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2008年第三期的《少年儿童研究》上看到这样一则短讯:英国强迫中学生学做饭。英国医疗协会英国国家肥胖论坛指出,过去15年,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一点做饭的能力。“这是个全国丑闻。”他们说,眼下这些少年都已为人父母,因为不会做饭,就只能到超市或快餐店购买高油、高糖、高盐食品,他们的子女也会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寿命也会因此缩短。为了避免恶性循环,特别规定,从今年九月开始,英国的学生们每周必须上一个小时的烹饪课。
让我们也来看看我们的孩子吧!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如何使孩子过得舒服、玩得开心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这些备受宠爱的“小皇帝、小太阳”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逍遥生活。在家长们看来,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至于做家务,一来孩子年龄小,再说了,如果因为做家务活而分散了精力,耽误了时间,影响了学习,那就更不值了。所以,家长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什么都不让他们做,久而久之,孩子们也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成了除了学习这个“活儿”以外,什么“活儿”都不会干了。
武汉市曾做过“中小学生参与家务劳动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孩子不倒垃圾、不扫地,近六成孩子起床后不叠被子,七成不洗碗也不洗自己的衣服,九成不洗菜做饭。孩子与家务之间疏远的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大学生不会剥鸡蛋,中学生不会系鞋带,小学六年级吃饭不会用筷子,诸如此类的事情早已听说,当时只是觉得可笑,可现在看来,这种社会现象是多么严重,的确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再来看看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一周一次的班级值日还总想溜号,地上有再多的废纸也总是视而不见。评优选模时,学习好可是第一要素,也没听说不会做家务的不能当三好学生啊!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们不也是整天跑前跑后乐此不疲地围着他们转吗?偶尔不在家,也会留足了钱让他买着吃。让孩子做家务、进厨房的机会可是少之又少啊!
曾经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则广告:有一个约十四五岁的男孩,早晨起来被子从来不叠,衣服从来不洗,出去玩够了,回家张口便吃,吃完往沙发上一倒,听着音乐看书,真可谓悠哉乐哉。而他的父母呢?洗碗、扫地……最后,屏幕上的八个字做了最好的总结:“保姆妈妈,少爷儿子”。孩子是我们的未来,爱他,却用“不爱”的方法宠爱他,结果却宠坏了他。他们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踏入社会,学会独立生活,自己照顾自己。如果脱离了家长的“温室”,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不具备,不会如何生活,也不知如何自理,那么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一定会不知所措。这样的孩子走到哪里,做家长的能放下心呢?
该到我们“清醒一下”的时候了,虽然学生应以学业为重,但是基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孩子们需要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劳动。让孩子参与必要的家务劳动,既能切身体会到劳动的必要性,也是对家庭应尽的义务。我们可以委托孩子浇浇花,洗洗手帕、鞋袜及衣物,收拾玩具,抹抹桌椅等,这样不仅可以给孩子多增加一些体验,适当学一些基本技能,而且孩子们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还能得到更多的历练。因为,参与劳动的过程会让人懂得珍惜,懂得满足,也懂得幸福。
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我们的幸福,大胆地放开我们的手,让孩子们做做家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