可作者却这样自诩,这是怎样的读书情结,愿做饿狼也要追寻着你——书!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种环境,我只知道这个小女孩因为酷爱读书而变得知趣、敏感,她窃得这样有尊严,以至于不得不读完一本书往返于几家书店,还要花上几天时间。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读到这里,我感觉这已经是个“窃读”老手了。她已经知道怎样的地方适合“作案”,她已经知道如何伪装自己才能成功到手。而当作者“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时,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她会挑选一个怎样的大人呢?外表看上去比较斯文的该是“我”的首选吧。“贴”在这样的大人身旁,才会让一个小女孩多少有点儿安全感。请注意啊,这里用的是一个“贴”字,不是一个“跟”。“贴”又是一种“窃”的动机下产生的动作。虽然有一位假装的父亲或哥哥在身边,但“我”依然偷偷地,因为“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我”又来了,更怕被他看出“我”可怜的小伎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那位大人宽袍大袖的衣服旁边,“我”剪着短发的脑袋四处顾盼着,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该是一个多么胆怯的小女孩的形象。真是装模作样也要追寻着你——书!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这段文字是全文中最带激情的一段了。“我”小小心里的这份“阴谋诡计”让人读着都想笑出声来。也许细细一想,还是觉得有些“心酸”——是的,难免不心酸——最令一个孩子开心的竟是下雨天,“下雨天,留客天”啊,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借口,只是因为这样就可以心无顾忌地尽情地看啊看了。但我们又好像看到一个带着几丝调皮的因得胜而显得得意甚至诡秘的脸上露出的微笑。她心里小小阴谋得逞的开心和快乐洋溢得让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口是心非也要追寻着你——书!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这样艰难的感受,甚至于让“我”做起了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了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读着读着,会有一种酸楚和怜悯的心情随文字涌上来。一个“窃”字背后,是怎样的一段童年心酸的经历。可作者却用了如此“浪漫”的词语——“窃读”来记录这段经历,这是何等“心酸的浪漫”。千辛万苦也要追寻着你——书!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在书海中畅游,忘记了一切概念,“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当书店的日光灯忽然地亮了起来”这时的“我”才也猛然发现自己处于现实这个空间。空着肚子看书可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竟能熬过两个多钟头,想着作者疲惫的身影,我油然而生的印象是作者执着追寻的仍是——书!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麻木的腿脚,轻松的神经, 我百思不得其解,小女孩的动力从何而生?回答是:书的魅力!因为有那份爱书的情,有那份读书的乐,所以艰辛也变得温馨而美丽。就像文章末这样写道:“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读书带给我快乐,读书带给我享受,就算再“窃”得难堪,也因有这份情与乐而变得与众不同。所以这段艰辛,这段不易,这段难堪的“窃”读才得以变成一段轻松,一段幽默,一段窃喜的窃读记,变成一段有情的温馨。
当你这样往返地在文字里走一遭的时候,你的心灵里才会真正留下作者爱书的痕迹。“窃读”并不是一件光明正大的事,你读了文章,却并没有因此而鄙视作者,而是对“我”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对书籍的衷情而大为敬仰。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人们相信,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像文中的小女孩那样有一颗对知识孜孜以求的心,只有把对知识的渴求变成一种不懈的追求,我们的生命才能变得更完美,我们也才会像作者林海音那样“千辛万苦追寻着你——书!”
附课文
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忽忽地从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