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是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两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国文化阆苑里的两朵奇葩。其中有许多名篇佳句,不仅语言优美,富有艺术性,而且意境悠远,富有思想性。它们或歌颂自然,或歌颂生活,或书写正义,或书写生命。一个人若是唐诗宋词读得多了,就能潜移默化受其感染,启迪美好的心灵。《三字经》也是国学经典的一部分,内容采用韵文,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涵盖面积广,涉及伦理道德规范、名物常识、历史变迁,被誉为“千古一奇书”。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三字经》。它们的语言都非常的简练,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知识面窄,识字量小,他们对形象的童谣、儿歌、绘本十分感兴趣,乐于读,乐于讲,而对这些国学的经典却不感兴趣。我在外出学习期间也听不少的专家教师建议,为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让一年级的孩子诵读经典。但我与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教师多花费一些心思、想方设法去调动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兴趣,孩子们还是很乐于学、乐于背诵的。下面我就把我的一些做法说一说:
一、固定时间、雷打不动
古诗词的背诵,我主要安排在上午预备,唱两首歌之后。每周背诵一首诗。星期三家长帮着检查。《三字经》的背诵,我主要安排在下午预备,唱两首歌之后。每周背诵二——四句。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篇目,让孩子们养成了好的习惯,到背什么时知道背诵什么,背诵有目的,不盲目,不无所适从。
二、激发兴趣、主动背诵
孩子们对抽象的事物不感兴趣,但对形象的故事却很感兴趣。所以,每周一我都会把本周要求会背的古诗、《三字经》出示在小黑板上,然后我为孩子们范读一遍,范读后,我并不急于让孩子去背诵,而是给孩子们讲讲与本诗、与《三字经》有关的故事,激发孩子们背诵的兴趣。孩子们有了背诵的愿望和兴趣后,我再领读,领读时尽量读出诗的韵味。孩子们没学过的字要领他们多认几遍。以后的四天,采用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孩子背:学生领读、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孩子们始终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背诵。
比如:在让孩子背诵《七步诗》之前,我跟孩子们进行了这样的谈话:在学习《称象》一课后,小朋友们都知道曹操是一个大官,他的儿子曹冲很聪明,想出了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小朋友们知道吗?曹冲可不是个独生子,他还有好几个哥哥呢。其中有一个叫曹植,他聪明过人,曾经走了七步就作出了一首诗,也因为这首诗保住了他的生命,大家想知道这首诗的内容吗?学生好奇地看着我,我借机小黑板出示诗, 我诵诗之后,继续谈话 :原来,曹操的另一个儿子曹丕继承了曹操的王位后,十分担心才华横溢的曹植抢他的王位,于是他下令在很短的时间内要求曹植做出一首诗,否则就将其处死。结果曹植在七步之内做出了这首诗。因此这首诗取名为七步诗,曹植也因此保住了性命。这样不仅是对课文的延伸,而且也让他们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背诗的兴趣,真可谓是一箭三雕呀!
《三字经》的背诵,我主要也是用故事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的,比如:让孩子们背诵“融四岁,能让梨。”之前,我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孩子们背诵“香九龄,能温席。”之前,我给他们讲黄香孝敬父亲的故事;让孩子们背诵“昔孟母,择邻处。”之前,我给他们讲孟母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多次搬家的故事......用故事来调动孩子们背诵的积极性,因为孩子们理解了意思,背诵起来就十分容易了,背诵的热情也很高。
三、取得的成绩
在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的孩子已经背诵了30首古诗:《咏鹅》、《静夜思》、《画》、《一去二三里》、《春晓》、《村居》、《画鸡》、《咏柳》、《望庐山瀑布》、《古朗月行》、《登鹳雀楼》、《游子吟》、《所见》、《小池》、《七步诗》、《江雪》、《
和孩子们一路走来,有苦、有累,但更多的是甜,是欣慰,是感动。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想办法,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我想国学经典一定会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