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奖品”不见了
前几天,有学生告诉我说自己的小红花或小星星丢了,我也没大在意,以为是孩子自己不小心弄丢的,于是告诉他以后要学会保管好自己的东西,不能丢三落四。不料,星期五又有几个孩子跑来告诉我自己的小红花或小星星在铅笔盒里就没有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想到一年级的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争胜心却很强。是不是看到别的小朋友光荣榜上的星星和老师颁发的喜报越来越多,就心生羡慕,也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得到更多的的星星和喜报,不惜去拿别人的红花或星星来充当自己的奖品呢?想到此,我更加认为此事不能坐视不管了。
于是,下午第二节语文课,我临时决定上成思想教育课。我认为,孩子的思想、品行的教育,应该比上一节语文课更重要。因此,一上课,我先了解孩子们丢红花或小星星的情况,当我问到有谁丢过小红花或小星星时?班里七、八个孩子纷纷举手,有的说自己丢了几朵红花;有的说丢了两颗星星;还有的说自己的四颗小星星在铅笔盒里不见了等等,真是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然而,当我问起有没有同学捡到或看到时,班里却鸦雀无声。沉默了一会儿,只见有个同学站起来,说看见班里一个同学拿了另一个同学的星星。为了有确凿的证据,我又问他是不是自己亲眼所见,他却说是听别人说的,再问别人,也说自己没看见。为了让孩子明白指证要有充足的证据与充分的尊重,我告诉孩子:“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是自己亲眼所见,否则不能乱指证别人,因为这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不信任,有时还会大大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说真的,对于这件事,虽然有些惊讶,但我绝对不认为这件事到了严重得不可救药的地步。一年级的孩子,年龄这么小,之所以拿别人的红花或小星星,出发点就是为了多得到奖励,多让老师表扬,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对而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成人有时还难免犯错误,更何况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呢?这也许只是他们成长历程中的一个小插曲。现在,正是教孩子学规矩、养习惯的阶段,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也正好为教育孩子提供了一次重要契机。有错不怕,及时纠正,改了就好。想到这儿,自己心里好像释然了许多。
首先我把近几天班里发生的丢小红花和小星星的事大致向孩子们讲了一遍,让他们明白老师上这节课的目的。接着我告诉孩子:“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和表扬,很好,说明大家都想成为优秀的学生。但是,要想让自己变得优秀,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而不是靠拿别人的付出去获得。如果是自己的努力,即使只得到一颗星,那也是光荣的,是值得自豪的;但如果不是靠自己的努力得到,即使再多也不光荣,老师也不喜欢。”然后,我又给孩子讲了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的故事,从而让孩子明白诚实守信的可贵。同时我又说:“崔老师最喜欢诚实的孩子,我也相信我们(13)班的学生都是好孩子,是诚实的孩子。如果你以前不小心拿了或借了别人的小红花或小星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请你星期天的时候给崔老师写个纸条,说明一下,星期一交给我就行。我不会把这件事在班上说,因为这是老师和你的约定,只要你承认了错误,努力改掉,照样是个好孩子!大家说,好不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想必是被我的一席话所震撼到了。我期待着,期待着孩子们的真诚表现。
星期一早晨下完第一节课,一个孩子悄无声息地递给我一个纸条,展开一看,是一张认错条,我没有吭声,只是对他点点头,以表示对他承认错误的赞许。下午刚到班里,又有一个孩子递给我一封信,这是孩子父母写的,信里写了孩子把自己做的事情一一告诉了父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认错的态度。为了遵照我们的约定,我也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点头。
评价课上,我又重新给孩子讲了上周所发生的事情,以此引起孩子的重视,然后我又在不点名的情况下,大力表扬了两位诚实的孩子,我对孩子们说:“承认错误需要勇气,只有敢于认错,才有改正的决心。我相信,这两位诚实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更加优秀。”说完,我又话锋一转,问道:“除了这两位同学,还有没有想说的?”话音刚落,又有三位学生站起来,承认了自己借过其他同学的红花和小星星,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保证以后一定改。看到孩子们有了承认错误的意识,有了承担错误的责任,我心里感到了一丝丝的欣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教会孩子如何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允许孩子犯错,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不能气急败坏,而是要及时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在包容“错误”之中寻找有价值的教育契机,从而准确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那样,才会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