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 晴
改错,不能随随便便完成
今天的作业中,学生出错较多,原因可能是刚刚学习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忘记加上进位或者加错进位数等。我把作业发下去之后,让学生改错,改错之前先进行了大约两分多钟的谈话:
“说一说,你准备怎样改正自己的错题?”我问学生。孩子们的说法不一,方法多样。
“把错题擦掉,重新算一算。”
“我先看,找到错的地方,哪一步错了就从那一步改起。”
“我先看看方法对不对,数位对齐了没有,如果这些都正确,那就是计算的问题了,再检查计算时哪一点出了错。”
“我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然后和自己的作业比一比,看看哪个地方出现了问题。”
“我错的是一道解决问题,我先看看自己列出的算式有没有意义,然后再检查计算是不是正确,还有单位和答案。”
……
学生说出的这些也都是我平时对他们的要求,在平时的作业要求中,我常常要求孩子们自己检查自己的作业,发现错误之后,要分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不要只拿马虎当借口。看来学生们能够正确的对待改错这件事情。于是,我对学生们说:“大家说得都很好,如果我们的作业中出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先认真的看一看,看看错在什么地方,想一想,怎样才能够避免这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老师还有一个建议:在我们完成作业之后一定要先自己检查一遍,避免错误的发生。只有这样认真的对待,细致的分析,才能够保证作业的正确率。”
孩子们听得很认真,回答得也很干脆:“是,有了错误,不能随随便便的改正。”
“是呀,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巩固知识、提高分析能力的过程,怎么能够随随便便的进行呢。一定要认真对待,才能够在改错的过程中有新的收获。”我对学生们说。
果然,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改起错来很认真,也很快的把自己的错题纠正了过来。作业中出错,对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错误,认真的进行修正,不单单是把答案改正确了事,而是认真去分析错误的原因,以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同时,在纠错的过程中还能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当学生出了错时,不可随随便便要求改之,要把纠错当成一种新的学习探究活动,这样改错的过程便成一种快乐学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