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诗词在花香中鲜活
——太阳花班古诗词课程叙事
河南孟州韩愈小学 窗外天使
做这个课程,是因为在新教育这个团队中行进了三年多,又在网师打磨了一年多,对工作已经逐渐有了深入的思考,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模仿,我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课程。另外一个原因是“农历的天空下”课程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进行过了,孩子们已经诵读了不少了诗词,对古诗词有了一定的敏感度。不想让“农历的天空下”课程仅仅流于形式,仅仅为课程而诵读,我更希望孩子们在记忆力最好的童年能够多接触一些优秀的古诗词,厚重他们的生命。冥思苦想之后,决定结合着二十四节气,借鉴陈美丽老师的百花课程,以花儿为主线来进行诗词诵读。
课程愿景:
通过诵读描写四季花儿的一些古诗词,让孩子们接触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触摸文字的温度,提高孩子们对生命、对诗词的敏感度,积累古诗词。在观察、种植花儿的这些活动中,让孩子懂得生命的美好,了解诗词的美妙,提高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
课程过程:
于是,今年春天当第一束迎春花开放的时候,我们开始了这个课程的启动仪式。仪式是美妙而温润的。还记得那个时候我的一篇日记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
今年冬天来得早,到了这个学期即将结束该的时候,就要“六九”了。“五九六九,沿河看柳”,春天的脚步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靠近着。时光过得真是迅速,让人有点猝不及防,总是感觉冬天还没过几天,怎么就完了呢?许是一直埋首于课堂,忘记了教室外的事情了吧。迎春花已经开了,我们的课程要开始了。
这个学期,我自认为不曾有太多的时光虚度。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态度认真的人。教室里的事更是如此。而且,我自认为自己的课堂是极力以孩子们的生命发展为首要任务的,没有将孩子们当做分数和名利的工具。
那天早上,我用多媒体播放着轻缓的音乐,等待着孩子们进教室。屏幕上是一枝灿烂的迎春花,讲台上的杯子里插着一枝金黄的迎春花。
孩子们来了,兴奋地看着。他们知道,我们的又一段旅程即将开始了。PPT轻轻地一张张翻过,四季的花儿按照时令在教室里怒放,耳边不时响起孩子们“好美啊”的赞叹声。我告诉孩子们,花儿美,古人笔下描写的花儿也很美,用来赞美它们的那些诗词更能触摸到我们柔嫩的心灵。从这个时候起,我们就要依着花儿开放的时令,去寻找千百年来这个文字王国里那些描写花儿的诗词,让它们走进我们的生活。于是那天早上,我们在音乐声中诵读了白居易的《玩迎春花赠杨郎中》: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语向游人道,莫作蔓青花眼看。
这以后,我们在许多个早上与花香一起吻醒黎明,让沉睡的古诗词和花儿一起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沿着花儿开放的足迹,诵读了几十首吟咏各种花儿的古诗词,了解了许多种花儿的花语和习性。我们在教室里养了指甲花、栀子花,观察了牡丹花、桐花、石榴花等身边能够看到的花儿,写了许多篇观察日记。
学校和市直幼儿园是邻居,幼儿园种植的两棵高大的桐树将枝探过了我们的围墙。每天中午课间操的时候,孩子们抬头就可以看见这些细长杂乱的枝和枝上那些即将绽放的小花苞。我告诉孩子们,等桐花开的时候,我们就来读一读吟咏桐花的诗词,请大家要提前观察了解桐花的生长过程。所以,一些孩子跑完操后就仰起脸细细地观察,哪一朵花苞有了什么变化,着急地问我为什么花儿还不开。终于,花儿开了!那一树树绽放的紫桐啊,努力将自己最美的姿势展示给我们,灼伤了我们的眼睛。于是,我们摘了一些拿回教室。
教室里回荡着钟欣桐的《桐花》。轻柔的旋律,明朗的歌词,很适合孩子们:
桐花树下有一个女孩,不管未来晴天或阴霾,相信眼泪为了笑而来,永远自信、盛开。孩子们跟着轻轻地唱,眼睛里闪烁着快乐和希望。我们一起观察了桐花,看看它,摸摸它,闻闻它,尝尝它。近处看完了,再从三楼的走廊上远远地看那一树密集的小铃铛般的花儿,闻闻微风中送来的淡淡的香。
屏幕上,是我从网上搜集的桐花图片。图片上的桐花通过艺术处理,比我们看到的还要惊艳。孩子们欣喜地看着。我们诵了陈翥的《桐花》。
《西山桐十咏·桐花》
宋·陈翥
吾有西山桐,桐盛茂其花。
香心自蝶恋,缥缈带无涯。
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瑶华。
紫者吐芳英,烂若舒朝霞。
素奈亦足拟,红杏宁相加。
世但贵丹药,夭艳资骄著。
歌管绕庭槛,翫赏成矜夸。
倘或求美材,为尔长所嗟。
后来,很多孩子写了观察日记。有几个孩子是这样写的:
陈翥这个诗人在与世隔绝的地方,与桐树生活在一起,桐花在他的笔下,独具特色:“白者含秀色,粲如凝瑶华。紫者吐芳英,灿若舒朝霞。素奈亦足拟,红杏宁相加。”
桐花的颜色是过渡色,下边白的看起来很脆,好像咬上去就会发出咔嚓的声音。再往上,慢慢变黄,变紫,到了最后又变白。这紫色将它和下面的碗形底座分开。把花一下一下的撕开,会看见许多紫色的小点儿。但,此时此刻看看你的手指头,上面是一些黄色的花粉。
在四月,桐花零乱的散落在地上,那淡淡的寂寞,被我们打破。
我喜欢桐花。花开到花落,谁也无法抗拒自然规律!就让那曾经带给我们欢乐和美丽的娇嫩的桐花把它们自己最后的美丽献给夏天吧!
桐花在孩子们的眼中燃烧;这首诗,在孩子们的记忆中鲜活了起来。
牡丹花开了。洛阳离我们只有五十公里,我建议家长带着孩子到牡丹花会上去看一看,感受满园牡丹竞放的热烈。然后我们诵了四首写牡丹的诗词。教室里栀子花绽放的时候,我和孩子们围着花盆拍照,唱着何炅的《栀子花开》,在氤氲着清香的教室里一起吟诵梁简文帝《咏栀子花》:
“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校园里有两株石榴树,快到了石榴开花的季节了。我们和桐花课程一样,每天观察着石榴花的变化,查阅石榴花的相关知识。等到花开的那一天,就围着它吟诵诗词。那天,我用微博记录下了课堂的精彩瞬间。
《阮郎归 初夏》宋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上午诵读苏轼的《阮郎归》,讲到“棋声惊昼眠”一句,问孩子们从中读到了什么,一个小家伙马上说:“中午很安静。”读到“榴花开欲燃”时,一个孩子说:“‘燃’字写出了榴花开得鲜艳而茂盛的姿态!”这个学期,明显感到孩子们对古诗词的敏感越来越高了。鼓励自己,一定要将课程坚持下去!
花儿绽放的时间很短,但是它们积蓄绽放力量的时间都很长。那些小小小小的花苞啊,慢慢慢慢汲取营养,慢慢慢慢变得大了一点,大了一点。在令人煎熬的漫长等待里,它们的根始终深深地扎在泥土里,汲取养分,耐心等待释放自己生命的时刻。我们的孩子们啊,其实不也就是那小小的花苞吗?当花儿终于开的时候,我再次默念起了“相信种子,相信岁月”。那么,我必须要深深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正在扎根,都正积蓄绽放的力量,他们都会有开花的那一刻。而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养分。
课程仍旧在进行,希望通过这一年的穿越,能够让这些花儿和诗词真正根植于孩子们生命的沃土,让一切生命都灼烈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