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习作心理障碍的
调查、思考
每当触及“习作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时,
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倍感责任重大,形势严
峻。这句话,实实在在的说出了部分小学生习作时
的苦衷,也流露出小学生畏惧习作的心理障碍。鉴
于此,我对某校四年级某班的60名小学生进行
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要求他们根据自己对习作训
练的感觉,分别标示出在习作训练时的心理状态。
下面是小学生反馈的情况:
学生对习作训练的
心理反应
人 数
(60人)
占60人的
百分比
持欢迎态度
愉快的等待
8
21
35%
感觉良好
6
很感兴趣
4
有时感兴趣
3
持无所谓
态度
随老师的指点
3
9
15%
应付当差
6
持不欢迎
态度
厌烦
9
30
50%
听到就头疼
6
习作时
心慌意乱
5
反感
3
紧张
3
畏惧
2
压力极大
2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半数小学生对习作训练
持不欢迎态度。形成这些心理反应的因素,当然是
方方面面的。可是,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凡是对习
作训练持不欢迎态度的,大部分小学生认为,习作
训练难度大、不合我意、无从下手。
小学生习作训练究竟难在何处?
为了解开谜团,我又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找
到一些小学生进行促膝交谈、问卷调查。反馈情况
如下:
一、 进行习作训练时,大多是当堂布置任务(偶
尔写前有活动),要求较高,写前准备不充分。
二、 习作题目不合心意,又不能变化(自由命题
时好些),只好硬着头皮去写。
三、 习作训练内容距小学生生活较远,手中又有
很多优秀例文,加上平时素材积淀不够,为避抄袭之
嫌,写起来便胡想乱编。
四、 看着题目拿着笔,回想到报刊上的文章那么
优秀,既羡慕又害怕,不知如何下笔。
这些信息,着实让我心痛不已。老师写前辅导,
辛辛苦苦;写后批阅,废寝忘食,却不能为大多数小
学生接受,一不小心,还会挫伤小学生的习作积极性。
怎样做才能让小学生喜欢参与习作训练呢?
我分批、分类组织小学生、老师、家长座谈,鼓
励他们全部、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综合分析诸方
面的信息之后,令人深思:
一、 抓住小学生在习作训练中反映出的主要问
题,全方位剖析。
造成小学生不喜欢习作、老师头疼习作的原因
有很多,其中阅读量小面窄、训练急于求成、要求
高于课程标准尤其突出。
如今,小学生课内外阅读量令人担忧。卡通阅读
盛行,占用了小学生大量宝贵时间。
我们一定要让图书室、图书角充分发挥作用,依
照课程标准要求,布置阅读任务。同时提倡师生共读、
亲子共读、经典诵读等。
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今日教授作文,每任儿
童自由发挥。一二聪颖儿童不无思想,而多数而儿童
往往随意凑合,绝无秩序。教师不察儿童之能力,不
行基本之练习,故有此弊。“不察儿童之能力”,是说
没有注意学生的基础;“不行基本之练习”,是说没能
进行基本功训练。不看学生的能力,不实施科学训练,
这样的习作只能是随意凑合。老师凑合,学生也凑合。
对小学生要求过高,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小学生认为习作难,怕习作,与当前老师的习作训练
思路有关系。对小学生期望值过高,刚刚进行了一年
习作训练的小学生,就希望其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拿报刊上的优秀作文水平去要求小学生。有的老师过
早的关注小学生的考试、竞赛、投稿、升学,一直
用优秀作文的标准去鞭策小学生。这样,容易挫伤
小学生参与习作训练的激情,过早产生畏惧心理,
导致小学生不喜欢习作训练。
因此,小学生习作训练,一定要依据新课程标
准去做,不能任意拔高要求。平时训练要注意小学
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特点、生活实际,难易适度。
习作训练是科学的训练活动,一定要克服盲目
性、随意性,保护小学生积极参与习作训练的自觉
性、积极性。
二、理清习作训练思路,创新习作训练方法。
要想克服习作训练的盲目性、随意性。呵护、
培养小学生参与习作训练的兴趣、激情,我们必须
理清思路,切实做好计划训练,唱好“三部曲”:
有计划、按计划、有效训练。
有计划,是说在组织小学生进行习作训练之前,
要有一个周密的训练计划。教科书中简单的命题、
命意、达标要求,可作为制定具体的训练实施方案
的依据。方案中要明确列出习作训练的次数、每次
训练的重点难点,科学分配训练任务,落实各项基本
功训练。方案可作为规范习作训练活动、安排训练实
践的依据。方案制定人主要是教师。
按计划,就是要做到:应该先练的先练,应该
后练的后练,逐项进行,逐项落实。各学期完成各
学期的任务,各年级完成各年级的任务。切实抓好
分步指导、分段把关、逐项训练、逐项落实。
有效训练,是说教师在组织习作训练时,一定
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小学生一定要在指导下带着具
体任务去参与活动。做到师生共同活动、共同讲评、
共同总结,实实在在的让小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认
识自己的不足,明确下一步目标,注重培养小学生修
改、纠正、补充、加工、提升的能力。小学生的习作,
老师一定要及时、认真阅览、评判。
三、 积极探索激励机制,实施习作“全优评价”
小学生习作评价,国内多倾向于客观标准的拟定,
而忽视主观性。依据客观标准评价,最大的不足是缺
乏教育性。
小学生习作训练中,应该借助评价全方位调动其
参与习作训练的积极性,继而养成喜欢、爱好习作的
习惯,不能过分看重习作的量与度。
国际上有的专家认为,对于教育效果,不能只是
测定受教育者的目标,更应关注其成长与发展。小学
生习作评价,不仅是为了界定小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
习作质量的好坏,更重要的是,通过
习作评价促使小学生向着更高、更美、更远大的方
向努力。
“全优评价”是一种废除劣等而给予积极暗示的
教育评价方法,旨在通过评价方式去调动小学生的学
习动力系统,促使他们在成功或接近成功的快乐中追
逐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而对其学习能力的大小、水
平的高低暂时不做精确界定。
“全优评价”以“到位性、积极性、新颖性”为标
准。在小学生习作训练中,只要能发掘出某一方面的闪
光点,就可以给以“优”的评价。
另外,还可以采取一次评价多重鼓励的方法,如
口头表扬、书面鼓励、追加红星、班报发表、校刊发
表、向校外报刊推荐……让小学生看到自己成绩的同
时,提升快乐感,提高积极性,对习作训练产生更大
的兴趣。
用心关注小学生习作训练,把习作训练真正送到
小学生的心坎上,小学生的习作一定能逐步接近“言
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文”。