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诗词 字典 板报 句子 名言 友答 励志 学校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频道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教师发展自己的时间从哪里来?作文

2020-03-13 
教师发展自己的时间从哪里来?——《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二) ★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
 

教师发展自己的时间从哪里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笔记(二)

 

★  是的,没有时间啊!──这是教师劳动中的一把利剑,它不仅伤害学校的工作,而且损及教师的家庭生活。

——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朱永新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讲道:“有人总说自己太忙,没时间看书学习,你忙你有我忙吗?我们究竟有多忙?是不是真的忙得没时间看书学习、没时间整理自己的思想、没时间动笔写点什么了?”

看到这里,不由想起了不久前看到的一篇文字,诠释的真是好。“忙者,心亡也,太忙则心死。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自己从忙碌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这样才有可能去思考一些教育教学的本质问题,用本真的教育理念指引自己的教育行为。”

其实,提高自己,不是没有时间,无论在那里,时间都是自己的,关键是怎么利用时间。李镇西老师可以利用坐飞机的两个小时读完一本书,李鹏总理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记录人大会议期间的一切,朱永新老师可以每天抽出两个小时读书学习……我们不会比他们更忙,我们也完全可以有时间读书学习、提高自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每人必须有个每日工作、生活时间表,再配个记事薄,有计划的生活,有条理的做事,而不是让没时间成为自己的借口。

★  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

★  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苏大师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

——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想起这些日子读的《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窦老师谈起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提高效率,让语文课有自己的特色,提出了三个维度的构建:温度、深度、广度。如果说温度是人的血液,那么广度就是人的骨肉,深度则是人的神经。广度,有语文层面的,如文本积累:歇后语、典故、成语,外交官和历史学家的观点,学习一篇课文所需的补充读物等等,也有思维和情感的广度,如教师在备《晏子使楚》的时候,一定要多看与之相关的东西——《晏子春秋》以及关于晏子的评价等等。说来道去,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要努力追求永远的温度。如何追求到属于自己的温度,那就是大量地读书,实践自己,让自己有背后的广度,然后走向深度。

很难想像,一个平时不读书,不注意积累的人会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只是梦想中的事情罢了!要想在课堂上轻松,就要在平时的积累中下功夫,正所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和储备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时的我们才会成为一名轻松、快乐的老师,也会成为一名充实的劳动者。

★  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时间究竟从哪里来?

我忽然感到:除了上课时是在课堂上之外,难道剩余的所有时间不都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吗?关键是自己怎样去自由支配。备课是需要认真的,但仅仅把全部精力用在研究教材上就能备好课吗?知识需要拓展,方法需要改善,学生需要了解,是不是需要更多地读一些教材之外的书?假如老师能够多读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书,多读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从名师那里借鉴点智慧的话,不是能够更好的设计自己的课堂吗?……

所以,时间从哪里来,关键在自己。就从今天起吧,只要开始,永远都不会晚,不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捧起书本,与书中的大师对话,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自己进步的足迹,让更多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