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生字
前一段时间,听了低年级语 文老师的一节识字课,我感觉中年级和低年级在识字教学上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低年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识字的学习,老师在课堂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识字教学。可是到了中年段,如果还沿袭低年级的教学方法进行识字,这样,识字会占用课堂上大量的阅读时间。怎样才能既做好低、中年级的识字过渡,又能保证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我认为中年级的学生仍然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识字任务,但同时在识字过程中积淀语感,培养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一、引导学生独立识字
在中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觉得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到了中年段,识字的预习主要从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思考。二类字和生字要看着读音先读几遍,二类字组一个词,只要会读就行。生字要组两个词,一个是课文中的词,一个是课外常用的词,同时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还要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这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地有意识有目标地分析字,既记住了字词,又可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对字的音、形、义更能有一个全面的把握。这种自主学习所取得的效果是单靠四十分钟来学习所远远不能及的。
二、课堂上老师重点点拨
作为教师,我在每一课教学时,预先把每一个生字先研究一下,看这些生字在以往学生中容易犯下什么错误,是字行上的问题还是运用上的问题,这些字容易跟哪些字混淆,在课内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笔画的记忆和形近字的比较组词。如溜、榴、留;岭、铃、龄;棉、绵等容易在意义上混淆,如熏、重;容易在字行上混淆。那么就在进行辨字组词加以巩固。还有“繁、港”等字的某一部位学生特别容易写错,发现学生错的比较多的字,就集中消灭。在课堂上对这些字进行强调,让学生在课堂上书空。
另外学生的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如我在教“拜”字时,特别强调了右边有四横,结果同学们记得很牢。可是有一次,在教学“谨慎”的“谨”时我忽视了右上部与草字头的区别和下部三横的写法,结果有十多人写了错字。我及时纠正,但有时还有几个“代表人物”。显然第一印象是多么重要!教师不需要像低年级那样一笔一画地教,但是针对一些难以分辨的字还应重点指导。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课堂上识字的方法要经常变化。
我在教识字的时候,方法并不是只有一个。如:方法一,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来记忆生字,然后每一组选一个代表来进行演板,评分标准字要写规范、工整,这一组就可以得一面红旗。方法二,让学生自己来当小老师,同样,给学生2-3分钟的时间观察本课的生字,然后由学生来提醒大家哪些字容易出错,应该注意什么。方法三,给学生记生字的时间,时间到,书本合上,老师来考大家,被提问的学生从字形、组词两方面来回答,回答对的,同样可以为本组赢得一面红旗。
我觉得识字的方法不能太单一,这样学生就会觉得乏味。根据班级情况,采用多种方法,不仅不会浪费时间,反而还会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四、由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积累中识字
学生的识字量大了,必然会尽早阅读、独立阅读,而阅读量的扩大又促进识字量的增加,识字与积累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比如中年级可以开展的“书海泛舟、诗海拾贝、成语集锦、格言警句、名家漫谈”等20个积累项目,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实际选择项目,制定积累方案,每周由学生进行汇报。这些文化的积淀,必将对学生的文化修养产生积极的作用。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积累诵读中遇到的生字,不要操之过急,一开始就要“四会”即会读、会理解字义、会写、会用,这样不但难度大,而且影响识字量的积累,也会影响学生阅读量。因此,学生遇到的生字,只需“二会”会读,会基本理解,这样既可以提高识字兴趣,又可以拓展知识面,由于反复运用,还可以减少生字回生率.
总之,中年级的识字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