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完善自我
——适应教育的发展
孙现停
今天,很荣幸聆听了
上午,周老师从实施素质教育开始了今天的讲课。他结合多年深入基层考察的实际情况,怀着忧虑的心情语重心长的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他曾应邀参加了北京一家最好的幼儿园,据说这里的每个孩子都能识字在2000个以上。孩子们表演效果非常好,赢来阵阵喝彩和掌声。然而,周教授以一位从事艺术教育工作大半生的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细心的他发现认字最多的孩子走路竟然是顺拐,他在扪心自问,这是艺术,但这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吗?他曾走访过许多国外的中小学,他所看到的是国外孩子们质朴的、发自内心的对艺术的追求,这种追求源于孩子的兴趣,源于孩子生活,而不是少数孩子的精品教育。而我们的素质教育更多追求是的表层的、形式的、空洞的一种花架子。或者是成人不顾孩子的心理特征为了在孩子身上实现他们所希望的一种特异的教育。这种扭曲的艺术教育,最终让孩子丧失了对艺术的追求,使更多的孩子没有的艺术的童趣。在没有艺术的天地里孩子的内心是荒芜的沙漠,这是教育的缺失。难怪,一些孩子五音不全,身体的协调性差,缺乏想象力,爱好单一,生活单调,一副少年老成的样子。
我在惭愧之余陷入了久久的沉思。的确我们每天都在说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然而,我们真正的落到实处了吗?我们每天脑子装的最多的仍是质量和分数,关注的是学生在全年级的排行榜。老师们每天都在苦苦的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数绞尽脑汁,带着学生在题海中鏖战。而我们却从来没有从深层次考虑,我们这样的教育是真的为了孩子吗?孩子成人了离开分数,他们还学会了什么?我们的教育究竟给了他们什么?
下午,周教授向我们诠释了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培养和塑造真正的人的理念。还让老师们体会了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在学生上学和放学时播放一些精神昂扬的令人愉快的音乐;在课间时可以播放一些节奏轻缓的乐曲……周教授的话令我耳目一新,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艺术不会直接的带给人思想,但它会带人进入一种状态,一种情绪的状态,精神的状态,生命的状态。
总之,我们教师能做到抛开世俗的烦扰真正静下心来,认真做点力所能及的教研,对我们教师的深层次发展的太重要了。因为只有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你才能获得经验和理念的升华,并及时纠正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偏离的方向。所以我非常珍惜有这样的提高机会,所以下次只要有机会,不管天南地北,路途多么遥远,我一定要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